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南

召南

詩經國風中的內容關於“周南”、“召南”二部分詩產生的地區及“二南”的具體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說法,至今仍未得到一致的結論。我們從“二南”本身找內證,分析前人的一些不同的意見,認為“二南”絕大部分詩是來自江漢之間的一些小國,有少量詩篇也遠及原來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分治的地區——今河南洛陽一帶。因此“二南”詩的產地大致說來,包括今河南洛陽、南陽和湖北的鄖陽,襄陽等地區。

介紹

詩經國風中的內容
關於“周南”、“召南”二部分詩產生的地區及“二南”的具體意義,歷來有不同的說法,至今仍未得到一致的結論。我們從“二南”本身找內證,分析前人的一些不同的意見,認為“二南”絕大部分詩是來自江漢之間的一些小國,有少量詩篇也遠及原來周公旦和召公奭(shì)分治的地區——今河南洛陽一帶。因此“二南”詩的產地大致說來,包括今河南洛陽、南陽和湖北的鄖陽,襄陽等地區。

說明

至於“南”的含義,根據甲骨文,證之以古代典籍,“南”原來是一種很古老的樂器名稱,後來才演變為一種地方曲調的專名,古書稱作“南音”。“南”這種曲調最初盛行於江漢流域,以後才逐步影響到附近北方的地區。“二南”中的詩就是用“南音”演唱的歌詞,自漢以來,雖然“聲”漸漸失傳了,但是“南”這個名稱仍然保留了下來。
同時“南”又是方位之稱,在周代習慣將江漢流域的一些小國統稱之“南國”或“南土”、“南邦”(見《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詩的編輯者便將采自江漢流域許多小國的歌詞,連同受“南音”影響的周、召一些地方采來的歌詞,命名為“周南”、“召南”,以與其他十三國風在編排的形式上整齊劃一。《左傳·隱公三年》記君子的話說:“‘風’有《采蘩》、《采苹》”,此二詩均屬“召南”。可見“二南”屬於風詩,與其他國風一樣是地方曲調。
“二南”絕大部分詩是西周末東周初的作品,舊說以為是文王時期的詩,那是沒有根據的。
“召南”共有十四首詩。包括:
鵲巢采蘩草蟲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
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騶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