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齒病齲齒病

口齒病齲齒病一般無症狀或患牙稍有酸痛感;可見患牙表面粗糙,失去光澤,或呈黃褐色或灰褐色,窩、裂溝開口加深加寬,繼而形成齲洞。

齲齒的診斷要點

1.齲蝕淺者,一般無症狀或患牙稍有酸痛感;可見患牙表面粗糙,失去光澤,或呈黃褐色或灰褐色,窩、裂溝開口加深加寬,繼而形成齲洞。

2.齲蝕深者,牙痛時發時止,對冷、熱、酸、甜等刺激敏感;可見牙體被齲蝕成洞,洞內有腐質或食物殘渣;用探針探測時疼痛明顯,甚至患牙崩潰,遺留殘根。

3.淺齲應與牙釉質發育不全及氟斑牙相鑑別,仔細檢查則不難診斷。深齲應與慢性牙髓炎和根尖周圍尖相鑑別:深齲雖對外界刺激敏感,但刺激去除後疼痛迅速消失,且無自發痛;慢性牙髓炎則在刺激去除後,疼痛持續一段時間,且可有自發性痛;根尖周圍炎患牙叩痛,平時不敢用此牙咀嚼食物,且有牙髓炎的病史。

4.臨床上常用X線照像,以檢查潛在部位的齲齒。

--------------------------------------------------------------------------------
齲齒的辨證分析

多因平素不注意口腔衛生,牙齒污穢,食物殘渣塞於牙縫間隙,或過食甘甜、膏粱厚味,以致胃腑積熱,上沖於口齒之間,濕氣乘之,濕熱相搏不散,困結口齒,郁久生腐,逐致牙體被蛀蝕,形成蛀洞。此外,腎陰虧虛,牙齒失於濡養,齒不固則為蟲蝕而發齲齒。

本病與腸、胃、腎等臟腑有關,故辨證首先應辨其虛實。實證,多由腸胃積熱,上沖於口齒,蛀蝕成齲齒;虛證,多由於腎陰不足,虛火上炎,齒失所養蛀蝕成齲。本病主要的治療方法是清胃瀉火,去濕止痛,或滋陰益腎,降火止痛。

--------------------------------------------------------------------------------
齲齒的辨證論治

胃腑實熱型
【證見】牙齒被齲蝕成齲洞,遇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疼痛,甚則痛不可忍。牙周齦肉紅腫疼痛,口渴而有臭氣,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胃瀉火,祛濕止痛。

【方藥】

1.主方清胃湯(吳謙《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石膏30克(先煎),黃芩10克,黃連lO克,生地黃15克,牡丹皮10克,升麻6克,露蜂房10克,海桐皮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牛黃解毒丸(片),口服,丸劑每次l丸,每日2—3次,片劑每次3片,每日3次。

(2)銀翹解毒丸(片),口服,每次1丸或每次3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石膏細辛湯(繆正耒《家用偏方驗方小方集》)

處方:生石膏30克,北細辛3克。水煎2次,藥汁混合,一半漱口,一半內服。每日l劑。

若藥後每日大便稀溏超過2次,即停口服,只用作漱口。

(2)大黃甘草湯(繆正耒《家用偏方驗方小方集》)

處方:生大黃9克,生甘草3克。小火煎開5分鐘,每日1劑。

腎陰虧虛型
【證見】牙齒上形成齲洞,表面污黑,牙齒隱痛。頭暈眼花,腰膝酸軟,或耳鳴,口渴不欲飲,五心煩熱。舌紅少苔而乾,脈細數。

【治法】滋陰益腎,降火止痛。

【方藥】

1.主方知柏地黃丸(吳謙《醫宗金鑒》)加減

處方:熟地黃15克,山茱萸10克,山藥12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牡丹皮10克,知母10克,黃柏10克,地骨皮10克,麥冬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知柏地黃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9克,每日2次。

--------------------------------------------------------------------------------
齲齒的外治法

1.用小棉球蘸牙痛散置於齲洞內,或置於同側鼻腔內。

2.用蘇葉、細辛、樟腦、白芷、冰片研末為丸,塞於齲洞內。

3.青鹽5克,細辛3克,川椒9粒,共為細末,塗於牙痛處。

4.用小棉球蘸50%兩面針酒精溶液,放入齲洞。

5.用露蜂房、金銀花等量煎水漱口。

6.填補患牙:發現齲洞時,應及早給予充填,以阻止齲蝕進行。對齲洞較深或疼痛的齲齒,需先予清潔齲洞,牙齒無疼痛時方可試作填補。

7.拔牙:齲齒損壞嚴重,喪失咀嚼功能,無法保留時,可給予拔除。

--------------------------------------------------------------------------------
齲齒的其他療法

1.針灸治療
(1)耳針:取牙痛、神門、上頜、下頜、口、交感等穴,捻轉後留針15-30分鐘,或作耳針埋藏。

(2)針刺:上牙取穴下關、顴髎、配內庭、合谷、太陽;下牙選穴頰車、下關、大迎,配合谷、地倉。強刺激捻轉瀉法,每日l一2次。偏於虛火者,可配行間、太溪穴,用補法。

2.飲食療法
(1)豆腐石膏湯:每次用生石膏約50克、豆腐約200克,加清水適量煲湯,煲2小時以上,用食鹽調味,飲湯(豆腐可吃可不吃),連服3日。適用於治胃熱引起的齲齒牙痛

(2)生地煲鴨蛋:每次用生地黃30—50克、鴨蛋2隻,加清水1碗半同煲,蛋熟後去殼再煎片刻,飲湯食蛋,也可加少許冰糖調味。適用於治腎陰虛,虛火上炎的齲齒牙痛。

3.預防調護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及飯後漱口,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發現齲齒應及早治療。

醫院_醫生介紹: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杜學海__腎內科__腎內科主任醫師、教授:

醫藥健康網:中醫證候:暑濕1

病證:
吐瀉

主要症候:
發病較急,卒然吐瀉交作,腹部絞痛,吐物酸腐,瀉下黃水樣便,或帶粘液,其氣穢臭,煩熱口渴,胸脘痞悶,或伴有發熱頭痛,肢體疼痛,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多滑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