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蓮

古蓮

古蓮,又名荷花,學名為Nelumbo nucifera Gaertn,荷花屬蓮科(Nelumbonaceae)蓮屬(Nelumbo) 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中國古代蓮系中國遼寧省新金縣普蘭店1951年出土的千年古蓮的實生苗。現中國各地均有栽種。

基本信息

物種學史

史書記載

古蓮1 古蓮1

中國古代蓮系我國遼寧省新金縣普蘭店(今遼寧省大連市普蘭店區)1951年出土的千年古蓮子的實生苗。現我國各地均有栽種。

“趙州寧晉縣有石蓮子,皆埋土中,不知年代。居民掘土,往往得之數斛者,狀如鐵石,肉芳香不枯,投水中即生蓮。”

——據明人著《北游錄記聞》(卷五十五)

根據史料記載,普蘭店區在歷史上被稱為新金縣。早在1923年,日本學者大賀一郎在新金縣進行地質調查時,在當地泥炭層中採到古蓮子,並使它發了芽。這與蓮子的結構有關。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 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歷史研究

蓮屬(Nelumbo Adans.)植物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種屬之一。據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植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

古蓮2 古蓮2
古蓮 古蓮

前蘇聯A.H.克里斯多福維奇《古植物學》 (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範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州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 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

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形態特徵

古蓮3 古蓮3

地下莖(主藕)長40~50cm,有4~5節,橫徑3cm左右。立葉高達15cm以上,刺淺棕色;花蕾橢圓形至長卵形,紫紅色,長10~12cm。寬4.6~5.6cm;花單瓣,紅色。花徑26cm左右。花瓣21枚左右,雄蕊約200枚;花托漏斗形,心皮16~23枚。蓮蓬碗形,灰棕色,結實13~19粒。蓮子橢圓形。

品種特性

古蓮4 古蓮4

古蓮生命力強,適宜於湖、塘或缸栽種。上世紀初,在大連市普蘭店區東郊發現古蓮子,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轟動。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科學家相繼對古蓮子進行了研究實驗,測定古蓮子壽命在千年左右。特別令人稱絕的是,古蓮子經過培育仍然能夠發芽開花,實為植物界的一大奇觀。

郭沫若先生於一九六二年滿懷激情賦詩讚頌古蓮子:“一千多年前的古蓮子呀,埋沒在普蘭店的泥立下。儘管別的雜草已經變成泥炭。古蓮子的果皮也已經硬化,但只要你稍稍砸破了它,種在水池裡依然進芽開花。”

生長環境

古蓮6 古蓮6

蓮子的外種皮堅硬緻密,像個小小“密封包”,把種子密閉在裡面,可防止外面的水分和空氣的滲入,也可以防止種子內的水分和空氣散失,因此蓮子的生命活動極為微弱,相當於休眠狀態。這是古蓮子還有生命力的重要原因。此外,與古蓮子所埋藏的環境也有關。這些古蓮子是被埋在深約30—60厘米的泥炭層中,而泥炭的吸水防潮性能良好;再加上泥炭層的上面又有很厚的泥土覆蓋,因此古蓮子幾乎處於一個密閉的環境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古蓮子不具有生根發芽的條件,因此而得以保存了生命力。

古蓮為北京傳統栽培品種。單瓣花型。花蕾桃形,綠色,上部紅色,花白色。花開較早,6月上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左右。結藕較早。7月下旬,將新藕二次翻盆,花期可延續到10初左右。有自然變異的紅娃蓮和粉娃蓮為廈門傳統栽培品種。單瓣花型。花蕾桃形,綠色,尖部帶紅色,花粉白色,初開時類端微

古蓮7 古蓮7

紅。6月上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其花瓣細長,花托細小,葉茂花繁,極易開花。

為廣泛栽培的著名品種。重瓣花型。花蕾圓桃形,紫紅色,著花較多,花紅色。6月中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花色鮮艷,盆栽易開花。 古老的碗蓮品種。重瓣花型。花蕾圓桃形,粉紅色,花粉白色,花瓣尖端邊緣為紅色。著花較繁,6月下旬始花,群體花期1個月,盆栽極易開花。 由浙江杭州花圃選育。植株矮小。單瓣花型。花蕾長桃形,綠色,花小,白色。非常適於在盆、碗中栽培。開花多,群體花期從6月中旬至8月中旬。

物種文化

送上太空

古蓮(圖10) 古蓮(圖10)

大連市普蘭店區惟一能佐證有千年古蓮生存的地方,是距市內4公里原掛符橋村的一塊池塘。當時池塘有人在種水稻養魚。徐鋼以每年3000多元的代價將其轉包過來。那時這裡的古蓮只是零星之株。

為擴大古蓮種植面積,他節省資金,帶著全家老小挖池塘、壘壩、植樹、割雜草,終於使這片往日雜草叢生無樹無蔭的池塘變成今日的蓮花灣風景區。這裡占地40餘畝,有古蓮8萬餘株,引進培植各種睡蓮碗蓮2萬餘株,盆栽蓮花300餘盆,200個品種。每年六、七、八三個月里,接待國內外遊客近萬人次。

他熱衷古蓮的事感動了日本眾議院議員、日本原經濟產業大臣、日本旅行業會長二階俊博。2004年,二階俊博借參加大連賞槐會的機會,專門前去看望徐鋼,並在2005年7月邀請徐鋼和妻子到日本5個城市考察、交流蓮花栽培的經驗。臨別時,日本友人又贈送給他日本大賀蓮及100株櫻花樹。但他在日本考察交流期間的最大收穫,還是從日本荷花專家手中獲得一份100年前流失在日本的一張大連市普蘭店區埋藏古蓮籽地下土層分布效果示意圖。這給我國專家學者重新研究挖掘千年古蓮籽,進而服務社會提供了重大參考價值。當年,他被中國荷花協會吸納為中國荷花協會會員。

他先後成立了普蘭店古蓮研究所、古蓮睡蓮培植基地和普蘭店旅遊風景區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極大拓寬了古蓮文化在普蘭店區和大連地區的輻射面。

徐鋼剛剛從江蘇、武漢等省市引進一批新品種。他還有一個計畫,就是在數年內將世界現有的200多個品種全部引到大連。

千年古蓮

千年古蓮 千年古蓮

遼南小城普蘭店作為大連市轄區,在全國地圖上很難找到它的位置。然而,上世紀初在該市發現的千年古蓮子,經培育後發芽、開花,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轟動,被譽為植物史上的奇蹟,使這座小城因此也一夜之間聞名天下。

上世紀初,在普蘭店東郊鞍子河水庫附近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後出土了一種硬如卵石、殼已炭化的古蓮子,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國科學家相繼對它進行研究實驗,測定古蓮子年代最久的達1288年,最短的年限也有400年歷史,它也是目前為止能夠確定年齡並發芽開花的最古老植物種子。可以想見,早在1200年前的唐、宋、元等時期,普蘭店區有如江南水鄉,一片蓮花盛開、草盛鳥飛的景象。

古蓮子的發現,不僅引起了科學界的關注,許多有關它的軼事和傳說也不脛而走。1918年,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為了表達對日本友人田中隆先生支持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敬意,把他精心收藏的四粒古蓮子贈給他,希望中日間的友誼像古蓮子一樣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徐剛和他的蓮花公園 徐剛和他的蓮花公園

1959年,在北京火車站通車剪彩儀式上,參加儀式的毛澤東主席抽出一張代表通車的火車票,當毛主席看到自己抽出的火車票是從北京到普蘭店時,高興地說道:“這不就是古蓮的故鄉嗎!”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科學院對古蓮子也進行了科學研究,當培育出來的古蓮子發芽、開花後,時任社會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先生掩飾不住興奮之情,賦詩一首:“一千多年的古蓮子啊/埋在普蘭店的泥土下/儘管別的雜草已變成泥炭/古蓮子的果皮已經硬化/只要你稍稍砸破它/種在水池裡依然迸芽開花!”

千年古蓮子培育發芽、開花的意義在於:它不僅為植物種子長期保存的科學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同時,作為具有千年歷史的植物種子的活化石標本,還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而文人、政治家與它之間的傳說,又賦予它新的文化內涵。

古蓮林場

古蓮林場位於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漠河縣,位於中國鐵路的最北端。郵政編碼165308。

植物世界之神秘趣味植物

在我們生存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之處,有很多已經被人類所發現,但容有更多的奧秘還有待我們去探索,在植物界中就有很多趣味植物,如:食蟲植物,寄生植物,會運動的植物等等,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