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科技園

吉林大學科技園

大學科技園是指以研究型大學或大學群體為依託,利用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文化氛圍等綜合資源優勢,通過包括風險投資在內的多元化投資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下,在大學附近區域建立的從事技術創新和企業孵化活動的高科技園。

簡介

創辦大學科技園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國家"面向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畫"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大學改革發展和在新形勢下發揮自身功能的需要。新吉林大學組建後,學校門類更加齊全,科研實力大為增加,客觀上為科技園的技術創新和企業孵化活動提供了堅實基礎、廣闊資源。為深入實施黨的十五大確立的科教興國戰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吉林大學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實際,2000年10月組建吉林大學科技園。 2003年10月我校科技園獲國家大學科技園稱號。

吉林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受到了省、市、區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得到了各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給科技園起步和發展帶來了強大的動力。建設好吉林大學科技園,對於促進吉林省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產業化,拉動區域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深遠的影響。

指導思想和發展原則

1、指導思想

吉林大學科技園按照 "政府支持、業主開發、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營造創新創業環境為重點,以孵化項目為突破口,把科技園建成自主創新和持續創新的重要基地和源泉。在計算機及信息技術、現代農業和生物及製藥技術、光機電一體化技術、新材料和汽車等技術領域,實現高科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成為本地區高新技術的輻射源和新的經濟成長點。

2、發展原則

科技園在發展上,堅持"統籌規劃、以人為本、市場推動、擴大開放"的原則,創造科技園的發展品牌;在規劃和建設上,突出"高起點定位、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速度發展"的特點,創造科技園的建設品牌。面向21世紀,借鑑國內外科技園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學校的人才、科技優勢,用5~10年時間建成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國內一流的大學科技園。

支撐體系

人才支撐體系

吉林大學師資力量雄厚,薈萃了一批學識淵博、治學嚴謹的國內外知名學者。有教師6059多人,其中教授1128人,博士生指導教師833人。 有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18人(雙聘7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7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4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3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5人,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人,長江學者14人。

吉林大學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 ,現已建立起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在校全日制學生6.3萬多人,其中博士生、碩士生1.7萬餘人,留學生700餘人,另有成人教育學生1.8萬人。

科技支撐體系

吉林大學學科門類齊全, 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軍事學等全部12大學科門類;有本科專業129個,一級學科學位授權點18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45個,博士學位授權點14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7個;有國家重點學科17個。在一些學科和研究領域內具有明顯的優勢和特色,如化學學科、地學學科、車輛工程學科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學理論、考古、基礎數學、計算數學、凝聚態物理、光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計算機軟體、農機設計製造、汽車設計製造、免疫學、病理學、神經內學、放射生物學、套用地球物理等學科領域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並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學校擁有幾百個具有現代化研究手段的實驗室, 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6個, 國家重點實驗室5個,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8個, 行業部委開放/重點實驗室15個。 學校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 有一批產業化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的國家攻關項目、“863”項目、“973”項目等高新技術成果。

實驗設備及圖書資料支撐體系

吉林大學校園占地面積721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近311萬平方米。現有6個校區9個校園,分布在長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鋪設的光纜和計算機網路把所有校區連為一體, 使網上辦公、遠程教育等更加便捷。 學校另在珠海市新建珠海校區,占地面積330多萬平方米,一期建築面積12.5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各類藏書554萬冊,已被確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和世界銀行的藏書館。 經教育部批准建設在該校的CALIS東北地區中心為全國七大中心之一。

吉林大學“品牌”支撐體系

吉林大學已成為我國目前辦學規模最大的高等學府,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等方面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吉林大學的奮鬥目標是:通過不斷努力,使吉林大學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專業、師資隊伍、管理體制、校園文化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和特色,整體學科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重點建設學科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部分學科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成為國家質量創新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技術研究和成果轉化、高層次決策諮詢的重要基地,建成一所國內領先、國際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從而實現江澤民同志提出的“把吉林大學建成一流的社會主義大學”的目標。

政策支撐體系

科技園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是人才。建立一整套符合科技園特點的創新機制,吸引、聚集、培養人才,對科技園的發展至關重要。為了激勵更多的教師、科技人員出國留學人員、大學生及國內外優秀企業家到科技園進行創新、創業活動,省、市政府和學校先後出台了多項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

省、市政府出台了

1、《吉林省科技人員領辦、創辦科技企業和從事科技服務活動的若干規定》

2、《吉林省吸引和鼓勵留學人員來吉工作的優惠政策》

3、《吉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吉林大學科技園發展有關政策》

吉林大學出台了

1、吉林大學鼓勵在職員工、在校學生赴"吉林大學科技園"創業的暫行辦法

2、校外入園企業/項目優惠政策

3、吉林大學科技園發展中心科技風險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4、吉林大學科技園入園企業登記手續

5、吉林大學科技園入園項目登記手續

6、吉林大學科技園入園項目評估管理細則

7、吉林大學科技園企業/項目優惠政策

吉林大學科技園吉林大學科技園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也出台一系列優惠政策,對吉林大學自建項目免收基礎設施配套費等。

管理機構和運行機制

科技園的建設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建立良好的管理機構和運行機制,是科技園高效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

吉林大學科技園以市場為導向,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建立了如下的管理機構和運行機制。

1、管理機構

(1)、吉林大學科技園指導委員會

吉林大學科技園指導委員會由吉林省、長春市、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學校有關領導組成。它的職能是巨觀指導大學科技園的建設,制定大學科技園發展戰略,協調有關單位給予支持,營造大學科技園發展的良好環境,推進科技園建設與地方經濟的結合。

(2)、吉林大學科技園專家諮詢委員會(籌)

(3)、吉林大學科技園共建領導小組

吉林大學科技園共建領導小組由吉林大學與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有關領導組成,旨在協調吉大科技園與高新區各職能部門間的工作,吉林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辦公室是其執行機構。

(4)、吉林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

吉林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由學校有關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它是吉林大學科技園的決策機構,定期召開專門會議研究科技園建設發展的重大事宜,協調科技園與校內各部門間的關係。

(5)、吉林大學科技園辦公室

吉林大學科技園辦公室是吉林大學科技園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機構,負責制定大學科技園的發展規劃,實施園區的建設和發展,落實政府與學校給予園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協調有關職能部門與園區企業的橫向關係。

(6).吉林大學科技園發展中心

吉林大學科技園發展中心是吉林大學獨資的法人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由吉林大學主管副校長任總經理。吉林大學科技園發展中心實施企業化運作,並與北京金正聯合投資管理公司共同發起設立長春吉大科技園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2、運行機制

吉林大學科技園將以企業化形式進行運作,園區內企業按現代企業制度運作。

科技園功能定位

吉林大學科技園的功能定位,根據我校學科專業和科技工作實際,可概括為4個基地

(1)依託吉林大學學科優勢,創建技術創新基地;

(2)依託吉林大學科技優勢,創建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

(3)依託吉林大學人才優勢,創建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培育基地;

(4)依託吉林大學綜合優勢,創建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1、技術創新基地

充分發揮科技園依託吉林大學的學科優勢,自主開發為主,技術引進為輔,加大開發力度,提高創新能力,形成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2、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

科技園創造有利條件,不斷培育孵化新的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是科技園中最有生機,最富活力,最有前途企業。科技園內優惠的政策,優良的服務和優美的環境,必然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利保證,我校規模化高新企業必定在這裡誕生。

3、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培育基地

利用吉林大學教育、管理、法律、金融等專業人才優勢和其他有利條件培訓、培養、培育優秀的企業家,成功的發明家和各種現代化管理人才。另外,通過科技園這一視窗,還可以吸納聚集其他各類高層次人才。教學和科研的結合,科技與經濟的結合,為高層次的人才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大學科技園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台。

4、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

通過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要使教學、科研和科技產業更加緊密結合,科技園既是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基地,又是學生教學實習的第二課堂,園區不僅出成果、出效益,也出人才。從而達到教學、科研、科技產業的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吉林大學科技園要為我校創建一流社會主義大學做出積極貢獻。

科技園的規劃和建設

吉林大學科技園總體規劃,堅持高起點、高水平、高標準規劃的設計原則。參考國際與國內有影響的大學科技園建設規劃標準,注重突出園區內具有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高水平的技術力量、高效益的產業結構、高額度的資金投入等特點,建設與之相適應的高水平的服務管理體系、高標準的基礎設施、高質量的人文景觀及生態環境。

1、園址位置

吉林大學科技園一期建設用地26.2公頃,位於長春市西南部長春高新區內美麗的三佳湖畔,毗鄰我國東北最大的人工林場,相距吉林大學南校區1500米,與中科院長春地理所、長春光機學院、吉林計算機學院、大學城後勤服務中心相鄰。園區交通便利,南起高新路,北靠博才路,東臨學海街,西至學苑街,距102國道1000米,距京哈高速公路出口6公里,距機場14公里,構成長春市高新技術資源的輻射地帶,突出了吉林大學科技園的科技創新及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

2、規劃設計

為使吉林大學科技園的規劃建設與國際高標準的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規範接軌,擬聘請國內一流的設計單位,為科技園進行勘察並做出園區的建設規劃。

3、科技園規劃建成八個功能園區

軟體園區、電子信息園區、新材料園區、現代農業與生物技術園區、光機電一體化園區、汽車技術園區、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區及生活服務園區。

4、科技園創業孵化大廈

園區內標誌性建築,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建築位置擬位於園區東北角臨三佳湖處,可借用臨湖地帶形成大廈廣場,結合湖邊綠化地景觀同時設計,充分發揮依湖臨水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景觀作用。大廈性質為多功能綜合性建築,用於研發機構、企業孵化人才培訓以及金融、網路、法律、中介、電子商務等服務單位。創業孵化大廈2005年11月21日竣工並投入使用。

吉大科技園的業務發展方向與重點發展領域

1、科技園業務發展堅持"4個結合"

(1) 緊密結合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目標(信息、生命、材料);

(2) 緊密結合相關產業發展目標(機械、醫藥、資源環境、通訊);

(3) 緊密結合地方經濟建設目標(生態省、現代農業、汽車、中藥現代化);

(4) 緊密結合國外大學科技園實踐經驗(運行機制、融資、人才等)。

2、依託吉林大學的技術優勢,重點發展以下5個領域

(1)信息技術及其新產品;

(2)現代農業與生物技術及其新產品;

(3)新材料及其新產品;

(4)車技術及其新產品;

(5)機電技術及其新產品。

科技園的發展目標

2010年規劃(2006-2010年)

園區內孵化項目300項。入園內高新技術企業100家,其中在重點技術領域培育出20個有我校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產值10億元以上,利稅1億元以上;10家以上企業或企業集團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並實現跨國生產經營和銷售;上市公司爭取實現零的突破。吉林大學科技園將成為技術創新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基地、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並建成吉林大學科技園分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