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一,亦稱“肯定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和總趨勢,是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的綜合體現。事物的發展是通過他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它表明事物自身發展的整個過程是由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諸環節構成的。其中否定之否定是過程的核心,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矛盾的解決形式。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過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的發展表現出周期性,即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從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即完成了一個周期。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詞語】:否定之否定規律

【注音】:fǒu dìng zhī fǒu dìng guī lǜ

詳細信息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亦稱“肯定否定規律”。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和總趨勢,是唯物辯證法基本規律的綜合體現。事物的發展是通過他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統一。當肯定方面居於主導地位時,事物保持現有的性質、特徵和傾向,當事物內部的否定方面戰勝肯定方面並居於矛盾的主導地位時,事物的性質、特徵和趨勢就發生變化,舊事物就轉化為新事物。否定是對舊事物的質的根本否定,但不是對舊事物的簡單拋棄,而是變革和繼承相統一的揚棄。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每一階段,都是對前一階段的否定,同時它自身也被後一階段再否定。經過否定之否定,事物運動就表現為一個周期,在更高的階段上重複舊的階段的某些特徵,由此構成事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周期性螺鏇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發展過程,體現出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否定之否定規律的表現形態是多種多樣的。

否定之否定規律側重揭示的是事物變化的方向和道路。以上定義和解釋都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經典的論述,並且"發展"這個概念已經包含變化的方向(即向上)。

體現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的統一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發展過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發展自己的一個有規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事物的發展表現出周期性,即每一個事物的發展都是從肯定到否定,再由否定到新的否定,似乎又回到了原來的起點,即完成了一個周期。在這一周期中,事物的發展經歷了兩次否定,每一次否定都不是簡單的拋棄,而是把前階段發展的一切成果中有用的成分保留了下來。因此,在事物發展的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階段,並不是簡單地再現原事物,簡單地回到原來的出發點,而是形式的回覆、內容的發展,是一個前進和上升的發展過程。

事物發展的周期包括三個階段,即肯定階段、否定階段、否定之否定階段即新的肯定階段,反映了事物發展道路的起伏性和曲折性。

歷史演變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關於“否定之否定”的概念和理論,是G.W.F.黑格爾總結了歐洲哲學史上有關的思想,第一次明確提出來的。他用“否定之否定”來描述“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並用此作為構造其哲學體系的基本方法。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的發展過程,看作是一系列概念的活動與展開。他分析了概念自身的矛盾,認為任何概念都可以歸結為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對立統一。肯定就是概念自身,是概念的抽象狀態。否定是和概念自身性質相反的規定。概念由肯定轉化為否定,即由抽象轉化為具體。概念的本性是抽象與具體的統一。因此,否定必須再次被否定,重新回到肯定,使否定和肯定,即具體和抽象結合起來,這就是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對原來概念的揚棄,使它具有更豐富的內容。經過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原來的概念獲得了新的發展。由於這個過程開端的概念和最後的概念是重合的,因此,黑格爾把否定之否定比喻為圓圈式的發展。在圓圈式的運動中,每一次否定之否定,既是對原來概念的說明和返回,又是新的發展的起點,即下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的開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從邏輯階段到自然階段到精神階段,以及每一個階段中的一系列小階段,都是由肯定(正)、否定(反)、否定之否定(合)組成的,成為由一個大圓圈和許多小圓圈所構成的體系。

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的理論是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但他在抽象的、思辨的表述中,包含了許多合理的因素,不自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的運動和聯繫,成為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直接思想來源。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規律進行了革命的改造,使這一規律獲得了唯物主義的科學內容。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不是從概念、思維中邏輯地推演出來的,而是從客觀事物和現實的發展中抽取出來的,是對自然界、社會歷史中事物發展普遍規律的反映。

實質內容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的發展是通過它自身的辯證否定實現的。任何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對立統一。這兩方面的矛盾,促使事物從肯定轉化為對現存事物的否定,事物的自身發展由肯定階段進入否定階段;通過否定,即事物自身發展中否定方面對肯定方面的揚棄,事物改變了原來的存在形式和性質,由某物變成他物。他物對某物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發展的必經階段。但是,在否定階段中,只是事物的否定方面獲得了片面的發展,肯定和否定的矛盾並未徹底解決,事物的自身發展還未完成。由於內在矛盾的發展,作為否定事物的他物也必然被否定,否定者又被否定,即否定之否定。事物的發展經過兩次辯證否定,矛盾雙方都得到了充分發展,揚棄了各自的片面性,在新的基礎上達到了肯定和否定的統一。經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即新的肯定,事物在新的基礎上重現自身,仿佛是原來事物的復歸。但它不是原來事物的簡單重複,而是在更高、更豐富的基礎上的復歸,是完成了自然發展過程的新事物。事物的發展從肯定到否定,到否定之否定,形成一個周期性的螺鏇式系列(見發展的螺鏇式),構成發展過程的整體。周期性的螺鏇式發展,是否定之否定規律的根本特點,也是區別於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的主要之點。

否定之否定是指同一事物的同一矛盾的發展和解決過程。每個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質的規定性,都包含著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矛盾。所以,事物或事物某一方面的質的自身發展,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這樣3個階段,或者說是3個環節兩度否定,這是普遍的。但是事物的範圍不同,複雜程度各異。不同的事物、不同方面的質,按照一定的層次互相包攝。每個層次,只有先完成自身的否定之否定過程,才能進入下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不能把不同層次的事物的矛盾,籠統地納入同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但這個結果不是靜止的。在這個結果里,原來的矛盾解決了,新的矛盾又會出現,有矛盾存在,發展就不會停止。上一個否定之否定過程的結果,變成另一個發展過程的肯定環節,開始另一個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所以否定之否定既是結果,又是開端。事物的矛盾是絕對的,發展是無限的,否定之否定永遠不會達到一個最後的終點。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但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條件下,否定之否定過程的表現又有特殊性。有的事物只經過一個周期,就向過程之外的他物轉化去了。有的事物則要經過許多次的周期循環。如貨幣──商品──貨幣的運動,就要經過千百次的循環,貨幣才能轉化為資本。否定之否定是回復性與前進性的統一。有的事物的發展回復性比較明顯,有的事物的發展,前進性較為突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發展的一般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事物不斷地被揚棄,不斷地變化、更新。但由於各種複雜的情況和偶然事件的影響,這個過程也可能暫時發生逆轉、倒退、偏差等等現象,使事物的發展過程出現曲折,但事物發展的螺鏇式上升的總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在唯物辯證法中的地位和實踐意義質量互變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都是貫穿事物發展過程的普遍規律。但前兩個規律是從事物和事物發展的各個階段上,揭示事物內部發展的動力和狀態,而否定之否定規律則從螺鏇式的前進運動方面揭示事物的辯證發展,以最一般的形式總括事物自身矛盾運動過程的全貌,它的作用在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全過程中才能表現出來。否定之否定規律為人們把握事物由矛盾而引起的發展及其辯證過程提供了全面的綜合畫面。它是唯物辯證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唯物辯證法科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的趨勢和基本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而發展的具體途徑和道路則是螺鏇式的或波浪起伏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對立統一。自覺地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有助於進行辯證地思考,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的片面性、直線性和絕對化。在實踐活動中,一方面要防止把事物的發展看作總是直線上升、徑情直遂,不經任何曲折和艱苦鬥爭就可以實現的直線論思想;另一方面又要反對只看到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而看不到事物發展在基本方向和趨勢上的前進性,甚至認為事物發展是“周而復始”的循環論和悲觀論思想,以及由此作出否認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否認社會進步的必然性的消極結論。

理解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是揭示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以及人類認識發展不斷在曲折中前進的辯證實質。

(1)事物內部都存在著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維持現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它肯定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否定因素是促使現成事物滅亡的因素,它破壞現成事物使之轉化為其他事物。最初,肯定因素處於支配地位,否定因素處於被支配地位。但是,在矛盾雙方的鬥爭中,否定因素總會由弱變強。一旦否定因素由被支配地位上升為支配地位,事物就轉化到了自己的對立面,實現了對事物的否定。事物最終之所以被否定,根源在於事物的內部,是事物內部的否定因素戰勝了肯定因素。因此,事物的否定是自我否定。

(2)否定之否定含義:事物由於內部肯定因素與否定因素的矛盾而自我發展,由肯定到否定表現為對立面的展開;由否定又發展到第二次否定,又達到對立面的統一。這就是事物發展的兩次否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和三個階段(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事物經過否定之否定之後,第三階段作為第二階段的對立面必然與第一階段有著某些特徵相似,但這第三階段經過兩次揚棄,吸收了前兩個階段的優點,是更高級的新事物,是一種自我完善。

(3)否定之否定之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前進性體現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質變,都把事物推到新階段;每一周期都是開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終點。曲折性體現在回復性上,其中有暫時的停頓或倒退,但是經過曲折終將為事物的發展開闢道路。由此可知,事物發展的趨勢是波浪式前進或螺鏇式上升。

我國古代的生產關係就是一個否定之否定規律很好的例子。在原始社會初期,人們處在公有制的生產關係中;後來這種公有制在農業生產發展中就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它被廢除了,出現了私有制;私有制在自己的發展中,又反過來成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這就必然地產生出否定自己的公有制。不過這時的公有制已不再是原始的那種公有制,而是建立在更高的生產力發展基礎上的公有制。

意義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否定之否定規律歷經兩次否定、三個階段,使事物在其發展中包含了肯定和否定兩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展現自身的完整性、總括性。

(1)要從事物存在的總體出發,辯證地把握肯定和否定。我們認識事物總是先從質和量的外部分析入手,然後達到矛盾運動的內在本質分析,但這還不夠,還要進一步上升到事物總體的自我肯定與自我否定。只有在肯定和否定的辯證統一中把握對象,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才能完整地理解事物存在的本質。正如我們對待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西方文化,都應持揚棄態度,即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繼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為建設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服務。

(2)要從事物發展的全過程出發,正確地對待前進和曲折。我們在認識事物運動發展時,不僅要認清發展的動力、源泉及其量變與質變相交替的表現形式,還要從總體上把握事物運動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具體道路。否定之否定規律表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道路又是迂迴的、曲折的。因而我們既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承認道路是曲折的,要有走曲折道路的思想準備。正如革命中有成功與失敗、高潮與低潮,建設中有發展與調整、速度的快與慢,戰爭中有進攻與防禦、前進與後退等等。如果不從事物發展全過程的高度去把握事物,局限於某一時期的現象,就會出現兩種偏差:要么只看到事物前進、上升的一面,要么為暫時曲折、挫折。這兩種看法都是片面的。因此,當我們工作順利的時候,不要忘乎所以,急躁冒進,要看到順利的背後可能會有困難和曲折;在遇到困難和曲折的時候,也不要垂頭喪氣,消極悲觀,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以充足的信心,克服艱難險阻,迎接光明的未來。

(3)要具體分析事物的發展過程,合理地運用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規律的綜合性和總括性,決定了其適用的具體性和條件性。各種事物的發展過程是錯綜複雜的,不能把否定之否定簡單地、機械地歸結為“正題”、“反題”和“合題”的三段式,然後把複雜多樣的種種發展過程都納入這個僵死的公式中。否定之否定從來不是單純的證明工具,它是從自然界和社會中抽取出來的普遍規律,它只是我們研究問題的方法指南。因此,必須具體地分析各種事物的發展過程,合理地運用否定之否定規律。

螺鏇式

否定之否定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發展的螺鏇式指的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曲折性的形象概括,否定之否定規律表現形態的哲學描述。它表明事物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而是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鏇的曲線,即由自身出發,仿佛又回到自身,並得到豐富和提高的辯證過程。

古希臘的阿那克西曼德和赫拉克利特已有把事物的發展看成是一個圓圈的思想。他們認為“無限”或“火”是萬物的“始基”,一切事物都產生於它,又復歸於它。但他們所說的復歸是單純的周而復始,不包含變化和提高,帶有循環論的色彩。畢達哥拉(約前571——前500)、普洛克洛以及J.-J.盧梭、I.康德、J.G.費希特和F.W.J.謝林等人也都具有關於發展是對立面統一的思想。其中普洛克洛和謝林已直接提到發展是一個圓圈。他們所說的圓圈已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在回覆中包含著以前發展環節所達到的全體,在高級階段包含著低級階段的某些東西。G.W.F.黑格爾對後一種觀點很重視,並把圓圈式發展提升到一種普遍形式,並以此作為構造他的哲學體系的基本方法。他認為,在發展中,作為開端的東西,是沒有任何規定性的抽象物,是個渾然的整體。但它潛在地包含著以後發展中的各個環節,作為它自身的對立面。發展就是這些對立面的展開,是對開端所包含的各個環節間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體現。黑格爾認為,從自身出發,仿佛又回到自身的圓圈運動,從肯定(正)到否定(反)再到否定之否定(合)的過程,是肯定和否定的統一。每個圓圈後面還聯繫著更大的圓圈,形成一個有機的體系。雖然黑格爾圓圈式發展的思想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但他把發展理解為一個聯繫著的系統,認為人的認識就在於統一完整地再現和把握髮展著的具體概念的各種規定,這些思想是合理的。

馬克思主義哲學肯定黑格爾把發展比作圓圈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比喻,並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對它進行了改造。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出,物質世界的各種事物、現象都是一個矛盾的體系,是包含著相互對立方面的整體。事物自身的發展,就是事物中的對立面的展開,在對立面的又鬥爭又統一中,實現由低級到高級的辯證運動,其基本方向、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是一個螺鏇式或波浪式的曲折前進的過程。人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也是螺鏇式發展的。列寧說:“人的認識不是直線(也就是說,不是沿著直線進行的),而是無限地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鏇式的曲線”(《列寧全集》第38卷,第411頁)。事物發展是無限的,因而螺鏇式的辯證運動也不是一個封閉的,而是一個無限發展的辯證鏈條。

螺鏇式是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回復性的統一。事物的自身發展,經過肯定、否定和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過程,仿佛是向出發點的復歸,但實質上是在高級階段上重複某些低級階段的特點、特性,是通過曲折的形式而實現的前進運動。因此,在螺鏇式或波浪式的發展中,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是辯證統一的。

認識事物發展的螺鏇式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它告訴人們,事物的發展道路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曲折的,只有依據事物發展的這種辯證特徵,端正我們的認識並去指導實踐,才能使主觀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邏輯,防止思想認識的直線性。因此,在實踐活動中有時為了前進而後退,為了走直路而走彎路,這是合乎事物的辯證過程的。螺鏇式的發展表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不是周而復始的往返循環。事物的曲折、倒退是暫時的,它的總趨勢、總進程是改變不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