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鰻魚

台山鰻魚

台山鰻魚,是指產於廣東省台山市境內的鰻魚。

基本信息

產地環境

台山鰻魚養殖擁有天然的生態優勢。台山市地處低緯度,在北回歸線以南,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光、熱、水源豐富,物質能量轉化迅速,而且台山的地質堅實、保水性能好,水庫水源充足、無工業污染,水體、水質穩定,這些都是開展鰻魚養殖不可多得的有利條件。同時,由於當地的土壤含鐵量較高,酸鹼度適宜鰻魚生長,在同等養殖條件下,台山的鰻魚單位產量比其他地區要高出30%左右。

養殖情況

台山鰻魚養殖始於1993年,當時的養殖面積只有3.3公頃,年產值130多萬元;1995年開始大量開發,到2000年台山的鰻魚養殖場一度達到20家,養殖面積達1000公頃,年產量6000多噸,產值達2.5億元;2001年至2002年由於國際市場低迷,產業有所萎縮,2003年以後隨著國際鰻價上揚,產業重新煥發生機。此後,台山市各級政府部門對鰻魚養殖業進行重點扶持,在土地出讓金和稅收方面給予優惠,積極進行農業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具有雄厚實力的農業龍頭企業,台山鰻魚養殖業從小到大,逐步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鰻魚養殖基地和出口烤鰻原料供應基地。通過以標準化促發展,以認證助升級,台山鰻魚養殖在逐漸呈現出明顯的規模化、生態化和標準化特徵,並且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這些因素吸引了國內、國際著名媒體的高度關注,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每日農經》欄目組曾前往台山針對台山鰻魚製作了一期專題片,對台山鰻魚進行了全方位的拍攝、報導,將台山鰻魚展現在人們面前;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也在2008年9月6日對台山鰻魚作了專題報導;9月30日至10月2日期間,台山鰻魚養殖企業組團參加在佛山市順德區舉行的中國首屆“龍之星”鰻魚節,促進了大眾對鰻魚產品的消費意識,從而推動鰻魚養殖產業的發展。2009年,台山鰻魚養殖場遍布斗山鎮、四九鎮、廣海鎮等10個鎮,養殖總面積達3066公頃,其中端芬、斗山、沖蔞三個鎮一帶更是形成了連片1500公頃的鰻魚養殖基地。 2008年成為國家Ι類農業標準化示範區後,台山鰻魚專業化程度更高,標準化示範區初期示範面積500公頃,經檢驗檢疫部門備案註冊的鰻魚養殖企業有85家,2008年年產量達到4—5萬噸,占全中國鰻魚總產量的60%左右,年產值達4—5億美元。其中有示範戶5戶,養殖單位產量達12000公斤每公頃。根據資料顯示,示範區生產的鰻魚主要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歐美等多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活鰻年出口量約8000—10000噸,占全中國活鰻出口總量的70%—80%;烤鰻出口量約1.5—2萬噸,占全中國烤鰻出口總量的30%左右。此外,台山活鰻還供應台灣、香港、澳門等市場以及廣東、福建、浙江等地的加工廠。

地理標誌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台山鰻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台山鰻魚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自2011年11月30日起實施保護。[4]

產地範圍

台山鰻魚產地範圍為廣東省台山市斗山鎮、四九鎮、端芬鎮、海宴鎮、赤溪鎮、都斛鎮、汶村鎮、沖蔞鎮、廣海鎮、深井鎮等10個鎮所轄行政區域。[4]

專用標誌使用

台山鰻魚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江門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台山鰻魚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負責指定。[4]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日本鰻(Anguillajaponica)。(二)養殖。1.環境條件:養殖地周邊生態環境良好,養殖用水符合國家漁業水質標準的規定,水深1.2m至1.8m,溶氧量≥5,pH值7.0至8.5,土質為壤土或粘壤土。 2.養殖方式:土池養殖。 3.苗種培育:將天然捕撈的鰻苗採取分級培育的方法培育成規格為100至300尾/公斤的鰻種。 4.放養:每年4至7月份放養,放養規格為100至300尾/公斤,放養密度為2000至3000尾/畝。5.飼料與管理:飼料投餵鰻魚的專用配合飼料,每3畝水面配置增氧機不少於1台,每天開機時間不得低於16個小時。 6.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的規定,不得污染環境。(三)捕撈。捕撈規格為175g以上。(四)質量特色。1.感官特色:活鰻背部偏藍色,皮薄肉嫩,肉質細膩;烤鰻呈棕黃色或棕紅色,形態平整,口感細膩。 2.理化指標:(1)活鰻:蛋白質≥15.0%,脂肪≥15.47%,膽固醇≤859.81mg/kg。(2)烤鰻:蛋白質≥17.6%,脂肪≥22.03%,膽固醇≤1058.84mg/kg。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