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魯國

國家概況

點擊查看大圖
西周初年,周成王封周公旦之子伯禽於魯,都曲阜。從伯禽封魯至魯頃公二十四年(前249年年為楚所滅,共傳三十四位國君,為時近八百年。伯禽初受封時,因地位很高,所受周王朝封物最多。又因為魯國始終遵循周禮,因而時至春秋末年,魯國仍是一個保存周禮最多的國家。

地理環境

晉韓宣子聘魯,見《易象》與,《魯春秋》,曾說:“周禮盡在魯矣。”吳公子季札至魯觀樂後發表觀感,嘆為“觀止”。這些都說明魯國文化水平之高。又由於魯國地理環境優越,物產豐富,氣候適宜,灌溉方便,故當地在原始社會時生產發展水平十分發達,魯縞和齊紈齊名。從考古發掘來看,在古魯城內發現了不少冶銅、冶鐵、制骨、制陶等作坊遺址。在春秋末年,魯國又是一個較早發生社會變革的國家。魯宣公十五年(前594年)的“初稅畝”,魯成公元年(前590年)的“作丘甲”,魯哀公十二年(前485年)的“用田賦”,均是其例。但由於魯國受周禮的束縛比較嚴重,保守性強,舊勢力大,因而始終是一個弱國。只是在魯僖公時,靠齊國的支持,才有一定時期的繁榮,但不久相繼為吳、越、楚侵凌,直至被楚所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