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水稻田

一九七六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曾發現大約七千年前的水稻顆粒,但沒有發現古水稻田。 因為當時處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工具比較原始,耕作規模很小,馬家浜文化層發現的稻田,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 研究發現,這些古水稻田裡的有機質含量和現在差不多,說明了稻田在吸收二氧化碳上的優越性。


具有研究價值的古水稻田,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水稻土周圍有田塍包圍,附近有水源以及遺蹟周圍能夠發現灌溉和耕種工具。一九七六年,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曾發現大約七千年前的水稻顆粒,但沒有發現古水稻田。當時的人沒有掌握灌溉技術,這些稻粒沿著河灘種植,是望天收。二零零三年,蘇州考古人員在崑山綽墩山遺址進行土壤方面的考古挖掘,在距地面一百厘米的馬家浜文化層土層發現了二十多塊稻田。坐落於南京土壤研究所內的古水稻土和水稻田博物館,館內藏有六千二百九十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幾粒被石化的米。肉眼看,僅有兩粒芝麻大小,但通過放大鏡,能清晰地看到米粒化石上的稻米紋理。而這些稻田,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稻作遺址。
因為當時處在舊石器時代,人類的工具比較原始,耕作規模很小,馬家浜文化層發現的稻田,最大的也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研究人員在這些被埋藏的古稻田上部距地面四十厘米的剖面上,發現了一層距今約三千年的水稻土層,說明當地古代有過兩次洪水泛濫或者海水倒灌,導致稻田被淹沒了。研究發現,這些古水稻田裡的有機質含量和現在差不多,說明了稻田在吸收二氧化碳上的優越性。水稻土種植時間越長,肥力越高,而且解毒能力和自淨循環能力也越強。專家們還在古稻田裡找到了多環芳烴。六千多年前連耕土都是靠手工和牛耕,古水稻土中的多環芳烴與水稻秸稈焚燒有關。古代先民把稻穗割下來後,會用焚燒的方式將秸稈還田,然後在春天的時候把水再灌溉到農田裡滋潤,長期下來,燃燒產生的多環芳烴隨著燃燒灰燼被保留在土壤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