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學院理學院

吉林化工學院理學院

主任委員:戰學秋 師8數學與套用數學王燕飛女是是講 師9數學與套用數學王燕飛女是是講

吉林化工學院理學院簡介

吉林化工學院理學院成立於2006年11月,由原來的數理系更名為理學院。數理系成立於2003年5月,由原來的基礎科學部更名為數理系。理學院下設院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數理系、物理系和物理實驗中心。

理學院網站理學院網站
並擁有校級“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中心”1個。數學系含基礎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數學與套用數學、數學實驗室等教學單位;物理系含基礎物理和套用物理等教學單位;物理實驗中心下設大學物理實驗室、近代物理實驗室和套用物理專業實驗室。理學院擁有“信息與計算科學”、“套用物理學”、“數學與套用數學”三個本科專業,分別從2003年、2004年和2007年開始招生,現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6人。校外實習基地兩處,分別為中國石油集團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東北分公司勘測公司和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我院除承擔這三個專業的理論、實踐及畢業環節等教學工作外,還承擔全院其他各專業4000名學生的數學、物理類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 理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校內兼職教師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人,在讀博士4人,具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占76%。
大合唱比賽理學院隊大合唱比賽理學院隊
理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優秀課程3門,吉林省首批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示範基地1個,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連續八年位於吉林省高校前列,發表學生論文75篇,其中SCL檢索13篇,EL檢索15篇,學位與核心期刊論文20篇,承擔國家級科學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7項,經費額度100萬元,2007年國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1項,2007年吉林省自然科學學術成果一等獎一項,吉林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升級科研課題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3項,省級教學名師1人。 2008年我院畢業生64人,就業範圍廣,大部分同學奔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城市建功立業,考取碩士研究生比例達到14%。

專業設定

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

專業介紹:本專業是一門新興熱門學科。它以數學為基礎,以計算機技術及信息科學為專業方向,是兩門學科交叉的理學專業。本專業在紮實的數學基礎上,合理架構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的專業基礎理論。主要培養套用數學理論進行科學計算、軟體開發、網路設計、編碼及信息處理等數學套用型人才。本專業注重對學生的資訊理論、編碼理論、科學計算等方面基礎知識教育和建立數學模型的訓練。許多專業課程,如計算智慧型、計算機圖形學、信息工程概論、數位訊號處理等,內容新、套用範圍廣。二十一世紀是資訊時代,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巨大,畢業生髮展空間廣闊。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打好數學基礎,受到紮實的計算機訓練。初步具備在信息科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及設計開發有關軟體的能力,也可以繼續攻讀計算數學及計算機相關學科的碩士學位。培養出的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有紮實的數學基礎,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能熟練使用計算機(包括常用語言、工具及一些專用軟體),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設計技能和較強的編程能力;
3.了解某個套用領域,能運用所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能解決某些科研或生產中的實際課題;
4.對信息科學與計算科學理論、技術及套用的新發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軟體開發能力。
培養目標: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數學素養,掌握信息科學和計算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受到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運用所學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技巧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能在科技、教育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開設專業基礎課: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空間解析幾何、機率統計、隨機過程、常微分方程、複變函數與積分變換、數學模型、實變函式、離散數學、數值分析、程式設計與算法、數據結構、軟體工程、數位訊號處理、專業外語。
開設專業:計算機圖形學、數值並行算法、計算智慧型、計算幾何、計算機代數、運籌學、最最佳化算法、信息處理的數學基礎、信息工程概論。
文化課: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技術基礎、計算機套用基礎、計算機網上實踐、大學外語、大學物理、經濟管理基礎、大學語文、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範圍:科技、教育、信息、通訊、IT產業、行政和經濟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套用開發和管理工作。

套用物理學專業

專業介紹:我院套用物理學專業具有優秀的教師隊伍和良好的教學資源,承擔著全院本科生的物理學及相關學科課程的教學工作,現有從事物理教學和研究的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級實驗師1人,講師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碩士學歷的3人,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在讀博士研究生2人。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造就了一支作風嚴謹、學術水平較高,敬業精神強的師資隊伍。目前有2名省優秀教師,4人為院優秀骨幹教師。物理教研室集體被評為省先進教研室,大學物理課評為吉林省優秀課程,物理實驗室為吉林省一級實驗室。實驗設備齊全,實驗條件良好。教師在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中成績突出,獲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項,多數教師均從事科研工作,有很強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了穩定的科研方向,每年發表學術論文幾十篇。主辦出版《大學物理實驗》雜誌。本專業學生將系統學習物理、聲光電信息科學、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畢業照畢業照
和實驗技能,受到聲、光、電信息技術、計算物理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在物理及相關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及套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紮實的物理學基礎理論和相關學科知識,具有優秀的綜合素質和良好的知識、能力結構的適應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富有創新意識的高級專門人才。
開設專業基礎課:原子物理學、電路、機械製圖、離散數學、數學物理方法、理論力學、電動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量子力學、計算方法、凝聚態物理、彙編語言和微機原理、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
開設專業課:半導體物理、電子材料導論、納米磁性材料、積體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實驗、電子器件導論、雷射原理、現代套用光學、光譜分析、雷射全息與存儲、光纖通信系統、平板顯示原理及套用
文化課:思想道德修養、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經濟管理基礎、大學語文
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範圍:學生畢業後能在科研機構、學校、企事業單位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技術開發和相關的管理工作。數學與套用數學專業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掌握數學科學的基本理論與基本方法,具有運用數學知識,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受到科學訓練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解析幾何,機率論與數理統計,數學模型,實變函式,泛函分析,c語言,數據結構,計算方法,離散數學,運籌學,作業系統,資料庫,數學實驗,抽樣調查,多元統計與回歸分析,計量經濟學,個體經濟學。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在科技,教育,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教學工作或在生產,經營及管理部門從事實際套用,開發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繼續攻讀研究生學位

拔河比賽拔河比賽

課程建設

理學院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加強基礎、強化套用、突顯優勢、擴展見識、提高素質。”將本科課程建成二條主線、二個類別、四個層次的課程體系。即:
二條主線為全校公共基礎課教學和本院專業課教學。
二個類別為數學類課程和物理類課程。
四個層次為基礎層次,即數學基礎課程、物理學基礎課程;專業層次,即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高級層次,即知識綜合運用型課程;擴展層次,主要為選修課,目的是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他們對本學科及其在其它學科中的套用有一個廣泛的認識。

課堂上課堂上
為使課程建設科學有序發展,我們分別制定了《2004-2007年數理系課程建設規劃》《2004-2008年數理系重點課程建設規劃》和《2005-2009年數理系教材建設規劃》,目前理學院有公共基礎課程8門,有7門課程採用國家優秀教材、面向21世紀教材和國家規劃教材。
省級優秀課程
《高等數學》
《大學物理》
《線性代數》
院級優秀課程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數學建模與實驗
《大學物理實驗》

組織機構

黨總支:
黨總支書記:趙樹魁
組織委員:王顯德
宣傳(統戰)委員:楊金遠
紀檢(保衛)委員:路大勇
群團工作委員:戰學秋
行政機構:
院 長: 戰學秋
副院長:楊金遠
副院長:路大勇
理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 任: 戰學秋
委 員:趙樹魁 戰學秋 楊金遠 路大勇 王顯德 陳巨龍 金光熙 孫王傑 蓋嘯塵
理學院學術委員會:
主任委員:戰學秋
委 員:趙樹魁 戰學秋 楊金遠 路大勇 王顯德 陳巨龍 金光熙 孫王傑 蓋嘯塵
理學院綜合治理委員會:
主 任:趙樹魁
副主任:戰學秋
成 員:楊金遠 路大勇 薛冬王英華 陳巨龍 孫王傑 王顯德 蓋嘯塵
理學院辦公室:
主 任:薛冬梅 教學秘書:崔曉梅 楊春瑜 辦事員:馬宏圖
理學院學生辦公室:
負責人:王英華
理學院工會:
主 席:孫王傑
文體委員:陳殿偉
生活委員:趙國明
女工委員:張慶春
組織委員:馬宏圖
教工黨支部:
數學黨支部書記:孫王傑 組織委員:范曉東 宣傳委員:薛冬梅
物理黨支部書記:王顯德 組織委員:陳殿偉 宣傳委員:張宏琴
學生黨支部:
書 記:王英華 副書記:姜書春
組織委員:李思霖 宣傳委員:王明超
系、中心
數學系:
主任:孫王傑 副主任:王岩
公共數學教學中心:
主任:陳巨龍 副主任:范曉東
物理系:
主任:王顯德 副主任:陳殿偉、王嚴
物理實驗中心:
主任:蓋嘯塵 副主任:趙國明

學生會活動學生會活動

師資隊伍

理學院共有教職員工48人,專任教師46人,主講教師43人。其中教授8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7.4%;副教授14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0.4%;中級職稱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5.2%。博士研究生3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5%;在讀博士研究生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2%;碩士研究生27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58.7%;在讀碩士研究生5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10.9%。教師中具有碩士學位、博士學位的比例為67.4%。另有返聘高級實驗師1人。為加強師資力量,理學院外聘教師4人。

公共數學教學中心組織機構
序 號 所在專業 姓 名 性 別 專任教師 主講教師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1 數學與套用數學 陳巨龍 副教授
2 數學與套用數學 范曉東 助 教
3 數學與套用數學 楊金遠 教 授
4 數學與套用數學 潘淑平 教 授
5 數學與套用數學 鄭志宏 副教授
6 數學與套用數學 林 峰 講 師
7 數學與套用數學 崔曉梅 講 師
8 數學與套用數學 王燕飛 講 師
9 數學與套用數學 史彥 講 師
10 數學與套用數學 劉麗波 講 師
11 數學與套用數學 張慶春 助 教
12 數學與套用數學 張海波 助 教
13 數學與套用數學 李岩 助 教
14 數學與套用數學 許 潔 講 師
公共物理
序 號 所在專業 姓 名 性 別 專任教師 主講教師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1 公共物理 丁 力 教 授
2 公共物理 王顯德 副教授
3 公共物理 王麗南 副教授
4 公共物理 陳殿偉 副教授
5 公共物理 解玉鵬 講 師
6 公共物理 劉文彥 講 師
7 公共物理 王海燕 講 師
8 公共物理(實驗) 金光熙 教 授
9 公共物理(實驗) 蓋嘯塵 實驗師
10 公共物理(實驗) 楊雪 講 師
11 公共物理(實驗) 劉艷 助 教
數學與套用數學
序 號 所在專業 姓 名 性 別 專任教師 主講教師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1 數學與套用數學 孫王傑 副教授
2 數學與套用數學 王 岩 講 師
3 數學與套用數學 楊金遠 教 授
4 數學與套用數學 陳巨龍 副教授
5 數學與套用數學 潘淑平 教 授
6 數學與套用數學 鄭志宏 副教授
7 數學與套用數學 李 岩 助 教
8 數學與套用數學 崔曉梅 講 師
9 數學與套用數學 王燕飛 講 師
10 數學與套用數學 史彥麗 講 師
11 數學與套用數學 劉麗波 講 師
12 數學與套用數學 許 潔 講 師
13 數學與套用數學 張慶春 助 教
14 數學與套用數學 張海波 助 教
信息與計算科學
序 號 所在專業 姓 名 性 別 專任教師 主講教師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1 信息與計算科學 戰學秋 教 授
2 信息與計算科學 張秀蘭 教 授
3 信息與計算科學 趙 瑛 副教授
4 信息與計算科學 茹 靜 講 師
5 信息與計算科學 金玉子 講 師
6 信息與計算科學 王威娜 講 師
7 信息與計算科學 溫宇鵬 講 師
8 信息與計算科學 薛冬梅 講 師
9 信息與計算科學 寧必鋒 助 教
10 信息與計算科學 羅時光 助 教
套用物理學專業
序 號 所在專業 姓 名 性 別 專任教師 主講教師 專業技術職務名稱
1 套用物理學專業 路大勇 教 授
2 套用物理學專業 林琨 教 授
3 套用物理學專業 張宏琴 副教授
4 套用物理學專業 王嚴東 講 師
5 套用物理學專業 齊麗 講 師
6 套用物理學專業 徐丹 助 教
7 套用物理學專業(實驗) 郎成 副教授
8 套用物理學專業(實驗) 趙國明 講 師
9 套用物理學專業(實驗) 張海良 助 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