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一部自傳性的小說,小說中的許多故事都來自於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親身經歷,因此讀來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書中保爾的樂觀、堅強、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感動著所有人的心靈,這種精神對和平年代的我們依然是一種鼓舞,是一種動力。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讀《名著+考點: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能領悟到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意義。

作者簡介

作者:(蘇聯)尼古拉·阿列克賽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賽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於烏克蘭一個貧窮的工人家庭。雖然他幼年輟學,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酷愛學習,閱讀過大量的文學作品。他於1919年加入共青團,並加入了蘇聯紅軍,多次參加抗擊國內外反對新生的蘇維埃政權的敵人的戰鬥。他作戰勇猛,屢立戰功,但在1920年的一次戰鬥中,不幸身負重傷,不得不告別他熱愛的軍旅生涯,轉業到後方。1921年秋天,他參加了在博亞爾卡的鐵路修築工程,惡劣的氣候讓他患上了傷寒病和風濕症。但他沒有因此而放棄對革命事業的責任,而是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夜以繼日地奮戰在祖國建設的崗位上。1924年,尼古拉·阿列克賽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光榮地加入布爾什維克黨,但他的病情卻越來越重,甚至不能參加正常的工作,然而他並沒有放棄人生的追求,在病床上修完了函授大學的課程。1927年,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創作了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奧斯特洛夫斯基逝世於1936年。

圖書目錄

第一章少年時代
第一節少年輟學
第二節第一天工作
第三節失去工作
第二章動盪的年代
第一節風雲變幻
第二節德軍搜查
第三節親密的朋友
第四節偷槍風波
第三章白色恐怖下的戀情
第一節初識冬妮亞
第二節反抗
第三節三位工人失蹤
第四節再遇冬妮亞
第五節初戀
第四章動亂中的小城
第一節愛情的考驗
第二節小城混戰
第三節瘋狂地屠殺
第五章保爾入獄
第一節朱赫來深夜造訪
第二節想念冬妮亞
第三節營救朱赫來
第四節保爾被捕
第六章意外獲釋
第一節冬妮亞的焦慮
第二節意外獲釋
第七章蘇維埃政權下的鋼鐵戰士
第一節謝廖沙參軍
第二節謝廖沙的戰鬥
第三節謝廖沙與麗達新婚別
第八章新的生活
第一節保爾請調騎兵隊
第二節攻克日托米爾
第三節英雄的戰場
第九章頑強的生命力
第一節死裡逃生
第二節戀情結束
第三節在肅反委員會工作
第四節激烈的血戰
第五節親人團聚
第六節新的考驗
第十章平息暴亂
第一節出席縣團代會的路上
第二節誤會
第三節平定叛亂
第十一章新任務的到來
第一節決定修路
第二節艱苦的環境
第三節頑強的戰士
第四節朱赫來的禮物
第五節邂逅冬妮亞
第七節感染傷寒
第十二章新生活的開端
第一節生命的意義
第二節尋找戰友
第三節恢復團籍
第四節新的工作
第五節申請入黨
第六節關愛同志
第十三章擔任軍營政委
第一節邊界線上
第二節習慣
第三節平息爭鬥
第四節當選慶祝十月革命節委員會主任
第五節帶病參加軍事演習
第六節成為共產黨正式黨員
第十四章壯大的蘇維埃政權
第一節內部矛盾
第二節隊伍的壯大
第十五章保爾的愛情觀
第一節再見麗達
第二節伸張正義
第十六章療養院的時光
第一節再戰病魔
第二節又進療養院
第三節認識達雅
第十七章永不放棄
第一節戰勝自我
第二節成功結合
第三節前進障礙
第十八章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第一節光榮的業績
第二節新的道路
第三節新武器,新生活

序言

作者簡介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年),蘇聯作家,出生在烏克蘭西部的沃倫斯基省。
他生長在一個貧苦的工人家庭,由於家境貧寒,不滿10歲時,就給別人放牛、做童工。雖然工作又髒又累,但是他克服困難,抓住一切機會學習掌握文化知識,讀了許多方面的圖書。
1919年,奧斯特洛夫斯基志願加入蘇聯紅軍,參加前方的作戰。同年8月,在一次戰役中,因身受重傷,右眼失明,被迫返回到地方工作。1924年,他的身體狀況逐漸惡化,到1927年時,全身已經癱瘓。
在生命臨難的時刻,他抓緊每分每秒學習。從1930年11月起,奧斯特洛夫斯基開始構思創作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開始,他忍受著身體的巨大痛苦(此時,他的左眼也已失明),摸索著在鏤空的隔板上一字一字地刻寫;後來,則採取口授的方式,由別人代錄。歷時3年,完成了這部小說。但是最初《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書稿被退了回來,直到小說的第一、二部在《青年近衛軍》雜誌上陸續刊出後,才在讀者中產生強烈的反響。因為這部作品,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35年10月被授予象徵政府最高榮譽的列寧勳章。1936年12月,因重病復發,奧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奧斯特洛夫斯基身處俄國變化最急劇的時期。從沙皇統治、二月革命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統治到十月革命後俄國的蘇維埃政權建立,他都親身經歷,因此他的作品大都帶有濃厚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階級特點。
導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寫了蘇聯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十多年嚴峻的社會生活場景,此時蘇聯大地上戰馬奔騰、風雲變幻。作者以烏克蘭為舞台,對這段時期的生活內容作了整體描述,幾乎含納了當時所有重大事件,比如國內戰爭、經濟恢復階段的各種鬥爭、列寧逝世所引起的震盪等。這些重大事件通過作家的描述,一一展現在讀者眼前,有一種極為厚重的歷史感。
保爾·柯察金是本書的主人公,也是書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共產主義戰士形象。作為一個普通工人的兒子,他把對舊生活自發的反抗轉變為自覺的階級意識。他在老布爾什維克朱赫來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他懂得了不平等生活的社會根源,懂得了要想推翻舊世界,必須成為“堅決鬥爭的鋼鐵戰士”。在積極投身保衛蘇維埃政權的偉大鬥爭中,他認識到,一個人只有和祖國聯繫在一起時,才會創造出奇蹟。在那血與火的時代,保爾馳騁疆場,為保衛蘇維埃政權同外國武裝干涉者和“白匪”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保爾又以全部熱情投入到勞動建設之中,顯示了社會主義第一代建設者們的崇高品質。
保爾是不屈的,他總是隨時準備承受最沉重的打擊:殘酷的戰爭、惡劣的工作環境、病痛的折磨甚至最後雙目失明。他自強不息,以鋼鐵般的意志克服了悲劇命運的打擊,經受住了一切考驗;在對待友誼、愛情和家庭等問題上,同冬尼亞的愛情糾葛,同麗達磊落的友誼,以及對達雅誠摯的感情也表現了保爾精神世界的純潔,表現出他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原則。保爾以自己的畢生精力,實踐了自己的人生原則:“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保爾的形象是社會主義青年一代中最光輝的典範,無論從思想內容還是藝術形式來看,這部小說都可以稱為20世紀30年代蘇聯文學中最優秀的作品之一。它影響、鼓舞了整整一代人,保爾的形象直到今天仍然閃耀著不可泯滅的思想光輝。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向我們揭示出人生的真諦:一個人,如果珍惜熱愛自己的生命和青春年華;如果熱愛生活,如果心中永遠想著祖國和人民,永遠忠於人類的進步事業;那么刻苦學習、忘我工作、永遠搏擊進取,就會成為人生的準則,就會為祖國、為人民、為人類的進步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乃至於生命,青春年華就會放射出光彩,生命就會放射出光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其宏大的描述和其中閃爍的不朽的思想光芒,成為青少年人生的教科書。
作者把自己作為主人公的原型,但並不是自傳。他說:“我這個長篇首先是一部藝術作品,在這個長篇里我使用了虛構的權利。”作者的意圖是“要在作品中創造一種典型,一種在我們的時代——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青年革命者的典型”。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寫道:“只有我們這樣的人,只有像我們這樣發瘋似的愛生活、愛鬥爭、愛那新的更好的新世紀的建設工作的人,只有我們這樣能夠了解並且看到生活的全部意義的人才不會隨便死去,哪怕只有一點機會,就不能放棄生活!”
故事梗概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所描述的事件發生於1915年直到30年代初那一段歷史時期。保爾是烏蘭某鎮一個貧苦工人家的小兒子,早年喪父,母親替人洗衣以養家餬口,哥哥是工人。保爾12歲時,母親把他送到車站食堂當雜役,他在食堂里幹了兩年,受盡了凌辱。
十月革命爆發後,紅色政權遭到了外國勢力的干涉和本國反動派的聯合圍攻。烏克蘭的政治形勢也空前激烈。借住在保爾家的朱赫來是個老布爾什維克,紅軍撤退時將他留在了鎮上。
一次,由於解救朱赫來,保爾被關進了監獄。之後,愚蠢的敵人又很快把他錯放了。出獄後的保爾慌不擇路,跳進了冬妮亞(林務官的女兒)家的花園。冬妮亞很喜歡熱情、倔強、個性剛強的保爾,保爾也被清純、漂亮、整潔、文雅的冬妮亞深深吸引住了。
後來,哥哥阿爾焦姆送保爾參加了紅軍。
在一次激戰中,保爾頭部受了重傷,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了死亡。出院後,他已不宜於重返前線,便參加恢復和建設國家的工作。在這裡,他同樣以工人階級主人翁的姿態,緊張地投入到各項艱苦的工作中。他做團的工作、肅反工作,並直接參加艱苦的體力勞動。在興建鐵路中,保爾表現了高度的政治熱忱和忘我的勞動精神。
保爾自從在冬妮亞家裡與她告別後,只見過她兩次面。第一次是他傷愈出院後,最後一次是在鐵路工地上。保爾發現,隨著革命的深入,他們之間的思想差距越來越大了,他們已經完全沒有共同語言了,於是便分了手。
在築路工作快要結束時,保爾得了傷寒並引發肺炎,組織上不得不將保爾送回家鄉小城去休養,半路上誤傳出保爾已死去的訊息,最後保爾第四次跨過死亡回到人間。
可是,由於保爾在戰爭中多次受過重傷,後來又生過幾次重病,在一次車禍中,保爾不幸傷了右膝又做手術,加上他忘我的工作和勞動,他的體質變得越來越差。從1924年起,他就已經喪失了工作的能力,黨組織不得不解除了他的工作,讓他長期住院治療。1927年,他幾乎完全癱瘓了,接著又雙目失明。嚴重的疾病終於把這個滿懷革命熱情的年輕人束縛在了病榻上。但保爾在忍受著肉體和精神上都難以想像的痛苦的情況下,重新找到了“歸隊”的力量。他給自己提出了兩項任務:一方面決心幫助自己的妻子達雅進步,另一方面決定開始文學創作工作。這樣,“保爾又拿起了新的武器,開始了新的生活”。
主要人物
保爾·柯察金 書中主人公。出身貧苦的鐵路工人家庭,當過學徒、工人。13歲時參加革命,在布爾維克黨黨員朱赫來的啟發教育下,懂得了革命的道理。在地下革命和國內戰爭時期,成長為一名勇敢的紅軍戰士和堅強的無產階級革命戰士。在極端困難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他經受了自身與外在環境的嚴峻考驗,堅持參加修建鐵路。後因病致殘,雙目失明,以至全身癱瘓。後來他又以驚人的毅力從事文學創作,是一個為人類解放事業而鬥爭的無產階級英雄。
朱赫來布爾什維克黨黨員,保爾·柯察金的第一個引路人。沉著幹練,富有組織能力,啟發和吸引了一大批像保爾一樣的青年參加革命活動,是老布爾什維克黨人的代表。
冬妮亞林務官的女兒,保爾青年時的戀人,天真,純樸。但後來貪圖安逸的生活,看不起工人,離開了保爾。
麗達 優秀的布爾什維克黨員,是保爾真正深愛著的人。她漂亮、機智,酷愛工作,能夠積極應對突發事件,熱愛自己所信仰的共產主義。
達雅女工,保爾的妻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