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品論語

名家品論語

《名家品論語》主要內容: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國學熱”,確切說是“儒學熱”悄然興起,愈演愈烈,且有方興未艾之勢。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論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那些散發著真理性光芒的雋語,早已滲入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衡量個體生命價值的標的。本書的選編,旨在借名家的視角引導我們進一步了解《論語》,以原始儒家的思想精華,滋養我們的心靈。本書所選取的27篇文章出自22位知名學者最具影響力的專著或文章,他們不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矚目成就,且是對孔子及其《論語》頗有心得的知名學者或文化大家,他們解讀《論語》的文章在發表之初,都曾在社會文化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一些文章今天讀來仍令人感覺耳目一新。這些文章均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包括了《論語》的思想精髓,易讀好懂,其中不乏幽默智慧之語,令人讀來不覺莞爾,更有生花妙筆揮灑出的詩意文字,令人讀來齒頰生香

編輯推薦

《論語》之最大價值,在教人以人格的修養。修養人格,決非徒恃記誦或考證,最要是身體力行,使古人所教變成我所自得。孔子講的人格標準,凡是人都要遵守的,並不因地位的高下生出義務的輕重來。
——梁啓超
人們如果定要尊孔,也應該在孔子不言神怪的方面加以發揮,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權民主運動,助長官僚氣焰的禮教了
——陳獨秀

目錄

卷一 論語要旨
讀《論語》法 梁啓超
孔予的智慧與幽默 林語堂
孔子和他的學說 姜亮夫
《論語》 楊伯峻
論語是一部未來派的小說(外二篇) 金克木
論孔子的思想中心 龐朴
品讀論語 吳小如
卷二 禮樂政教
孔子學說與中國古代社會 傅斯年
孔子與音樂 徐復觀
《論語》:禮與仁 葛兆光
“學而時習之”及其他 葉秀山
禮樂與人生 杜維明
卷三 儒雅人生
孔子人生旨趣 梁漱溟
孔子的故事 李長之
《論語》的“仁” 徐復觀
生活的藝術(外三篇) 南懷瑾
孔子對人生境界的追求 湯一介
儒學的道德精神及對它的現實思考 姜廣輝
卷四 君子人格
“仁”與“君子” 梁啓超
孔子“振衰而起儒” 胡適
孔子的品格 林語堂
向孔子的思想性格回歸 徐復觀
孔子“君子”的理想 余英時
卷五 金聲玉振
孔子與中國 陳獨秀
論孔子 馮友蘭
孔子在中國歷史中之地位 馮友蘭
孔子與中國文化 張岱年
孔子奠定中國人文思想之基礎 林繼平

前言

毋庸置疑,《論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結構,那些散發著真理性光芒的雋語,早已滲入我們的血脈之中,成為我們衡量個體生命價值的標的。本書的選編,旨在借名家的視角引導我們進一步了解《論語》,以原始儒家的思想精華,滋養我們的心靈。
《論語》誕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在中國的思想、制度、文化、教育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影響,並且在國外也廣為人知:其注釋本最早傳入韓日兩國,對兩國的文化都產生了重大影響;1593年傳教士利瑪竇又將《四書》譯為拉丁文傳入歐洲,從此《論語》傳播到了世界範圍,並在各國產生了程度不同的影響,成為人類共有的文化養料。
戰國時,孔子創立的儒學便已成為當世之顯學。到了東漢,《論語》被列入經書之列,其研究成為一個專門學問,對《論語》的編訂、詮釋和註疏自此全面展開。魏晉南北朝,面對玄學的衝擊,儒家學者積極建構儒學新體系,結合文字學的成果,援佛解經、援道解經,開創了《論語》研究的新局面。隋唐時期,《五經正義》出現,官方話語介入經典的闡釋,《論語》研究少有建樹。宋代,程朱理學的興盛將儒學發展推向一個新階段,朱熹視《論語》為經典中的經典,並作《四書集注》,成為封建士子修身的圭臬。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欽定“四書”、“五經”為科舉必讀之書,更將朱氏傳注立為官學,影響我國封建社會長達六百多年。清代,考據學大興,《論語》的研究側重輯佚、考異、辨偽、注釋等工作,其中劉寶楠的《論語正義》可謂註疏《論語》的集大成之作。
20世紀以來,《論語》研究呈現出新的面貌。從1911年至1949年,民國時期特殊的社會及學術環境下的經史互動形成了《論語》研究民族傳統和時代氣息兼具的特徵。這時興起的《論語》辨偽之風,既是晚清今古文紛爭的歷史延續,也可視作勃興的古史辨派對今文學疑經風氣的考證性承繼。這其中有康有為、崔適、章太炎、吳承仕、王國維、梁啓超、周予同、錢穆、錢玄同、顧頡剛、童書業、趙貞信等著名學者,他們大多兼通經史而又以史為主,辨偽經以證古史,其間成就斐然。而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以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徐復觀、唐君毅等為代表的“新儒家”,則以接續儒家“道統”復興儒學為已任,以服膺宋明理學為主要特徵,力圖以儒家學說為主體來吸納、融會、貫通西學,以尋求中國現代化道路,他們的《論語》研究致力於在中西哲學思想的比較中反觀自身,以求突破。從1950年至1980年,《論語》研究的中心主要在港台。1980年之後,內地《論語》研究呈現新局面,其中《論語》譯註占很大比例,而以楊伯峻的《論語譯註》為箇中翹楚。此外,對《論語》的源流、注本、歷史影響、時代價值、海外傳播及研究情況等方面的研究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進入21世紀,中華大地“國學熱”,確切說是“儒學熱”悄然興起,愈演愈烈,且有方興未艾之勢。引發各方人士對這一社會文化現象到底是進步還是逆流產生激烈的論爭,然其背後有個事實不容忽視:它起碼錶明國人不再對西方文化價值觀念亦步亦趨,而是嘗試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精神家園,希圖通過文化上的“尋根”,使枯寂的生命變得更為豐盈,使躁動的心靈獲得某種撫慰,使疲累的神經得到稍許舒緩。這就夠了!而《論語》作為這股文化熱潮的“重中之重”,確也起到了溫暖人心的社會效應。我們編選的這本《名家品(論語)》,精選了近百年來海內外一批知名學者解讀《論語》的美文,正是希望通過名家的視角,幫助我們悟得《論語》奧義,在最大程度上襄助我們了解《論語》,體味其中的思想精華。在編選過程中,我們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權威性與可讀性的結合。本書所選取的27篇文章出自22位知名學者最具影響力的專著或文章,他們不僅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取得矚目成就,且是對孔子及其《論語》頗有心得的知名學者或文化大家,他們解讀《論語》的文章在發表之初,都曾在社會文化界產生了相當的影響,一些文章今天讀來仍令人感覺耳目一新。當然,近代以來闡發《論語》大義的精彩文章又何止這些,但是考慮到可讀性問題,我們對於20世紀上半葉一些國學大師論說《論語》的文言及半文半白之作不得不割愛,而選取純然白話或基本沒有語言障礙的文章。這些文章均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包括了《論語》的思想精髓,易讀好懂,其中不乏幽默智慧之語,令人讀來不覺莞爾,更有生花妙筆揮灑出的詩意文字,令人讀來齒頰生香。
第二,思想性與現實性的結合。即便是名家名作,我們也儘量選取其中思想性更強、能對當今社會生活和人生更有啟發意義的文章。在編目時,我們將文章分為五部分:卷一、論語要旨從讀法到主要內容,對《論語》一書進行整體觀照;卷二、禮樂政教從藝術和制度方面講解《論語》;卷三、儒雅人生領會《論語》中所反映的孔子人生意趣;卷四、君子人格《論語》中提倡的人格境界;卷五、金聲玉振孔子與孔學的地位和影響力。名家的獨特視角和言說方式,相信會給讀者帶來別樣的感受。
作為一部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論語》在記言中兼顧敘事寫人,文字凝練生動,意味無窮。“孔子一生仕止久速、造次顛沛、纂修刪述,靡一不具《論語》;及門弟子德行氣質、學問造詣、淺深高下、進止得喪,靡一不具《論語》。”(朱彝尊《經義考》卷二百十一引譚貞默語)讀其書,聞其言,懷想其人,不覺心生景仰。正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而名家的解讀,則為我們品讀《論語》,並以生命的名義體認孔子,提供了一個絕好的介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