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時期

公元前八至前七的古樸時期是愛琴文明的末期,也是興建、擴張希臘城邦的重要時期。鐵器生產力發展促成經濟復興、階級分化,導致城邦形成。

公元前八至前七的古樸時期是愛琴文明的末期,也是興建、擴張希臘城邦的重要時期。鐵器生產力發展促成經濟復興、階級分化,導致城邦形成。公元前8世紀中葉從小亞到希臘半島已星羅棋布地建立了408座城邦。城邦(polis)原由衛城(acropolis)發展而來,是以一個大城市或大村鎮為中心、有獨立主權的奴隸制小國,最大的城邦斯巴達國勢最強盛時領土面積也不過8400平凡公里,雅典城邦面積只有2556平方公里,普通城邦方圓數十里,居民萬餘人。多善隔絕、海陸地形分割的地理條件,荷馬時代已有的鐵器生產力和小型奴隸制經濟穩定結合,軍事民主制則演變為城邦政治建制,這些重要歷史因素都使希臘城邦沒有神權統一專制王權,從而有別於一些東方文明的政體。諸城邦各自獨立,是多中心的,但互相之間又有密切的經濟聯繫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那時,各城邦的人已經都自稱“希臘人”(取自傳說中伊奧尼亞、埃俄利亞和多立斯三族始祖的共同之父希倫Hellen之名),區別於“異族人”(barbarians,蠻族人)。當時已通過改造腓尼基文的字母形成統一使用的希臘文字;首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於公元前776年舉行,各城邦有共同的節慶和紀年;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文化傳統也有一致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