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河鎮景區

合肥三河鎮景區

千年古鎮三河位於安徽肥西境內,距合肥市區約40餘公里。三河鎮,三河古稱"鵲渚",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型,稱為"鵲岸",為吳楚相爭要地。三河鎮春秋時就開始得名,歷史在此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在此作戰,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如城牆、天王府四合院等。三河鎮距離合肥市30~40km,距離巢湖7km,水上交通極其方便。小南河穿城而過,集中展示了江淮水鄉文化的情韻。2015年10月,升格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合肥三河鎮景區合肥三河鎮景區

千年古鎮三河位於安徽肥西境內,距合肥市區約40餘公里
三河鎮,三河古稱"鵲渚",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型,稱為"鵲岸",為吳楚相爭要地。三河鎮春秋時就開始得名,歷史在此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在此作戰,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如城牆、天王府四合院等。三河鎮距離合肥市30~40km,距離巢湖7km,水上交通極其方便。小南河穿城而過,集中展示了江淮水鄉文化的情韻。

詳細信息

三河鎮三河鎮

三河鎮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穿其間而得名,踞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期,小鎮已具雛形。歷史上此地曾發生過吳楚之戰,1858年,太平軍也在此發生過激戰,由此留下眾多歷史遺蹟,如城牆、天王府四合院等。

水鄉古鎮

三河鎮也是一個典型的水鄉古鎮,其景觀情調不亞於蘇南周莊。同時,薈粹了豐富的人文景觀,形成了江淮地區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古居、古茶樓和古戰場。
三河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而得名。由於位於肥西、舒城、廬江三縣交界處,也是合肥、巢湖、六安三市的結合部,故有“一步跨三縣,雞鳴三縣聞”之說。

歷史淵源

三河古稱“鵲渚”,距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遠在春秋戰國時候,小鎮已具雛型,初稱“鵲岸”,為吳楚相爭要地。公元前510年,吳國名將伍子胥率軍在此擊敗楚軍。三國時魏主曹操在巢湖訓練水軍,三河亦為魏軍駐地。晉以後遂稱“鵲渚鎮”,至明代始稱三河鎮。
古鎮的特色,一為水,二為古。水是三河的精靈。鎮內,五里長街,河環水繞;鎮外,河網叢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有位三河籍詩人曾對故鄉詠道:“三道春水,仍明澈,仍清長,仍柔波蕩漾。”
除水鄉特色外,三河歷來以其古老、秀麗聞名。鎮內的古街、古橋、古巷、古炮台、古民居、古城牆、古茶樓,無不向遊人佐證和詮釋三河的古老。

相關事件

古鎮三河因其東鎖巢湖,北扼廬州,西衛龍舒,南鎮潛川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三河歷史上曾發生過春秋戰國時期的吳、楚相爭的“鵲岸之戰”。明末農民軍張獻忠率部攻打合肥時,回軍中在三河繳獲雙檣巨舟300餘艘,並以此建立農民軍水師。
清鹹豐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天國將領陳玉成、李秀成、吳定規率部在三河東、南、西一線築九壘,合圍李續賓的湘軍悍旅,鏖戰五天五夜,殲滅湘軍6000餘人,取得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河大捷”。
悠久的歷史使古鎮三河成為鍾靈毓秀、人文薈萃之地,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名人故居和歷史文物。鎮內現存有清代的古井、古炮、古城牆、太平軍英王府,以及國民黨高級將領孫立人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客居等。
遊覽古鎮三河的線路可分為兩條,一條是陸路旅遊線,另一條是水上旅遊線。
陸路旅遊線上的景點主要有:軍民壩、人民豐碑、英王路、英王府、大捷門、古西街、萬年台、古城牆、國公橋、無蚊橋、城隍廟、一人巷、楊振寧客居等,這些景點無處不載有三河沉甸甸的歷史、飄溢著三河特有的人文氣息。尤其是行走在500多米長,青石鋪就的古西街上,兩側是保持著明清建築風格的民居,商埠馬頭牆飛檐翹角,雕樑畫棟,平門格扇,雕花鏤窗,都讓人發思古幽情。古街上的一人巷、古更樓以及彈被絮、制桿秤、羽毛扇、晃麻油、紅燈籠等各種民俗工藝讓人流連忘返

水上旅遊

水上旅遊線上的景點有:小南河、鵲廊、廊橋、三縣橋、望月橋、天然橋、濟公橋,以及忠武閣、竹苑新村、李府倉房等。乘船泛舟在近3000米長,連線豐樂河、杭埠河的小南河上,只見兩岸座座青磚黛瓦的民居,掩映在花紅柳綠之中。青石砌成的碼頭和水邊洗刷的村女相繼映入眼帘。加之不時而過的座座古橋,使人產生一種置身江南水鄉意境的感覺。每當夕陽西下,在搖曳的路燈下,小南河上漁火點點,小月埂上吹拉彈唱,不由使人想起了槳聲燈影中的南京秦淮河……
古鎮三河因水得名,因水聞名,也不斷遭受水患之苦。特別是1991年7月11日16時17分,豐樂河水位高達14.23米,新圩大堤潰決,古鎮三河頓遭滅頂之災。在那場震驚全國、震動世界的大洪水面前,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下和省、市直接指揮下,上下一心,軍民合力,三河共轉移、營救出6000災民,創造了亘古奇蹟。三河災後的復建工作也得到海內外的大量捐款資助,從而形成今日的新三河。三河人民為紀念在黨的領導下抗洪救災的偉大勝利,在三河鎮的入口處樹立了一座8米高的人字形紀念碑,碑上鐫刻著“人民的豐碑”五個大字。

飲食文化

三河飲食文化淵源久遠,“三河蝦糊”、“酥鴨元寶”、“八寶酥雞”等名菜,不僅皮、肉、骨皆可入口,而且營養價值高。米餃、油炸粑粑、油炸燒賣等名點,香酥焦脆,鮮美可口,聲名遠播。
三河鎮的民歌、民曲豐富,飲食文化發達,並具有水鄉古鎮特色。水鄉古鎮特色體現在"水"和"古"兩個方面。水三河的精靈,三河正在實施小南河清淤工程,待清淤駁岸後,配合岸邊古建築和新建仿古建築群,以及河上的古橋,將重現昔日古鎮波清柳綠,柔波蕩漾,畫舫輕搖的水鄉風貌。其景觀和情調不亞於蘇南周莊、同里,更有秦淮蕩舟的意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