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

the the Word,1967)、《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1982)等。

內容介紹

《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為我們研究和保護史詩、口頭傳統和無形的文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論基礎。

作者介紹

沃爾特·翁(Walter J.Ong.1912-2003),生前任美國聖路易斯大學教授.傳播學媒介環境學派第二代核心人物。他以研究中世紀人文學者彼得·拉米斯(Peter Ramus)和口語文化著稱。他提出了口語文化一書面文化的兩極性概念,首創原生口語文化和次生口語文化的分野,界定了原生口語文化的九大特徵。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拉米斯、方法和對話的式微》(Ramus,Method,and the Decay of Dialogue,1958)、《語詞的在場》(The Presence of the Word,1967)、《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1982)等。
何道寬,深圳大學英語及傳播學教授,政府津貼專家,曾任中國跨文化交際研究會副會長,現任中國傳播學會副理事長、深圳市翻譯協會高級顧問,從事文化學、人類學、傳播學研究20餘年,著譯約800萬字。著作有《中華文明擷要》(漢英雙語版)、《創意導遊》(英文版)。譯作近30部,要者有:《思維的訓練》、《裸猿》、《文化樹》、《超越文化》、《理解媒介》、《麥克盧漢精粹》、《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交流的無奈:傳播思想史》、《麥克盧漢:媒介及信使》、《思想無羈:技術時代的認識論》、《傳播的偏向》、《帝國與傳播》、《手機:擋不住的呼喚》、《真實空間:飛天夢解析》、《麥克盧漢書簡》、《傳播與社會影響》、《新政治文化》、《麥克盧漢如是說:理解我》、《媒介環境學:思想沿革與多維視野》、《技術壟斷:文化向技術投降》、《模仿律》、《萊文森精粹》、《遊戲的人:文化中遊戲成分的研究》、《與社會學同游:人文主義的視角》、《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語詞的技術化》、《伊拉斯謨傳:伊拉斯謨與宗教改革》、《中世紀的秋天:14世紀和15世紀法國與荷蘭的生活、思想與藝術》等。長期在學術報刊上發表一系列專業論文,要者有《比較文化之我見》、《文化在外語教學中的地位》、《中國文化深層結構中崇“二”的心理定式》、《試論中國人的隱私》、《論美國文化的顯著特徵》、《論非言語交際》、《比較文化的新局面》、《水向高處流》、《媒介即是文化--麥克盧漢媒介思想述評》、《麥克盧漢在中國》、《和而不同息紛爭》、《媒介革命與學習革命》、《多倫多傳播學派的雙星:伊尼斯與麥克盧漢》、《天書能讀:麥克盧漢的現代詮釋》、《麥克盧漢的學術轉向》、《我們為什麼離不開紙媒體和深度閱讀:從紙媒體閱讀到超文本閱讀》、《異軍突起的第三學派--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一》、《媒介環境學辨析--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二》、《媒介環境學的思想譜系--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三》、《三代學人的薪火傳承--媒介環境學評論之四》、《媒介環境學派的理論命題、源流與闡釋一一媒介環境學評論之五》、《破解史詩和口頭傳統之謎:(口語文化與書面文化>評析》等。

作品目錄

譯者前言
謝辭
作者自序
第一章語言的口語屬性
1.1語文的頭腦與口語的歷史
1.2你說的是“口語文獻”嗎?
第二章原生口語文化的現代發現
2.1古人的口語傳統意識
2.2荷馬問題
2.3米爾曼?帕利的發現
2.4後繼的和相關的研究
第三章口語文化的心理動力學問題
3.1作為力量和行為的有聲辭彙
3.2你知道你能夠記住什麼:記憶術和套語
3.3再論基於口語的思維和表達的特徵
3.4口頭記憶
3.5“言語馬達”的生活方式
3.6英雄的“厚重”形象和古怪形象的精神作用
3.7語音的內在性
3.8口語文化、社群與神聖情懷
3.9語詞不是符號
第四章文字對意識的重構
4.1獨立話語的新世界
4.2柏拉圖、文字與電腦
4.3文字是技術
4.二什麼是“文字”或“真正的文字”?
4.5文字有多種,但拼音字母表只有一種
4.6書面文化的濫觴
4.7從倚重記憶到倚重文字記錄
7.8文本特徵的心理動力因素
4.9文字產生的距離和精確性,書面語方言與辭彙變異
4.10文字和口語的互動:修辭與主題
4.11文字和口語的互動:承載學術的語言
4.12口語文化的韌性
第五章印刷術、空間與封閉空間
5.1聽覺主導讓位於視覺主導
5.2空間與意義
5.3印刷術的其他影響
5.4印刷文本與封閉空間:互文性關係
5.5後印刷文化:電子文化
第六章口頭記憶、故事情節與人物刻畫
6.1故事情節的首要地位
6.2敘事與口語文化
6.3口頭記憶和故事情節
6.4情節的封閉空間:從遊記到偵探故事
6.5“豐滿”的人物、文字與印刷術
第七章一些定理
7.1書面文化的歷史
7.2新批評與形式主義批評
7.3結構主義
7.4文本主義者與解構主義者
7.5言語行為理論與讀者反應理論
7.6社會科學、哲學與《聖經》研究
7.7口語文化、書面文化與人的屬性
7.8“媒介”模式的交流和人的交流
7.9意識的內部轉向:意識與文本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後記
譯者介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