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合江縣隸屬四川瀘州,川渝黔結合部,位於四川盆地南緣。西面與江陽區、納溪區、瀘縣相鄰,東面與重慶市江津區接壤,北面與永川區接壤,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毗鄰。合江縣位於長江、赤水河、習水河交匯處,是長江出入川的第一縣。 合江縣地理位置優越,距瀘州市區38.7公里,距成都市區260.1公里, 距重慶市區109.2公里。合江縣是四川省與重慶市毗鄰的所有縣區中唯一既擁有長江黃金水道,又融入重慶“一小時經濟圈”的區市縣。成渝環線高速公路(G93)、蓉遵高速公路(G4215)、國道353穿境而過。合江縣始建於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是長江上游置縣最早的三個縣之一。 2013年,合江縣城中心城市,面積已達15平方公里,城區人口為18萬餘人,縣城的綜合能力達到了中等城市水平。2014年,合江縣實現生產總值153.02億元,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09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75.0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5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517元。2017年合江縣下轄26鎮1鄉。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合江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置符縣,隸犍為郡,治安樂水會,即今合江鎮南關地段。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隸屬益州部犍為郡。

新朝(公元9-24年),王莽改符縣為符信縣,隸屬庸部西順郡。東漢光武帝(公元25-26年),劉秀改符信縣為符節縣,隸屬益州犍為郡,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符節隸屬益州江陽郡。西晉武帝泰始年間(公元265-274年)復名符縣,隸屬益州江陽郡。

成漢時期(303-347年),符縣隸屬益州江陽郡。東晉穆帝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後,符縣改名安樂縣,隸益州東江陽郡。南朝宋(420-479年)時,撤銷安樂縣。

南朝齊(480-502年),復置安樂縣,置安樂戍,大同(535-545年)中,改東江陽郡為瀘州,下轄江陽一郡,安樂戍隸屬瀘州江陽郡。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撤銷安樂戍,改置合江縣,隸屬瀘州江陽郡,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合江隸屬瀘州。

大業三年(607年),改瀘州為瀘川郡,合江隸屬瀘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瀘川郡為瀘州,合江隸屬瀘州。唐初,縣治遷今白沙鎮。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十道,合江隸屬劍南道瀘州。天寶元年(742年),改瀘州為郡,瀘州改為瀘川郡,合江隸屬瀘川郡。至德二年(757年),分劍南道為東、西兩川,合江隸屬劍南道東川郡。乾元元年(758年),瀘川郡又改為瀘州,合江隸屬劍南道東川瀘州。元和十二年(817年),縣治遷回舊址,今合江鎮南關地段。

五代十國時期,合江仍屬劍南道瀘州。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在劍南道東、西兩川之地置西川路,合江隸西川路瀘州。鹹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區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四路,合江隸屬梓州路瀘州。大觀三年(1109年),縣境建純州,轄安溪縣、九支縣;並在縣境東南部建滋州,置承流、仁懷兩縣。重和元年(1118年),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合江隸屬潼川府路瀘州。宣和三年(1121年)撤銷九支縣、安溪縣和純州。安溪縣改為安溪寨,九支縣改為九支城;廢滋州為武都城,以仁懷為堡,承流併入仁懷。

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改瀘州為江安州,合江隸屬潼川府路江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合江隸屬陝西、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縣治遷神臂江南濟民市(今三橋鄉長江村黃氏壩)。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合江隸屬四川南道宣慰司瀘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合江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西蜀四川南道(肅政)廉訪司瀘州,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明玉珍占領四川,合江隸屬大夏瀘州軍民府。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七月,合江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瀘州直隸州。洪武九年(1376年)六月,合江隸屬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瀘州直隸州,縣治於洪武初遷舊城。

清康熙元年(1662年),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年),合江隸屬四川省南永寧道瀘州直隸州。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川南永寧道改為下川南道,合江隸屬四川省下川南道瀘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9月,撤銷道,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民國2年2月,恢復道制,3月改府州廳為縣,合江隸屬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國3年6月,下川南道改名永寧道,合江隸屬永寧道。民國18年10月,撤銷道,合江隸屬四川省。

民國24年6月,四川省劃為18個行政督察區,合江隸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50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設定西南行政區和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署區,合江隸屬西南區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瀘縣專區。

1952年1月,瀘縣專員公署遷隆昌縣城,更名為隆昌專區,合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隆昌專區。

1952年9月,撤銷四個行署區,合併成四川省,合江隸屬隆昌專區。

1953年1月12日,隆昌專員公署遷回瀘州市,更名為瀘州專員公署,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專區。

1960年7月,瀘州專區併入宜賓專區,合江隸屬四川省宜賓專區。

1968年9月,宜賓專區改稱宜賓地區,合江隸屬四川省宜賓地區。

1983年6月,設省轄瀘州市,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市。

行政區劃

2017年,合江縣下轄26鎮1鄉,情況如下:

鄉鎮名稱幅員面積(平方公里)
合江縣總計 2414
合江鎮 75
真龍鎮 48
白米鎮 74
望龍鎮 55
白沙鎮 33
參寶鎮 44
神臂城鎮 34
佛蔭鎮 64
大橋鎮 69
堯壩鎮 68
先市鎮 65
車輞鎮 85
法王寺鎮 99
九支鎮 122
五通鎮 101
虎頭鎮 63
鳳鳴鎮 128
實錄鎮 61
榕右鄉 71
榕山鎮 88
白鹿鎮 77
甘雨鎮 83
福寶鎮 425
南灘鎮 46
石龍鎮 55
先灘鎮 92
自懷鎮 189

地理環境

位置

合江縣位於四川省東南部,隸屬瀘州市,在赤水河與長江交匯三角地帶。地理坐標東經105°32'至106°28',北緯28°27'至29°01'。東北部與重慶市永川、江津接壤,南連貴州省赤水市、習水縣,西臨瀘州市江陽區、納溪區、瀘縣、西南角接敘永縣。

地貌

合江縣地處長江上游,屬四川盆地邊緣地帶,地勢南高北低。縣內山脈為婁山山脈支系,從黔北延伸至縣境南部,海拔在1000m左右,最高山峰為福寶鎮的轎子山,海拔1751m。東南部和西南部為中低山地,中部和西北部為平壩和丘陵地帶。

氣候

合江縣屬亞熱帶溫濕型氣候。年平均氣溫17.8℃。年降雨量1040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3年,合江縣土地資源面積2422平方公里,折算242200公頃,其中耕地64315.43公頃、園地9561.37公頃、林地110211.07公頃,水域12279.88公頃,城鄉居民廠礦用地11513.43公頃、交通用地2841.65公頃、未利用地31466.68公頃。

水利資源

2013年均降雨量1340毫米左右,合江縣水能資源70780千瓦,可開發35180千瓦。水利建設事業的發展對保持水土、減輕洪澇總值149848萬元。

礦產資源

合江縣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主要有天然氣、頁岩、沙岩、卵石和河沙,至2005年底,合江境內共有天然氣井182口,年產量兩億方。

動物資源

合江縣獸類(含兩棲類爬行動物)主要有:草豹、馬耳狗、獼猴等40餘種;禽(鳥)類主要有:金雞、黑鸛(青莊)等70餘種;蛇類主要有:烏梢蛇、碎蛇等20餘種;水產類主要有:黃鱔、魚鰍、蚌殼、螺螄、螃蟹、鯉魚、鯽魚、鱘魚、鰻魚等30餘種。

植物資源

2008年造林面積4000公頃,森林活立木蓄積84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1.2%。雜竹蓄積200萬噸,楠竹2,050萬株。合江縣有丁香、廣香、木香、橙香、茴香、藤香、藿香、黃柏、杜仲、當歸、大黃、枳殼、五味子、蟲蜋、廣藿香等100餘種中藥材資源。

人口

2016年末全縣戶籍人口90.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0.5萬人,非農業人口19.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8462人,人口出生率為9.3‰,死亡人口6134人,人口死亡率為6.8‰,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6‰。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9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21%。

年末常住人口70.75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12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6.6萬人,鄉村人口44.1萬人,城鎮化率37.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

政治

人員職務
何杰縣長、縣委副書記
張季頫縣委書記
截止2014年9月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8.1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7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76.6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5.7億元、增長10.2%。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0.1%,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3.0%,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9%。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8.5%、51.9%和39.6%。

全年非公經濟增加值112.7億元,比上年增長9.3%。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為63.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64.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8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60.8億元、增長10.5%;第三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9.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1.3%,其中商品零售價格比上年上漲1.6%,農業生產資料價格比上年上漲0.6%。

第一產業

2016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1.6萬畝、比上年增長0.1%;油料播種面積4.7萬畝、增長1.2%;蔬菜播種面積16.4萬畝、增長2.5%;藥材播種面積1.1萬畝、增長10.2%。

全年糧食總產量51.8萬噸、增長0.6%。其中,穀物類總產量42.1萬噸、下降0.2%;豆類總產量1.1萬噸、增長1.9%;薯類總產量8.5萬噸、增長4.3%。油料產量0.4萬噸、增長1.7%,其中,油菜籽0.3萬噸、增長1.2%。

全年生豬出欄74.3萬頭、比上年下降4.2%;牛出欄0.3萬頭、增長14.0%;羊出欄18.2萬隻、增長5.0%;家禽出欄888.2萬隻、增長2.7%;兔出欄65.0萬隻、增長3.2%。全年肉類總產量6.9萬噸、下降1.9%。其中,豬肉產量5.3萬噸、下降3.5%。禽蛋產量1.3萬噸,增長0.9%。水產品產量1.7萬噸、增長1.7%。

全年木材產量1.8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6.9%。

全縣農機總動力39.4萬千瓦,增長3.6%。

第二產業

2016年,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6.4億元,比上年增長10.6%,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3.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7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2.3%。

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酒類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1%;化工行業增加值與上年持平;農副食品加工和食品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0%;能源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23.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3.2億元,比上年下降24.6%;實現利稅總額6.4億元,比上年下降12.3%。

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24戶,全年建築業總產值101.0億元,比上年增長40.1%,實現增加值8.9億元,比上年增長6.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79.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6.9%。

第三產業

2016年,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3.7%。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5.0億元、增長1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32.0億元、增長13.7%。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70.0億元、增長14.1%;餐飲收入額17.0億元、增長12.2%。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5.6%,化妝品類增長51.2%,金銀珠寶類增長30.0%,日用品類增長47.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80.2%,家具類增長16.8%,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23.0%,汽車類增長27.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0.6%。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社會

文化事業

2016年末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4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市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分別為12處、21處、107處。文物保護點1173處。

年末全縣擁有電視發射機7部,有線數位電視用戶58865戶,比上年增加5336戶。廣播覆蓋率98.5%,電視覆蓋率99.6%。

教育事業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合江[瀘州市下轄縣]

2016年末共有國小74所(含民辦學校),在校學生78263人,專任教師3294人;國中23所,在校學生29405人,專任教師2015人;普通高中3所,在校學生11017人,專任教師337人;職業高中3所,在校學生15624人,專任教師363人;民辦普通高等專科院校1所,在校學生4524人,專任教師16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739人,專任教師16人;幼稚園126所,在園兒童數23181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升學率92.5%,高中升學率83.4%。

高校

四川三河職業學院(川南第一所民辦高校)。

高中

合江中學 ——四川省二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馬街中學——四川藝術類知名高中

榕山中學、白沙中學、少岷高中、合江少岷職業技術學校、先市職高、福寶職高。

國中

瀘州高中合江分校、城關中學、合江鎮中學、少岷國中。

國小

人民國小、瀘州高中合江分校中心國小、紅衛國小等。

科技發展

2016年末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0家,比上年增加2家。農業科技和服務單位41個。全年專利申請數218項,比上年增長75.8%。專利申請受理量218項,專利申請授權量72項。

醫療衛生

2016年末全縣醫院、衛生院數42個,擁有床位總數3655張;衛生技術人員493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81人。產婦住院分娩比例為99.9%;新生兒死亡率3.5‰。

體育事業

2016年末共有體育場館71個,全年舉辦運動會30次,參加運動員2.1萬人。

人民生活

2016年,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50元,比上年增長9.1%。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57元、增長9.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05元、增長8.8%。全年全縣居民消費支出12645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地分,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489元、增長9.2%;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770元、增長11.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3.2%;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40.9%。

社會保障

2016年末全縣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12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3011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0.5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7萬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2.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1.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79.9萬人。2016年城鎮登記失業率3.5%。

交通

公路

合江縣境內有合渝路、合習路、合赤路、瀘合路等二級水泥路,以及瀘渝高速公路(G93成渝環線高速公路)和成自瀘赤高速公路(G4215成遵高速)。其中瀘渝高速公路在合江境內兩跨長江、設有四個互通,建成通車後,合江距重慶外環57公里、距重慶市區不足100公里。

水運

繁忙的赤水河航運 繁忙的赤水河航運

長江黃金水道在合江境內流長55公里,宜港岸線近9公里,港口分布眾多,年吞吐能力近千萬噸。3000噸級船舶可全年晝夜通航,中水期6000噸級船舶可直航至上海。距合江40公里的國家二類開放口岸——瀘州港國際貨櫃碼頭具有100萬標箱的年吞吐能力,是四川及雲貴北部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鐵路

合江境內沒有開通鐵路。

合江距成渝鐵路朱楊溪站20公里,隆黃鐵路瀘州站50公里。

航空

距合江43.9公里的瀘州藍田機場是四川省第三大航空港,目前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廈門、杭州、海口、長沙、南寧、西安、昆明、貴陽、稻城亞丁、蘭州、麗江、南京、武漢、鄭州等18個城市直達航班。

距合江150公里的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是西南地區第二大航空樞紐。

旅遊

風景名勝

•佛寶景區

佛寶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同時還是福寶國家級森林公園、佛寶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位於縣城東南部,是貴州高原大婁山褶皺北緣向北延伸的尾部,處在北緯28°52′至28°28′,東經106°01′至106°23′之間。

•福寶古鎮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示範名鎮--福寶古鎮以佛興場,早在唐宋時期即為川鹽入黔的鹽道必經之地,三宮八廟,明清建築、宮廟壇祠,吊腳木樓、雕刻繪畫融入其中。

•堯壩古鎮

堯壩古鎮以知名影視拍攝基地、古民居活化石、名人故里著稱。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川南影視基地。

•法王寺

清朝同治年間,法王寺第七代祖師果山和尚,大興土木,形成了法王寺的巨大規模。並且派其師弟果端、果欽上京師奏請皇上,頒賜印刷柏林寺藏經,請領法王寺方丈代慈禧太后修行,欽賜“法王禪寺”匾額,開創了法王寺鼎盛的局面。法王寺成為川南黔北的十方叢林,住寺有四百餘僧眾。

遺址古蹟

•明代城乾垣

合江,遺存在城區內的明代城乾垣近2000米,張家溝、河街、水洞街的城垣舊貌依然;與縣城隔江相望的清代白塔,為合江古縣城的象徵。白沙鎮唐代合江縣城遺址,九支鎮宋代安溪縣城遺址,榕右鄉榕山城遺扯,合江鎮安樂山城遺址,城郊隋代劉珍修道“成仙”的雲台寺,縣西建於穴元之際的川南古剎法王寺,城南的明代石刻流杯池,清代摩崖石刻霞洞和城內的清代街區、古民居。

•南宋神臂城

位於縣城西北30公里的南宋神臂城,宋元激戰34年,五易其手。至今還殘存六百餘米的城垣及耳城、一字城、炮台、城門,成為研究宋元戰爭的重要史料。縣城西南的鎖口鄉,可稱清代碑刻的寶庫,有眾多的示禁碑、橋碑、路碑、水利碑,其中的“太平軍過縣始未崖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縣南自懷鄉五鳳山上的黑岩寺,是明代石刻、木雕、壁畫藝術的展示。

•崖墓

合江崖墓有上千座之多。主要分布在長江、赤水河、高洞河及大、小槽河流域兩岸的二級台地或高波崖壁之上。四川漢畫像石棺,發現和出土21具之多,合江漢畫像石棺,主要分布於合江鎮、實錄鄉、白米鎮、榕右鄉、密溪鄉等地的崖墓中,用本地產青白石料,整石雕琢而成。漢代崖墓隨葬品中,陶俑較多。合江出土收藏100餘件,主要有各式傳教俑、文吏俑、武士俑、舞樂百戲俑、畜禽俑及各類陶器。

名優特產

豆花

合江豆花為 農家自種的天然黃豆為原料,以傳統膽巴自家打的豆腐,再用傳統發酵技術製作的天然紅豆腐(本地稱為“紅灰門兒”,表面鋪著一層手工辣椒粉其中還有些花椒粒)。

荔枝

合江荔枝以其晚熟(一般在7、8月份上市,比兩廣荔枝晚熟2個月左右),合江荔枝中晚熟配套成龍,有大紅袍、妃子笑、糯米糍、降紗蘭、桂味、坨提、帶綠、楠木葉、鹿角等10多個品種。

真龍柚

1942年由合江縣密溪鄉瓦房村(原真龍鄉新瓦房村)四社村民三從堯壩購入高壓苗4株栽植,後以高壓苗採摘接穗嫁接的形式推行發展。1989年10月15日,城關區參加鑒評人員,為該柚正名,由於產地屬真龍鄉,所以正名為“真龍柚”,再在“真龍柚”前面貫上產地縣名,故得今名“合江真龍柚”。

著名人物

人物時間相關簡介
穆青(1898—1930)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中共四川省委早期領導人、四川臨時省委書記兼軍委書記、組織部長。
李大章(1900—1976)名暢英、鴻相,號如章,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人建國後,歷任四川省省長、中共中央西南局書記處書記、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等職。
夏之時(1887—1950)字亮工,四川合江榕山鎮(今虎頭鄉)人。1905年8月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11月5日夜,夏之時等人在成都龍泉驛土地廟率230餘名士兵誓師起義,夏之時被公推為革命軍總司令。曾任孫中山大元帥的靖國招討軍司令,川西護法軍總司令等職。1950年逝於合江,享年63歲。

城市榮譽

中國晚熟荔枝之鄉四川省擁軍優屬模範縣國際級衛生縣城
全國體育先進縣四川省文化先進縣四川省勞務開發基地縣
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縣四川省優美示範縣城瀘州市園林城市
全國生豬調出百強縣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以上內容參考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