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陽廟會

合陽廟會

合陽廟會位於陝西省,是一種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合陽廟多,說是廟宇林立、星羅棋布一點也不過分。縣東的和陽村不但有歷史悠久、規模很大的壽聖寺,而且有氣勢恢弘的救郎廟(俗稱大廟)和關帝廟(西廟),另外還有觀音廟、馬王廟、祖師廟、文昌廟等二十多座大小廟宇,甚至還有一座只有建築而沒有神像的“沒爺廟”。大年初一村民半夜起來端著香盤到各地神廟燒香,到吃早飯時才能結束。

特色

有廟就有廟會。新池鎮張家莊一年到頭就有關帝廟的正月十五廟會、觀音廟的正月十九廟會、佛爺廟的正月二十三廟會、馬王廟的正月二十五廟會、藥王廟的二月二廟會、祖師爺廟的三月三廟會、三官廟的三月二十八廟會、春秋樓的四月八廟會等。坊鎮昔日號稱合陽首鎮,僅在坊鎮周圍規模大、影響大的廟會就有正月十五的坊鎮后土娘娘廟廟會,正月二十八福德村(南村)土地廟廟會、二月初坤龍村藥王廟廟會、二月初八和陽村求郎廟廟會、二月十九宋家莊廟會、三月十五東蒙村圪塔廟廟會、三月十八臨皋娘娘廟廟會、七月十一的靈泉村福山廟會等。在全縣範圍內有名的大廟會有四月初一海龍鎮(平政)龍王廟廟會、四月十八和臘月十八甘井屯裡關帝廟廟會、六月十三路進禹皇廟廟會、六月十五西牛莊武帝廟廟會、七月十三和家莊廟會等。

合陽民間把廟會俗稱“香菸(爺ya)”,趕廟會謂之“上(shuo)香菸”。如果某個村子裡有一個在附近影響大的廟會,村民便視作是村裡的光榮,把廟會看成是自已村裡的節日,早早地磨白面、蒸白饃、割肉買菜、通知客人。蒸獻神的大饃要用頭籮面,磨麵之前先把磨道里灑上水,打掃得乾乾淨淨,虔誠之至。廟會時,親戚不分新老遠近,朋友不論疏密,一天到頭不停地開飯,家庭主婦忙上一天可能還不知道廟會是什麼樣子,但心裡卻有一種滿足感。

一般規模大的廟都有戲樓,面朝神廟。廟會期間必有戲,條件好的請大班,至不行也叫一台小戲(提線木偶)或皮影戲。建國後又有了電影助興。此外供人娛樂的還有扁擔戲、拉洋片、馬戲、耍猴等;吹糖人、捏麵人、賣泥哨哨、賣響棒槌的也都趕來湊熱鬧;賣各種吃食的況相抬徠顧客;勸善的掛起圖片、扯開嗓子宣講善書。廟會上除祈子、領藥之外,絕大部分人是來看戲,借娛神之機娛人;再就是家常飯吃厭了,到廟會上來換換口味;當然還有借廟會期間見見面,敘敘舊情或為青年男女提新說媒的,到了新社會,青年男女自然可以相約在廟會上相見,談情說愛的。廟會五光十色,氣氛熱鬧,為農家單調、枯寂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

商家自然不會放過廟會這一陣地,而且有一些廟會形成了自已的特色,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外地客商。臨皋村的三月十八廟會成為“藥村會”,到時陝北、陝南、甚至甘肅、寧夏的藥材商都遠道趕來,各種藥材堆積如山,成交額相當大,近幾年隨著交通的發達,廟會上的藥材交易已趨於消失,但規模仍如以往。龍王廟的四初一廟會往往持續四五天,是有名的“忙貨會”。此時離搭鐮收麥已經不遠,四鄉民眾趕來購買杈把、掃帚、芟麥刃,口袋、木杴、簸箕等農具,準備龍口奪食。路井鎮六月十三廟會上,出售木匠雕花用的刻刀是一大特色,昔日有名的西安張公順(梅花張)、朝邑胡三成等刀剪店都專門來推銷自已的產品,而全縣各地的木匠也樂於到這個廟會上去挑選自己中意的工具。金水溝以西的地區離澄城近,因此廟會上少不了澄城窯上燒制的缸、盆、老碗以及砂鍋、砂壺、砂瓢等,也是人們目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現狀

合陽人習慣上把有廟的稱為“廟會”,沒有廟但卻延續很久的會稱為“古會”,這種“古會”起於何時,不可考究,但年年如此,且規模很大。如洽川的王村農曆臘月二十五是民眾辦年貨的古會,免去了上坡下塬的麻煩。南王村三月三是玄武廟廟會,六月二十九日則是古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