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概況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民族出版社; (修訂版) (2008年7月1日)
叢書名: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
平裝: 27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大32
ISBN: 9787105086009
條形碼: 9787105086009
尺寸: 20.4 x 14.8 x 1.8 cm
重量: 381 g

內容簡介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概況》是在前個版本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本次修訂,在基本保持原貌,統一體例、版本,增加新內容的總原則下,以補為主,重點補充改革開放以來青海門源回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內容,它將更全面系統地反映當地歷史、地理、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展示山川風貌、物產資源、建設成就和發展前景。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概況》的問世,對於增進各方面對民族自治地方以及各民族的了解,促進各民族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推動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各方面的歡迎和好評。

目錄

第一章 地理環境
第一節 地貌與氣候
一、地質
二、地貌
三、水文
四、土壤
五、植被
六、氣候
第二節 山川
第三節 自然資源
一、土地資源
二、森林資源
三、水資源與水能資源
四、礦物資源
五、生物資源
第四節 人口與民族
一、人口
二、民族
三、語言文字
四、朝鮮族生活習俗
五、宗教信仰
第五節 行政區劃
一、府治
二、清末行政區劃
三、中華民國時期行政區劃
四、新中國成立後行政區劃
第六節 名勝古蹟
一、風景名勝
二、遺址遺存
三、碑碣石刻
第二章 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歷代行政區劃設定
一、歷史沿革
二、區域變遷
第二節 人民政權的建立
一、縣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二、區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三、村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第三節 土地改革
一、減租減息和土改運動
二、查田挖浮鬥爭
三、糾正偏差
第四節 社會主義改造
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 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
一、建立經濟開發區,發展外向型經濟
二、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改革農業經濟體制
三、深化工商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完善經營管理體制
四、轉變職能,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章 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 長白朝鮮族自治縣的成立
一、朝鮮族自治區
二、朝鮮族自治村
三、朝鮮族自治鄉
四、長白朝鮮族自治縣成立
第二節 自治機關建設
一、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二、自治縣人民政府
第三節 法制建設
一、立法
二、法制宣傳
三、法制效應
第四節 民族關係
一、民族政策
二、民族團結
第五節 人民生活
一、職工生活
二、農民生活
第四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
一、糧食產量
二、農作物種類,與分布
三、調整農業結構
四、發展高效農業與科技創新
五、增加對農業的投入
第二節 林業
一、森林資源與儲備
二、林業生產
三、森林分類經營與重點林、生態效益林建設
四、森林防火與病蟲害防治
五、林政執法
第三節 畜牧業
一、經濟總量
二、畜禽飼養
三、繁殖改良與科學飼養
四、動物防疫
第四節 漁業
一、冷水魚養殖
二、珍稀魚類保護
三、政策制度保障
四、水生動物保護
第五節 水利
一、水利樞紐工程
二、國際界河堤防工程
三、內河堤防工程
四、農村飲水工程
第六節 特色農業
一、人參產業
二、中藥材縣建設
三、北五味子
四、生態食品產業
第五章 工業
第一節 能源生產
一、煤炭生產
二、電力生產
三、地熱生產
第二節 工業企業
第三節 特色工業
一、森林工業
二、醫藥工業
三、化學工業
四、建築材料工業
五、冶煉工業
六、其他工業(礦泉水)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一節 公路
第二節 水路
第三節 郵政
第四節 電信
第五節 移動與聯通
第七章 財政金融
第一節 財政
第一節 財政
第二節 稅收
第三節 金融
第四節 保險
第八章 貿易
第一節 國內貿易
第二節 對外貿易
第三節 民族貿易
第四節 邊境貿易
第九章 旅遊
第一節 旅遊資源
第二節 旅遊景點
第三節 旅遊服務與設施
第四節 旅遊經濟
第十章 對外開放
第一節 招商引資
第二節 對外交流
第三節 對外經濟技術協作
第十一章 社會事業
第一節 教育
第二節 科學技術
第三節 文化藝術
第四節 新聞出版
第五節 廣播影視
第六節 體育
第七節 醫療衛生
第八節 民族醫藥
第九節 社會保障
第十二章 城鄉建設
第一節 縣城建設
第二節 主要城鎮
第三節 小城鎮建設
第十三章 環境保護
第一節 環境保護現狀
第二節 環境保護目標
第三節 環境保護的對策和建設
後記
修訂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