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膽囊造影

口服膽囊造影

口服膽囊造影是診斷膽囊疾病的常用檢查方法。作這項檢查要口服一種叫膽囊造影劑的藥物,常用的造影劑是碘番酸和碘阿芬酸,這種藥物吸收入體內後,主要由肝臟經膽汁而排泄,於是含有造影劑的膽汁從膽管進入膽囊,經膽囊的濃縮後,膽囊內就充滿了含有高濃度造影劑的膽汁。

正常值

口服膽囊造影口服膽囊造影

正常膽囊於服藥後12-15h顯影較好,密度均勻。膽囊常為茄形或梨形緻密影,長7-10cm,寬約3-4cm,位於右上腹肝下緣下方。

臨床意義

口服膽囊造影口服膽囊造影

異常結果:口服法膽囊造影是測定膽囊濃縮功能的方法,可利用本法診斷膽囊疾病,特別是診斷膽囊炎的理論根據:

1.既可觀察膽囊的形態及膽囊病變,又可判斷膽囊功能。

2.疑有膽石症而膽囊區平片無陽性發現者。

3.口服法的膽管顯影率為50%~70%,可與膽囊同時顯影,也可在脂肪餐後20~40分鐘顯影。

需要檢查人群:疑似與膽囊有關病症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一般無特殊人群

檢查前禁忌:造影前一日午餐服高脂肪飲食,晚餐服少油飲食。

檢查時要求:

1、造影前一日晚上8時起服造影劑(碘番酸每片0.5克共6片),每隔5分鐘服一片。服藥後可飲少量開水,取右側臥位、休息片刻。服藥後除飲水外,禁食至檢查結束。

2、服藥後於第二天上午8時(服藥後12小時)攝第一張片。當日清晨最好能排便,以免糞便陰影干擾膽囊的顯示。必要時須服脂肪餐(二個炒雞蛋或荷包蛋)。脂肪餐後1小時再攝片,以觀察膽囊的收縮功能。

檢查過程

口服膽囊造影的具體方法是:造影前一日行腹部透視,注意膽囊區有無鈣化及膽道充氣。一般可用緩瀉藥,以排除積氣。造影前一日下午進脂肪晚餐後約1小時服藥。可用碘番酸或碘阿芬酸,每劑6片(每片0.5g,共3g),可每隔5分鐘服1片,服完3g,然後除少量飲水外,不再進食。翌日在服藥後13~14小時攝片,如膽囊已顯影,可進油煎雞蛋3個,30~40分鐘後再攝片,可觀察膽囊的收縮情況。正常情況下,膽囊可縮小到原來體積的1/3~1/2。如膽囊收縮不滿意,可推遲到60分鐘時再拍1張。如在1次服碘番酸後膽囊不顯影,可在拍片當天晚上再服6片(即雙倍劑量),翌日再拍片或隔2周后,服雙劑量後再拍片。

相關疾病

老年人膽石症,膽道運動功能障礙,膽囊切除術后綜合征,小兒急性膽囊炎,老年人膽囊炎,繼發性膽總管結石,膽囊類癌,Mirizzi綜合徵,膽囊結石,膽囊良性腫瘤

相關症狀

膽囊扣痛,脘痞,脘痞腹脹,懸雍垂鬆弛細長,膽囊觸痛征,懶膽囊,膽結石,腹脹,腹痛,噁心與嘔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