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梅堯臣詩作]

《古意》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借月亮與寶劍的性質來抒發詩人的抱負和情感。

原文

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

月缺魄易滿,劍折鑄復良。

勢利壓山嶽,難屈志士腸。

男兒自有守,可殺不可苟。

譯文

月亮不會因為缺損而改變它的輝光,寶劍不會因為折斷而改變它剛硬的本質。

月亮缺了它的輝光很容易會盈滿,寶劍折斷經過重鑄會再次復原。

世俗的勢力可以壓倒山嶽,卻難以折服志士的心志。

男兒自有持定的操守,可以被殺卻不可以苟且安生。

賞析

《古意》大約創作於宋仁宗景祐年間,范仲淹因與宰相呂夷簡的政治之爭被貶謫之後。梅堯臣時為地方官員,遠離政治中心,但是多次與范仲淹、歐陽修等人互通書信,表示支持。詩人借《古意》詩表達了一種砥礪士氣、剛毅難犯的高尚品節 ,既是對范仲淹等人“朋黨之爭”的定性,也是對詩人自己雖仕途窘迫、然不改其志之精神的一種抒發。

作者簡介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宣州宣城人,侍讀學士梅詢從子。任職過德興縣令,知建德、襄城縣,監湖州 稅,當過簽書忠武、鎮安判官、監永豐倉等地方官。因梅堯臣不是正牌進士出身,一直未能進入宋朝頂級官員行列。皇祐三年(1051年),因大臣屢此舉薦,得到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被任命為國子監直講,累升遷到尚書都官員外郎 。梅堯臣自幼工詩,其詩深遠古淡,開始不為人所知。在與錢惟演、歐陽修等人交遊後,才名動於世 。梅堯臣終生不得顯官,在文壇名望很高,他和蘇舜欽齊名,在詩壇上被合稱為“蘇梅”,也與歐陽修交好,一起推動了北宋詩歌革新運動,後世並稱其為“歐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