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淵頭村

古淵頭村

古建築古淵頭位於東陽市北部,距城區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東烏竹溪環抱,南面一馬平川。

基本信息

古淵頭村古建築
古淵頭位於東陽市北部,距城區25公里,西北倚峋山,正北而東烏竹溪環抱,南面一馬平川。明清屬永寧鄉十三都。1929年稱第三區古淵村,1932年屬古淵鄉,1935年5月稱十三都鄉十一、十二保,1944年11月屬古淵鄉。1956年3月屬古光鄉,1958年9月屬巍山人民公社古光管理區,1961年9月屬古光人民公社,1966年12月至1980年7月屬八一人民公社,1983年8月屬古光鄉,1992年5月屬巍山鎮。1992年底,全村700戶、2028人。主姓李,占72.8%,共54姓。

鄉村名人

古淵頭村文化風貌

古淵頭為東陽古文化村之一,明永樂年間李泓由義烏遷東陽城隍廟口,再遷今址定居。李泓長子為補廩生,嗣後宗族置產養賢,農戶耕讀傳家,子弟發憤為學相襲成風。明中葉至清末,舉進士1人,中舉2人,進學74人。至明末有70戶,文風興盛,甲於一方。
李學道,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丹陽知縣任上,以土地貧瘠計田賦,民德之,稱李田公。歸奔父喪,有人贈百金以謝其為決冤獄雪死罪之恩,學道堅拒不受,謂:感恩於我,即勿以此污我。回家後貧困不能為父舉喪,靠講學為生。後拜中城監察御史,嚴禁宦蓄娼養童牟利,拘捕挾刀搶掠寡婦的內吏下獄,群宦洶洶。一日學道罷朝,遭群宦圍毆,幾乎命喪當場。著有《青霞集》李能茂,學道次子。王世貞稱其詩以才氣勝,而五七言古,尤更奇絕,若五言,得意時,翩翩建安矣,並把他介紹給胡應麟。此後與胡應麟作詩論文頗為相得,時稱胡李。
李景林,畢業於浙江甲種工業學校紋工科,初被天章綢廠聘為紋工技師,1916年創辦杭州最早、規模最大的紋工廠。獨創風景織,首先試製平湖秋月、黎元洪、羅斯福頭像,開全國彩色裝飾綢之先河。紋業公會成立,被推選為會長。1926年出版《飛球圖案集》,為紋工業留下一份寶貴的藝術史料。因積勞成疾,遂將產業轉讓給同學都錦生。李春樓,1915年任山西石門知事,考績天足運動和興修水利,列山西省之冠。1929年任嵊縣法院院長,曾在法院門口設一板聯:執法本如山,好教鹿胎(嵊縣山名)作榜樣;正人先潔己,常使剡水照丹心。1931年,知事誘騙嘯聚上山的饑民70餘人,盡行誅殺,群情大嘩,欲以逃匿格斃上報塞責,遭到春樓嚴正拒絕,知事因此去職。李浩正,工詩,精於易理研究。著有《河洛精義》、《樂齋詩草》

鄉村文化

1949年後,古淵人尊師重教,尊重知識,勤勉好學,發憤上進,為國家輸送187名大學生,其中有3人出國留學,3人獲博士學位,10餘人獲碩士學位。有14人現任或曾任縣級以上幹部。其中有不少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教授李惠明因在建築領域中有所建樹,先後兩次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其事略載入《中國當代科技發明大辭典》;高級工程師李福新曾擔任杭州清泰立交橋的總工程師兼總指揮;《中國香料發展史》編委趙鶴慶是中國天燃精油研製、生產、套用的元老之一;民間工藝師李花白設計的彩雕工藝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西南航空公司總飛行師、一級飛行員李淡行,南京部隊某部飛行大隊長、導航主任、烈士李益高是1949年後中國的長空驕子;詩人李玄深和李晨初父子分別著有《古典詩歌常識》、《古典詩歌選讀》和散文詩集《雪初》;畫家李項鴻的《雨後青山》、《瑤山歌韻》獲日本日中藝術交流中心美展金牌獎,《灕江春色》被作為外交禮品贈送泰國領導人。

經濟發展

古淵頭村古淵頭村
古淵頭地處山區與平原的交接地帶。1950年前是市前、蟠坑、西垣、山口一帶出山和盤溪六石口、厚里一線去嵊縣的要衝,1976年省道諸王線開通,古淵頭處於吳寧、六石口、巍山、歌山、李宅的交通環線上,交通便利。
古淵頭村名與水密切相連,水利自古聞名遠近。早在明代,先人就在烏竹溪中砌堰引水,水渠環村而下,灌溉本村及下游村莊的農田。全村農田基本旱澇保收。1968年橫錦水庫北乾渠開通後,給農田水利上了雙保險。
80年代開放後,鄉鎮企業、農副業和勞務輸出收入迅速提高,並超過了農業收入。全村有耕地1072畝,1992年產糧515噸,畝產近1000公斤。有山林350餘畝,近幾年經過封山育林承包育林,森林覆蓋率在90%以上。基本為馬尾松、杉木為主的用材林。工業企業自1956年陸續興辦,有農機具加工製造、燈具、木雕、竹編、繡花製衣、紡織、五金、磚瓦等行業,辦辦停停、時上時下,效益低下。至改革開放後才穩定而迅速地發展起來,個體、私營企業應運而生。1992年工業總產值350多萬元。古淵頭化纖紡織廠、古淵頭磚瓦廠和古光五金福利廠是骨幹企業。古淵頭歷為東陽北鄉的商業集散地之一,清代、民國時期都有集市貿易,以農曆三、六、九為市日。農曆十一月十三為物資交流大會,屆時商賈攤販雲集,人流如潮。商業網點現有12個,其中農村供銷合作社1家,個體商店9家,肉店2家。每天大街兩側小菜攤點20多個。
古淵頭村落布局和民居建築具有典型的東陽民居風格。村落呈方形,主街道呈井字形,水渠伴主街道環流。建築軸線南北伸張。院落之間有小型花園點綴。水渠入口處,有小樹林,兩棵1200餘齡的古樟,碩大無朋,綠蔭如雲。位於村中央的四本堂、一經堂均建於明中葉,古樸典雅。80年代以來,新建住宅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住宅區1992年比1949年擴大約4倍。其中不乏裝飾豪華的五層以上投資20餘萬元的現代化住宅。1991年全村主要街道鋪上了水泥路面,村容更加整潔,行路更為方便。
古淵頭中心學校,前身為文選完全國小,校園面積4627平方米,並有958平方米的體育場一個和燈光籃球場一個。教學樓3層,建築面積3675平方米。1992年教職工35人,班級15個,在校學生608人。古光衛生院建於1952年,占地1160平方米,設有內外科、中醫科、婦產科和化驗室、放射室、心電圖室等科室,病床10張,醫師10人。圖書室、錄像室和檯球、桌球活動場所均為近年開闢。老年協會1987年1月成立,活動室常年開放,文娛活動活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