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防蟲技術

古建築木結構的木構件,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會受各種有害菌類和蛀蟲的侵蝕,發生糟朽或霉爛,危害著古建築的安全。

古建築防蟲技術

氣候乾燥地區的古建築,維修建造時,在牆壁內有木柱的部位,應在牆外皮柱根處砌留通風口,以免砌入牆內的木柱因潮濕而滋生菌蟲。同時在木柱上塗刷防腐劑可防潮。潮濕多雨地區的古建築的木構件,易被白蟻、木蜂蛀蝕,或殘損,或朽爛,或中空。防治白蟻的方法,以化學藥劑毒殺法套用最廣,華中華南地區,多用亞砒酸、水楊酸、升汞等配劑,有效期較長,效力也較大。在華東地區,還用1/200的氯丹乳劑或2/100的氯丹油劑進行噴塗處理,有效期可達20年。市場上出售的“滅蟻靈”效力也較好。福建等地還用“CCA”水溶性藥劑進行噴塗,有效期達 20~30 年。氯丹和“CCA”藥劑除在木構件上直接噴塗產生效力外,還可用毒土法,即在建築物四周挖 1米深 0.5米寬的溝,將藥拌和在土壤內再回填好,可防止外來白蟻的侵蝕。此外還有土坑誘殺法、燈光誘殺法、挖巢法等。南方每年春夏之季,還有一種木蜂危害古建築的椽子和門窗檻框,每隻木蜂像一個鑽頭,2~3分鐘內即可蛀咬出一個直徑約 5毫米、深達 2~3厘米的洞。防治的辦法,是用棉球蘸著5%的氯丹油劑堵塞洞眼,即可殺死木蜂,然後再在木構件上噴塗1%的氯丹油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