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寶賢堂法帖

《古寶賢堂法帖》是太原府知府李清鑰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叢帖。

法帖簡介

《古寶賢堂法帖》為太原府知府李清鑰(字叔達,今遼寧省鐵嶺人)於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在太原集刻的四卷石刻叢帖明弘治二年(1489),晉世子朱奇源在太原集刻《寶賢堂集古法帖》十二卷,為繼山西境內宋刻《繹帖》之後,規模更為宏偉的又一大型叢帖。為紀念曾經置放《寶賢堂集古法帖》寶賢堂,並將集刻人朱奇源的法書收入此法帖,將石刻置於太原府署後圃原藏明刻《寶賢堂帖》之處,俗稱《小寶賢堂帖》。“小忘舊也,亦復古意也”,因名《古寶賢堂法帖》。刻石先後與《大寶賢堂》共置三立書院督軍府傅公祠內,1980年遷至永祚寺碑廊。《古寶賢堂帖》全帖收唐褚遂良,宋黃庭堅,元趙孟頫,明唐寅文徵明朱奇源董其昌清傅山等唐初至清初二十一家法書。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增刻蘇軾《大江東去詞》三石。《古寶賢堂帖》刻石三十九塊,為縱0.35米,橫1米的橫匾形石刻。《古寶賢堂帖》刻石是山西太原市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