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子胚

合子胚

合子胚是在植物組織培養中一個經常用到概念。它是指由植物的雌雄配子融合形成的合子繼而發育形成的胚。它具有萌發率高,質量好,變異率低,形態固定,體積和胚狀體相比較小以及有明顯的胚柄等優良特點,常通過培養它來得到正常發育的植株。

簡介

桔合子胚早期離體培養技術

該項研究首先用雪柑為母本,福桔、蘆柑為父本進行授粉,觀察其胚胎髮育過程。研究表明,授粉後55天之前,胚囊內只有一個球形的合子胚,珠心胚尚未侵入胚囊,此時可以單獨分離培養。試驗將球形合子胚分離,接種於

合子胚合子胚
改良的white基本培養基及其附加物上,待子葉胚分化明顯時,移人MT培養基,即可抽芽,芽2-3厘米,再轉入長根培養基,便發育成完整的植株。先後獲得雪柑與福柑、蘆柑授粉的合子胚苗;雪柑與枳殼、柚與枳殼、蘆柑與柚授粉的合子胚苗。小苗的GOT基因酶和過氧化物同工酶測定,證明其雜種性。珠形合子胚的多次重複培養均獲得成功,有效地排除珠心胚的干擾。該項成果於1989年通過技術鑑定,獲1990年福建省科技進步獎。

摘要

以杉木成熟合子胚為起始外植體,研究基本培養基、不同種類的細胞分裂素及生長素對杉木器官發生和體胚發生及不定芽生根的影響,並用石蠟切片法觀察不定芽和體胚的發生和發育過程.結果表明:DCR+6-BA1.0mg·L-1+TDZ0.002mg·L-1+NAA0.1mg·L-1對成熟合子胚誘導不定芽最有效;DCR+6-BA1.0mg·L-1+TDZ0.003mg·L-1

合子胚合子胚
+NAA0.1mg·L-1是成熟合子胚誘導體胚的最佳培養基;不定芽在DCR基本培養基中可有效伸長;1/4MS+IBA0.2mg·L-1+NAA0.1mg·L-1對不定芽生根最有效.石蠟切片觀察表明:不定芽有2種發生方式,一種是表皮及表皮下的3~4層細胞分生組織化發育而成,另一種是外植體內部的小維管束脫分化發育而成.2種發生方式均為直接器官發生途徑.

成熟合子胚

三種針葉樹種遺傳轉化受體系統的建立及農桿菌介導的遺傳轉化研究
中文摘要:馬尾松和杉木為我國東部主要的常綠針葉樹,也是重要的造林和經濟用材樹種;雜交松是通過基因重組培育出來的松樹雜種,雜種優勢極為突出,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優良樹種。開展細胞組織培養及遺傳轉化研究,....

馬尾松組織培養的研究
中文摘要:以廣東信宜、廣西桐棉馬尾松(PinusmassonianaLamb.)優良種源成熟合子胚為起始外植體,研究了馬尾松在組織培養條件下,不定芽的誘導、分化、伸長及生根。結果表明:不定芽誘....

奧地利黑松組織培養研究
中文摘要:本研究以從德國購買的奧地利黑松優良種源成熟合子胚為起始外植體,通過器官發生途徑研究了奧地利黑

合子胚合子胚
松在組織培養條件下,不定芽的誘導、分化、伸長、生根及再生植株移栽技術。結果表明,奧地....

雜交松組織培養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以雜交松(PinuselliottiiEngelm?PinuscaribaeaMorelet)幼胚、成熟合子胚、實生苗的莖尖、子葉和莖段為外植體,進行器官發生和體細胞胚胎.

影響柑桔球形合子胚離體培養的若干因素
通過對柑桔球形合子胚不同發育期的分離培養、不同基本培養基及附加物、蔗糖濃度等因素對柑桔台子胚離體培養影響的研究,結果表明:授粉後50d是柑桔合子胚離體培養的最適時期;White基本培養基比MS基本培養基更適於柑桔球形合子胚離體培養。適當增加培養基的滲透壓和添加水解乳蛋白,特別是柚子胚乳,可提高幼胚的誘導率,有利於柑桔球形胚的發育。比較適宜的蔗糖濃度為10%~15%,水解乳蛋白濃度為400mg/L。

相關介紹

柑桔胚培養技術的研究——Ⅱ、多胚性品種未熟幼胚的早期離體培養
本文是敘述多胚性柑桔品種未熟幼胚的早期培養技術,有可能為提高育種效率提供一條更有效的途徑。使用的是椪

合子胚合子胚
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和香水橙×枳(citrussinensis×Poncirustrifoliata)的幼小種子。開花後105天的椪柑種子接種在附加IAA(1ppm)、BA(0.2ppm)、CH(400ppm)的MS培養基上,其中的幼胚能繼續“胚性生長”並且增大,同時還形成了大量的胚狀體。當這些增大了的胚及胚狀體轉移到含有NAA(0.75ppm)的MS培養基上後,能分化根、莖、葉,並發育成正常的植株。對授粉後75天的香水橙×枳的幼胚也作了誘導,並獲得初步成功,它們的部分原胚形成了植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