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

一友謂余:“玩易的人大都懷才不遇。 ”余笑答曰:“玩易的人不會懷才不遇。 知易而知命者,其人又何談悲觀消極?

一友謂余:“玩易的人大都懷才不遇。”
余笑答曰:“玩易的人不會懷才不遇。”
易也,命也。知易者懂命,知道命里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比如說,命里無官,你還一門心思朝官場發展,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人才會有懷才不遇之憤懣。這種官迷也許你周圍朋友中就有,至少我同事中就有,但任憑他怎么努力往上爬,如今快50歲了還是上不去。又比如,你命里無財,不是千萬億萬富翁的命,那你就沒必要去從商了。
習易而懂命,不是讓你去逃避、去消極對待人生,相反,是讓人知道自己什麼可去做、什麼不可去做,知道自己的人生定位和有幾斤幾兩,這樣給予人生之路更好的抉擇。比如,你命中無官而利於技藝,那你就可以往學習上、技術上發展,而不要去鑽官場。比如你命中有官,那你就在官場上努力,好好經營吧。這就是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者,你努力去進取,積極拼搏。有所不為者,那我就從這個領域退出,或者少去花心思在這方面,“我不惹你還不行嗎?”免得事倍功半,甚至弄得頭破血流
 

 命之功用大概如此。世人多以“消極”之語來對待命運,實為誤也。

知易而知命者,其人又何談悲觀消極?又何談懷才不遇?知易而知命者,他的人生之路是明晰的,他的心態是平和沖淡的。

儒家的觀念常常很勇猛。孔子說“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老夫子辦事就有點“一廂情願”。
道家呢?表面上看似乎有點消極,但並不是那么回事。莊子說“知其不可為,奈何安之若命”,就少了點老夫子那種死心眼。
夫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要知天命當五十之時豈不太晚?而今餘三十而知天命,抑或幸哉?

有打油詩為證:

天命在上人當畏,斗天斗地實太狂。
順水推舟吾去矣,有為青年獨思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