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簡稱中國科大,位於中國台灣省台北市,創立於1965年,前身為中國市政專科學校。1983年為配合台灣省經濟社會發展,更名為中國工商專科學校。2000年改制為中國技術學院。由於辦學績優,2005年8月正式改名為中國科技大學,為台北市第一所私立科技大學。已連續多年獲得台灣省教育部門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中國科技大學下轄規劃與設計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資訊學院四個學院(包括十八個科系)和建築研究所、土木與防災套用科技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三個研究所,以及通識教育中心、文化資產技術研發中心、結構物安全與防災中心、創意空間技術整合中心等校級中心。學校設有雙校區,台北文山校區(校地面積5公頃),交通便利,位於台北捷運萬芳醫院站,校園照景美不勝收,登山步道里可以傾聽鳥聲蟲鳴,更能鍛鍊身體,古典平台吸引同學們駐足討論休閒氣氛愉悅;新竹湖口校區(校地面積14公頃),靠近工業區與區域性產業結合,寬廣湖泊能讓學生心胸寬闊,校園環境幽雅,各項設備完善,是展開學習生涯的最佳場所。

基本信息

學校規模

台北校區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56號

校地56882平方公尺,校舍建築總計12棟。其中格致、自強、崇德、忠孝、懷恩、光復、中正為教學大樓;中山育樂館為行政中心,尚含室內體育館及大禮堂;弘道樓、明倫館為圖書館藏所在;新民樓、松柏園則為行政辦公室。總樓地板面積為33875平方公尺,另有200公尺運動場及各類球場。

新竹校區

地址:新竹縣湖口鄉中山路三段530號

校地141629平方公尺,校舍建築總計六棟,包括第一教學、第二教學、學生活動中心及第一宿舍、第二宿舍、圖書館、休閒與運動中心等。總樓地板面積為86999平方公尺,另有400公尺運動場及各種球場,並有室內溫水標準游泳池。

校史簡介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前身為「私立中國市政專科學校」,設校址於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三段。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歷任政府要職,有感於政府各項公職人員之培養,關係國家盛衰,屢次親赴歐美考察市政建設,遂有創辦市政專科學校之議,期許作育國家建設之中級幹部。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我國教育史上唯一的一所五年制之市政專科學校於焉誕生。

創校之初,上官先生兼董事長,聘周異斌先生為首任校長,設定市政管理、公共工程、公共衛生及公共事業管理等四科,奉準招收新生三一八人。是年,創辦人親訂「公、誠、廉、勇」為校訓,並撰校歌歌詞,勉勵全校師生,定十一月十一日為校慶日。同時率先辦理財團法人登記,民國五十五年三月十二日,台北地方法院頒發法人登記證書,一切校產歸公,在在顯露創辦人之「私校公辦」精神與決心,亦樹立教育家之楷模與風範,深得社會人士讚譽。

五十六學年度改聘黃啟瑞先生為第二任校長,黃先生原任台北市長,對市政建設獨有見解,經驗豐富。因而對教學之改進、課程之規劃、師生之囑咐,自有一番見地。

五十七學年度,有感於市政建設之躍進,將公共工程科劃分成建築工程及土木工程二組;公共事業管理科更名為工商管理科,並增設二年制建設工程科。翌年再增設財務金融科,此時師生人數漸多,教學績效益著。

六十學年度,為使教學設備充份發揮效益,設立二年制夜間部,初期只招工商管理及市政管理兩科學生,已逐步彰顯本校之規模。

六十一學年度,聘任國民大會代表李瑞衡先生為第三任校長,李校長原系本校董事,其長期投入教育界之工作,故對校務運作尤為熟悉,因而接掌校長任務長達十年之久,影響本校發展甚鉅。

七十學年度,李校長退休,特聘原教育部主任秘書司馬融編先生為第四任校長。是年,將公共工程科之二組,獨立成建築工程與土木工程兩科。為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又將建築工程科之學制改為六年以便利畢業生取得建築師檢覈考試資格,細心規劃學生就業願景。

七十二學年度,為遵行教育部專科學校應「分類設定」之原則規定,並盱衡社會結構之變遷,於十二月十五日,奉教育部核准更名為「私立中國工商專科學校」。在類科規劃中全力配合國家經建需要,保留建築工程、土木工程、企業管理及財政稅務等四科,同時調整停招市政管理及公共衛生二科,並增設國際貿易及電子資料處理等二科。

七十三學年度,本校與美國諾斯洛普大學締結姊妹校。

七十四學年度,夜間部原設之土木工程科改設電子資料處理科。八月於日夜間部增設會計科,此際全校學生已達四千五百餘人。

七十五學年度,司馬校長榮退,敦聘本校教務主任黃加昌博士接任第五任校長,持續充實各科設備,廣聘師資,舉辦各項校際學術及康輔活動,實施建教合作,期使學子在理論與實務得以融會貫通,並積極輔導畢業生就業,終至校譽蒸蒸日上。

八十一學年度,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有感於年事己高,經董事會同意,遂將董事長一職交上官永欽女士接篆。上官女士接掌以後,鼎力經營,為期學校永續經營及能順利改制為技術學院而鋪路,決定以開拓校地為首要任務,經多方尋覓,購得新竹湖口地區平坦方正校地十四餘公頃,即刻著手開發計畫,遂使日後之改制步上坦途。

八十六學年度,黃校長榮退,董事會特遴聘陳天志博士為第六任校長。陳校長曾執掌多所大專院校校務,擁有豐富學養及治校經驗。掌校三年之間,獲得ISO9002國際認證,彰顯本校辦學與教學品質成效,促成本校改制成功為“中國技術學院”。

八十九學年度,獲教育部核准本校改制為技術學院,首任校長,由曾任“明志”、“崑山”等科技大學校長多年之周文賢博士蒞校服務。改制為技術學院之初,設定建築工程、土木工程、財政稅務及會計等二年制技術系,亦奉教育部核定,準予於新竹湖口成立第二校區。其中商業類系科之二技及二專分別於台北及新竹二校區上課,開啟雙校區運作特色之里程碑。

九十學年度,將二年制技術系再增設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資訊管理、財務金融等繫於新竹校區上課;四年制技術學系則增加國際貿易、企業管理、財政稅務、建築工程、土木工程、資訊管理、會計及財務金融等系。經校務會議決議逐次停辦五專部,停招土木工程科並朝塑造本校成為一所完整的大學的方向逐步邁進。

九十一學年度,增設室內設計、套用英語、產業經營管理、資訊工程、資訊傳播及行銷與流通管理等六系,停招五專部之財政稅務及會計兩科。

九十二學年度起,本校更上層樓,設定建築研究所,學系中則增加視覺傳達設計、電腦與通訊及休閒事業管理等三系,此際所、系及學群之規模已達科技大學之架構與格局。

九十三學年度,再經教育部核准,新增土木與防災套用科技及商業自動化與管理兩研究所。

民國94年5月31日獲得教育部技職校院變更審議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決議通過本校自同年8月1日起改名為“中國科技大學”,達成多年來全校師生及歷屆校友之心愿。

九十四學年度,董事會為期學校得於改名科技大學後,於大學領域中迅速脫穎提升,上官董事長特聘請曾為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專業資歷涵蓋產、、研各領域,並曾獲得機械工程獎章、李國鼎管理獎章、技職教育終生榮譽獎章之谷家恆博士,擔任本校改名「中國科技大學」後首任校長。

改名科大以來,董事長與校長引領全體教職同仁,致力校務發展,以培養具博雅通識,秉持“公誠廉勇”精神之專業精英為職志,兼以實務與理論兼顧、教學與輔導並重、專業與通識相融、學校與產業結合之治校理念,建立學校在教學、研究、服務和輔導方面的特色,邁向使學校成為產業界在人才培育、專業諮詢與終身學習的最佳夥伴的發展願景。

至此,本校有四學院、三研究所及十七系科,已具完整大學規模,於九十四學年起即不再增設教學單位,而致力於教學品質與研究成果之提升,並持續發展國際交流,如日本工業大學,並與韓國濟州漢拿大學、與英國諾丁漢倫特大學、大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大陸東南大學分別簽訂合作協定書或備忘錄,推動雙方教師與學生交流,並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為整合相近系科之資源,本校產業經營管理系與資訊傳播系95學年起不招新生。在組織改造與重整方面,台北及新竹兩校區分置副校長,系(科)規模較大且跨雙校區者均設定副系主任,襄助校務推展。

產學合作與技術服務方面,由規劃與設計學院主導,結合管理及資訊兩學院,設立文化空間保存再利用與產業經營技術研發中心,獲得教育部核定補助三年計畫,並且配合教學卓越計畫開設跨院之文化空間保存再利用之特色學程。

95年獲教育部補助多元商務整合運籌E化之數位環境建置套用發產與人才培育計畫,肯定本校以運籌管理E化之商務整合教學,從事專業菁英人才培育之舉。

本校台北校區位於人文薈萃之文山區,校舍環山而建,花木扶疏,計有校舍十餘幢。而新竹湖口校區之建築更是宏偉壯觀,環境清幽,湖光水色。本校為持續提供學子優質教育環境,自九十二學年起,台北校區再增建格致大樓(行政暨綜合教學大樓),於九十五年四月啟用,為本校開啟新扉頁。

鑒於私立學校董事會健全與否,影響學校發展甚鉅。是故,本校歷屆董事會泰半由文教界對興辦教育事業素具高度熱忱之資深人士組成。三十餘年來,在創辦人上官業佑先生賢明領導下,無不同心協力,建構學校之發展。今更在董事長上官永欽女士領導下,發揮其專業學養與經驗,全心協助校務與校譽提升,建樹尤鉅。

睽諸本校創立四十餘年,充滿艱辛與成就,今後在全體師生力發奮之下,定能再創辦學之績效,發揚另一階段榮耀之校史,使其展現於國人之前,永傳於後世。

院系設定

截至2017年,中國科技大學總計設有四個二級學院和十八個科系。

規劃與設計學院
建築 土木工程 室內設計系 視覺傳達設計系
信息傳播
數字多媒體設計系 建築研究所
土木與防災套用科技研究所
商學院
國際商務系
財政稅務系
財務金融系
會計系
管理學院
企業管理系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休閒事業管理系
套用英語系
企業管理研究所


資訊學院
資訊工程系
信息管理系
計算機與通訊系

校級中心

通識教育中心

文化資產技術研發中心

結構物安全與防災中心

創意空間技術整合中心

教學特色

產學連線

專業理論與產業實務結合的教學模式,透過產學合作的建立,培育實務與理論兼具的菁英人才。構建“證照路徑圖”結合專業課程教學,培育學生專業證照能力。

出國研習

美國日本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多所兄弟院校簽訂交換學生協定,學生出國進修可申請獎助學金。2010至2014年,共有30名學生獲台灣省教育部門“學海”系列計畫補助赴日本和美國大學研習。

雙聯學位

與美國MSU(MetropolitanStateUniversity)合辦跨國雙聯碩士、“3+1”雙聯學士學位,學生於本校大學部就讀前三年、大四赴美國MSU就讀一年,即可取得本校與美國MSU兩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

學院發展

規劃與設計學院:文化資產保存、結構物安全與防災、永續環境規劃、文化創意設計。

商學院:多國籍企業、兩岸經貿、金控營運與管理、資產管理。

管理學院:精實企業研訓、連鎖零售與流通管理、觀光與健康休閒管理。

資訊學院:信息安全、數位生活科技、企業電子化與資訊服務。

學校文化

校訓

學校校訓是“公誠廉勇”四個字,全校師生都要切實領悟,身體力行,其內涵如下:

公在去私:要待人公平、要處事公正、要持論公允、要存心公道誠在去偽:要不虛偽說謊、要不苟且敷衍、要不勾心鬥角、要不吹毛求疵廉在去貪:要明辨是非、要公私分明、要取之有道、要滅絕浪費勇在去祛:要見義勇為、要知恥負責、要受命不辱、要克服困難。

校徽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校徽圖案意象:學校秉持“公、誠、廉、勇”之校訓“崇法務實”之經營理念,認真辦學,追求卓越,在穩健發展中力求突破。並且著重向下紮根,向下提升之教育目標,在全人教育之教育理念,共塑溫馨校園。

圖案說明:

以學校校名首字“中”為圖案主題,圖案構成以形式簡單,具生生不息之動感效果及容易辨識為原則。“│”字代表卓越及第一,兩端筆尖意喻學生專業技能之紮根與提升。轉動之兩大曲面代表學校師生教學互動,開展延伸;同時亦意喻學校兩校區如順航風帆,共榮發展。轉動曲面細分之三片小曲面意喻學校追求“特色教學”、“創新研究”及“卓越服務”之辦學品質;亦代表學校辦學“推展全人教育理念”、“提升學術研究水準”及“達成專業行政服務”之三大品質承諾。“中”字圖形色彩選取純白,意指學校辦學正派之清新形象;藍紫混成之底色,兼具藍灰色調之高科技感及紅紫色調暗懷熱情之高貴氣息。

使命與願景

教育使命

著重教學、輔導與產學合作,並充分發揮服務社會的功能。

培養具博雅通識,能秉持“公、誠、廉、勇”校訓精神的專業菁英。

辦學願景

卓越且特色的教學型科技大學。

專業通識兼具人才的培育搖籃。

解決實務問題的最佳諮詢顧問。

終身學習夥伴的最佳進修平台。

校務發展

發展方向

延攬菁英、穩定生源、奠定校務發展基礎。精進教學、強化輔導、提升學生競爭優勢整合資源、拓展網路、提振產學合作成果發展特色、樹立校風、開創永續發展契機。

發展策略

以優秀師生為本,吸引菁英贏取認同
以績效考核為法,鼓勵同仁多元發展
以信息技術為用,精進教學行政效能
以整合聚焦為方,善用資源發展優勢

發展特色

以學生生涯規劃為導向
建立教學與行政系統,亦建置休閒與運動中心,學習資源中心及各類研究中心,強化學子生涯目標規劃之達成。

推動“榮譽考試”培養學生良好品格
為達成通識教育理念,推展誠實教育,提高學生高度自治精神與良好品格教育目標而推動“榮譽考試”制。

專業理論與產業實務結合
配合學院發展特色,建置結構物安全、永續建築、全球運籌管理、文化創意產業、智慧型信息技術與語言中心六大研究中心,建立產學合作模式,培育實務、理論兼具菁英人才。

山城湖居雙校區,環境優雅,設施齊備
台北校區校舍位於人文薈萃文山區,環山而建,花木扶疏,學風優良。新竹校區湖光水色、環境清幽,嶄新學院校區,校舍宏偉雄觀,設備充實新穎。雙校區優良環境,期達境化的教育功能。

四大學院,宏遠規劃
建構規劃與設計學院商學院管理學院、及信息學院四大學院,落實人文化、多元化、信息化、國際化及系(科)際整合,展現一流學府特質。

執行重點

台灣中國科技大學台灣中國科技大學
進行學術及行政單位策略規劃與組織重整,更新近中長程發展計畫書,建立教學研發特色與行政效能。

有效整合兩校區資源,發展遠距教學,促進單位流通,發揮雙校區功能與特色。

落實教學規範與品保制度,整合課程系統,推動院系自我評鑑,鼓勵優良教學與e化教材教法方案。

確立學生健康樂觀與負責輔導方向,擴大輔導能量,加強證照就業與留學輔導,精進專業教育與品格教育。

獎勵輔助教師研究與服務,並延攬高階學位實務師資,加強校內外交流,以拓展產學合作與推廣教育。

持續充實教學研究圖儀設備,加強宣傳行動方案,延攬精英,穩定生源,奠定校務發展基礎。

改善教學、研究與行政工作空間,強化生活機能,營造優良環境;美化與藝文化校園,樹立優良校風。

校長簡介

谷家恆,博士,國立台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學士、美國University of Notre Dame機械碩士、博士。曾任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校長,國立中山大學教授、機械系主任、所長、共同科主任、電算中心主任、工學院院長、教務長,經濟部科技顧問室主任,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美國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Research Associate與美國General Electric Co.擔任技術研發及管理工作等職。學經歷完整豐富,資歷涵蓋產、官、學、研各領域,嫻熟產業脈動與政策規劃方向,在各領域表現傑出。並曾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之機械工程獎章,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之李國鼎管理獎章,並因對技職教育貢獻卓著,於民國93年獲中華民國技職教育學會頒發技職教育終生榮譽獎章。

谷校長以『培養具博雅通識,能秉持「公誠廉勇」精神之專業精英為職志』為本校之發展使命,兼以『實務與理論兼顧』、『教學與輔導並重』、『專業與通識相融』、『學校與產業結合』之治校理念,建立學校在教學、研究、服務和輔導方面的特色。谷校長領導全校師生邁向『使學校成為產業界在人才培育、專業諮詢與終身學習的最佳夥伴』的發展願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