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游貓魚

反游貓魚

反游貓魚是會倒游的魚。這種魚本屬中有57種,外形基本相同,但體形大小相差較大(一般5-6厘米,最大能長到15厘米)。鯰科,出產在西非剛果河。反游貓魚,學名Synodontis,原產於非洲的坦乾伊克湖、維多利亞湖、馬拉威湖、奈及利亞湖、尼日湖和薩伊水系。該魚成魚體長5~40厘米,適宜存水溫23~28℃,適宜水質的總硬度(gH):6~11dGH,酸鹼度(pH):6.5~8.5。

形態特徵

反游貓魚屬於熱帶鯰科的Synodontis屬,因產地同,其品種、體色、體型、大小差別較大。目前按其生存環境大致劃分為“河川型反游貓魚”和“湖泊型反游貓魚”兩類。

河川型反游貓魚主要分布於西非奈及利亞湖、尼日湖和薩伊水系。常見的品種有“滿天星反游貓(Synodontis angelicus)”和“黑翅反游貓(Synodontis schoutedeni)”等。本型品種適應能力極強,對水質要求較小,可在弱鹼性至弱酸性水域中良好生存、生長和繁殖。

湖泊型反游貓魚主要分布於西非坦乾伊克湖、馬拉威湖、維多利亞湖。常見的品種有“花點反游貓(Synodontis nyassae)”和“維多利亞反游貓(Synodontis victoriac)”等。本型品種對水環境要求較高,要求水質鹼性且硬度較大,否則難以生存。

無論河川型反游貓魚或湖泊型反游貓魚,它們食性差別不大,均為雜食性魚類,可食藻類、水草、小魚蝦、昆蟲及新鮮活餌料,亦食人工專用飼料。

反游貓魚有打鬥習性,因此,在飼養環境中,應多設定岩石、樹根或沉木等必要隱蔽場所。反游貓魚易患白點病,平時應加強水質管理,防止水質突變或惡化。

所以定名為反游貓魚,大概是因為它有別於其它魚類,反其道而行之,特擅長仰泳,且游速快,姿態怪異,故而一直倍受水族愛好者的青睞。

在飼養反游貓的方面:除了挑選合適食性、水質、溫度以習性及要求的魚類與之共養以外,更要注意體形大小是否過於懸殊,通常小型的反游貓種類的習性都是非常溫和的,而一些中、大型的反游貓種類的習性會相當暴烈,甚至有極強的領域性,會經常發生衝突爭鬥。因而,在飼養它們的水族箱中,以沉木、岩石或其他裝飾材料為它們構置一些隱蔽場所會更有助於它們的生長。在飼養反游貓的疾病方面:通常反游貓的體質在鯰科魚類中是比較強韌的,而河川型反游貓比湖泊型反游貓的適應能力更強。反游貓最常見的疾病就是白點病,但作為對藥物作用抵抗力極強的它們是應該很容易治癒的。另一點是反游貓都喜歡亞硝酸鹽極低的水質環境,因而在水質開始惡化的時候,反游貓會有一些特有的對水質惡化的病兆表現。前期會表現為:體色變黑,沒有光澤、雙眼渾濁……此時就應該小心謹慎了!應該立即更換1/2容量的水,以及配合治療細菌、治療生蟲的藥劑進行急救措施。一旦轉入症狀後期,發生的死亡率就會非常高!表現為:口部發紅、鼻孔上仰、觸鬚下垂、有氣無力……此時就可以說無藥可救了。

特點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反游貓魚屬於熱帶鯰科的Synodontis屬,因產地同,其品種、體色、體型、大小差別較大。按其生存環境大致劃分為“河川型反游貓魚”和“湖泊型反游貓魚”兩類。

河川型反游貓魚主要分布於西非奈及利亞湖、尼日湖和薩伊水系。常見的品種有“滿天星反游貓(Synodontis angelicus)”和“黑翅反游貓(Synodontis schoutedeni)”等。

湖泊型反游貓魚主要分布於西非坦乾伊克湖、馬拉威湖、維多利亞湖。常見的品種有“花點反游貓(Synodontis nyassae)”和“維多利亞反游貓(Synodontis victoriac)”等。本型品種對水環境要求較高,要求水質鹼性且硬度較大,否則難以生存。

反游貓魚有打鬥習性,因此,在飼養環境中,應多設定岩石、樹根或沉木等必要隱蔽場所。反游貓魚易患白點病,平時應加強水質管理,防止水質突變或惡化。

所以定名為反游貓魚,大概是因為它有別於其它魚類,反其道而行之,特擅長仰泳,且游速快,姿態怪異,故而一直倍受水族愛好者的青睞。

發展史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玻璃燈魚魚是一種水生的冷血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具有顎和鰭。現存魚類可分為兩個主要族群:軟骨魚類(如鯊魚等)和硬骨魚類(線狀鰭和波狀鰭的魚類)。這兩種族群的魚類都首先出現在泥盆紀早期。線狀鰭魚中較進階的一群稱為硬骨魚,在侏羅紀時開始進化,到了今日,已變成數量最多的魚類。另外也有數種已絕種的魚類。魚,相伴人類走過了五千多年曆程,與人類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極為重要的食品與觀賞寵物,但人們對什麼動物是“魚”?魚的定義應如何下,卻知者甚少。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對魚所下的定義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近五億年前,地球上生命歷程進程中發生了一次重大的飛躍,出現了最早的魚形動物,揭開了脊椎動物史的序幕,從而導致動物界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真正的魚類最早出現於三億餘年前,在整個悠久歷史過程中,曾經生存過大量的魚類,早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消亡絕滅,今天生存在地球上的魚類,僅僅是後來出現、演化而來的極小的一部分種類。人類在很早以前就能識別物種,給以名稱,通常所說的“魚”包括水中的所有動物,因而把許多生活在水中的動物均冠以魚名,把鯨、海豹、大鯢(娃娃魚)、玻璃燈魚烏賊、魷魚、章魚、海星、海蜇、海綿、文昌魚等與魚類混為一談。到底那些水生動物才是真正的“魚”,對於“魚”的劃分,在不同年代有著不同的定義。

研究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二千幾百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紀元前427——347)對魚類所下的定義是:“這一類(魚類)是由完全無知無覺的東西造出來的。變形之主以為在這一類中給予純潔的呼吸是不再值得的,因為它們是各種罪惡的後代,而存在著不潔之心。變形之主把它們投入水中,使它們通過深厚的污泥,來呼吸那神妙而純潔的空氣。這就是魚和牡蠣以及其他所有的水生動物,作為有了莫大的無知之罪而得到的處罰,被遙遠地分離開來了”。柏拉圖的觀點充滿了神創論。由於近代科學的發展,早已徹底否定了這種觀點。中國漢代初期的《爾雅》把動物分為蟲、魚、鳥、獸4類,其中魚包括了魚類、兩棲類、爬行類等低等脊椎動物及鯨和蝦、蟹、貝類等。18世紀瑞典博物學家林奈(1707——1778)創立了現代分類學,他在所著的《自然系統》一書中,他將動物界分為哺乳、玻璃燈魚鳥、兩棲、魚、昆蟲及蠕蟲等6綱。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誕生了系統分類學。從此,魚類的定義及包含範圍也就確定下來。究竟那些動物屬“魚”?現代分類學家給“魚”下的定義是:終生生活在水裡、用鰓呼吸、用鰭游泳的脊椎動物。魚類包括園口綱、軟骨魚綱和硬骨魚綱等三大類群、世界上已知魚類約有26000多種,是脊椎動物中種類最多的一大類,約占脊椎動物總數的48.1%.它們絕大多數生活在海洋里,淡水魚約有8600餘種。我國現有魚類近3千種,其中淡水魚約1000種左右。在我國沿海近岸淺水區的粗砂中生活著一種體形細長,長不超過50毫米,兩端尖、半透明的小“魚”,其學名為“文昌魚”,它的外形雖是魚,但它並不屬於魚類,文昌魚的體背側雖具脊索,但無脊柱的構造,體內無骨骼,無明顯的頭,心臟未形成。文昌魚近似魚的特徵主要表現在有脊索、神經管和鰓裂,在分類學上處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的中間過渡類群——原索動物的全索類,也稱無頭類。

疾病

階段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觀賞魚疾病的發生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潛伏期:從病原作用於機體到症狀出現以前的一段時間。這個時期對於擬訂預防疾病的措施有著分式重要的意義;

2、前驅期:這段時間很短症狀也不明顯。

3、充分發展期:出現了病症的典型症狀,機體有了明顯的機能、代謝或形態的改變,亦為疾病的高潮期。

病因

觀賞魚疾病的種類觀賞魚疾病根據病原分可以分為一、有生物引起的疾病1、微生物疾病:病毒、細菌等;2、寄生蟲病:一般由原生動物、蠕蟲、環節動物、甲殼動物等;3、有生物引起的中毒;二、由非生物引起的疾病1、物理性刺激:如感冒、機械損傷等2、化學性刺激:如水中各種離子的含量不適合等;4、缺乏機體所必須的物質;根據感染情況分:1、單純感染:由一種病原侵襲引起;2、混合感染:同時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病原侵襲;3、原發性感染:疾病發生在病原侵襲健康機體;4、繼發性感染:,病原侵入原已經是病體的機體上;5、再感染:同一種病原第二次侵襲後又患病者。

症狀

1、局部性疾病:病理變化僅局限於身體的某一部分;

2、全身性疾病:病理變化影響到整個機體;

病程

根據病程的性質分:1、急 性病:病程迅速,由數天到1-2周;2、亞急性病:病程稍長,為2-6周;3、慢性病:病程長,甚至可以延長到數月或幾年。

觀察

觀賞魚生病後要對其環境等多方面進行了解觀察,一般步驟有:

一、水環境觀察因為觀賞魚疾病,尤其是在發病初期,有時候很難對其進行診斷,需要進一步了解其水環境的變化。

1、了解水質的變化水的透明度、PH、和溶氧等因素的變化都可以引起觀賞魚疾病,我們必要時要對這些因素進行檢測。

2、了解病魚在水中的表現有些魚病只有觀察他們在水中的表現才可以看到病症,一旦離開水面,就很難觀察到病症了。如有些魚在水中有亂串、急游的症狀,一旦離水就無法觀察到。

魚體檢查經過上述步驟後可對病魚進行活體檢查,這時候最好選擇,將要死亡而未死亡的魚進行檢查,這個時候的病魚症狀明顯,檢查效果較好。

1、肉眼觀察由於廣大觀賞魚玩家沒有專業的設備,所以這種方法是最常見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檢查病魚的體表、鰓、內臟等三大本分。1)體表:對病魚按頭、嘴、眼、鰓蓋、鱗片、鰭條等仔細觀察,並對照症狀分析病因。2)鰓:首先是檢查鰓蓋是否腫脹,鰓蓋表面有無腐爛和變透明,再檢查鰓絲是否異常。3)內臟:主要檢查腸道,先剖開魚腹看是否有腹水,後取出腸道,剪開,去除腸道中食物和糞便後進行觀察。

2、顯微鏡檢查如果肉眼觀察無法得到滿意結果,可進一步進行顯微鏡檢查。但一般玩家並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裡作個簡單介紹:1)體表檢查2)鰓部檢查3)腸道檢查上述方法有時候需要綜合運用才可以準確的診斷出病因,更需要觀察者的細心觀察。

繁殖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玻璃燈魚熱帶魚的繁殖習性各具特點,難易不同。有的魚種生活在急流中,改在箱中飼養其性腺不發育,更談不上繁殖。胎生種類繁殖容易,卵生魚類繁殖較困難。

種魚選擇及繁殖的基本條件:熱帶魚品種多,成熟期各不相同。中小型魚一般半年成熟,選6~8個月齡魚做親魚。大型魚一般1年~1年半成熟。選1年半~2年的魚做種魚。中小型熱帶魚平均壽命短只有2~3年。大型魚一般4~5年,一般雄魚比雌魚成熟晚1個月到1個半月。選擇健康、性行為明顯的做種魚是繁殖的關鍵。還要選擇適宜的水族箱及水草做產床。按不同品種配製繁殖用水,也是繁殖中的關鍵一環。調到適宜的繁殖水溫。把繁殖箱放在適宜光線及安靜處。

卵生魚繁殖

卵生魚的繁殖:卵生魚種類多,繁殖困難,繁殖習性各異。它們是體外受精,需要雌雄配對,選用適宜水族箱,配製繁殖用水和控制好水溫,放好魚喜歡的產床,才能順利地進行繁殖,其成活率沒有胎生魚高,但產卵數量甚多。按產出卵的性質分為沉性卵、粘性卵、浮性卵三類。

紅綠燈繁殖

6個月成熟,壽命2~3年,雌雄易鑑別,雄魚細長,臀鰭尖,顏色艷麗、紅藍條紋是直的;雌魚肚子膨大,臀鰭圓滑,顏色較淺,紅藍條紋彎曲。用15~20厘米全玻璃箱做繁殖箱,繁殖用水是蒸餾水與白開水(放置4~5天)配製成pH值5.5~6.8,DH值13~15度偏酸軟水。

用塑膠絲或金絲草做產床。繁殖水溫23~25℃,繁殖箱用報紙避光,每窩能產250~400枚卵,產完卵將親魚撈出,卵全部沉入箱底,不粘任何物體。24~34小時孵出小魚。玻璃燈魚經過6~7天游起來,餵灰水5~7天,餵小紅蟲4~5天。就能吃大蟲了,25~30天與成年紅綠燈顏色相差不多。

金絲魚的繁殖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5~6個月成熟。壽命3年。雄魚背鰭臀鰭長而寬、金黃色濃。雌魚肚子鼓起,背鰭、臀鰭窄而色淺

黃。用30~40×15~20×18~20(厘米)的繁殖箱,放置4~5天的白開水做繁殖用水,水溫21~23℃塑膠絲或金絲草做產床。每窩能產100~150枚卵,隨即卵沉入箱底,2天出小魚,3天游起來。餵5~6天灰水,然後餵小紅蟲3~4天,就能吃蜘蛛蟲。25天左右倒入飼養箱內。2.粘性卵魚的繁殖這些魚細分又可分為:

①茜草魚類:產出的卵粘在箱底細嫩的軟草上;

②石頭類:產出的卵粘在石塊或磁片上;

③闊葉草類魚:產出的卵在水族箱中層水域的寬葉草上面。

(1)茜草類魚:虎皮魚(四間魚)的繁殖,5~6個月成熟,壽命2~3年。雄魚頭部、胸鰭呈鮮紅色,體細長。雌魚腹部隆成,頭部胸鰭不呈鮮紅色。雌雄一對放入40~60×20~25×23~25(厘米)的箱中,用晾過4~5天的白開水作繁殖用水,水溫24~26℃。用塑膠絲或金絲草做產床。每窩能產400~500枚卵所產出卵都粘在箱底塑膠絲或金絲草上。玻璃燈魚1天即能孵出小魚,3~4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4天就能吃蜘蛛蟲了,20天左右倒入飼養箱中。各種虎皮、裙類、扯旗類、盲魚、咖啡魚等品種亦可用此方法繁殖。

石頭魚類繁殖

火口魚(紅胸花鱸)的繁殖,6~7個月成熟,壽命4~5年,雄魚身體細長,背鰭、臀鰭略長於尾鰭,末端尖。發情時胸部特別紅。雌魚腹部鼓,背鰭、臀鰭末端略圓,略短於尾鰭,胸部色淡於雄魚。成對飼養於40~60×20~25×23(厘米)箱中,用4~5天的老水,繁殖水溫25~26℃,雌雄魚在無底花盆做的產床內鑽來鑽去,舔食花盆內壁,即要產卵。每窩產卵500~600枚,都粘在花盆內壁上。

將帶卵的花盆取出,放入與上述水質、水溫相同的水族箱中進行人工孵化,2~3天出小魚,3~4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4天能吃蜘蛛蟲,20多天倒入飼養箱中(用4~5天老水),再過10多天又可產第2次卵。紅、藍寶石、桔子魚、玉麒麟、紅肚鳳凰、馬鞍翅等魚類都用此方法繁殖。

闊葉草類繁殖

反游貓魚反游貓魚

白神仙魚的繁殖,8個月~1年成熟,壽命4~5年。雌雄魚不易鑑別、雄魚是奔頭、胸部突出。平時較凶。繁殖時突出體外的輸精管細。雌魚的頭部、胸部不突出。非常馴服,繁殖時突出體外的輸卵管粗。神仙魚有自由選配的習性,一旦雌雄情投意合,兩魚共選產卵的闊葉草(皇冠草、神仙草或用塑膠板代替)舔食乾淨,這時不允許其他魚進入其領地。一般用50~60×25×23(厘米)箱做繁殖箱,成對搭配好。用5~7天老水。水溫控制在25~26℃,光線適宜,安靜的地方,雌魚會在闊葉草上產卵,雄魚馬上射精。每次能產卵500~800枚。2.5~3天孵出小魚,7天游起來,餵灰水2~3天,餵小紅蟲3天左右,後可餵蜘蛛蟲。為了提高孵化成活率,可給卵吹氣。25天左右可倒入飼養箱(5~6天的老水),再過7~10天親魚又可產第2次卵。神仙魚,可人工孵化,也可以自然孵化,大都採用人工孵化,即將帶卵草或板移到水溫保持25~26℃的5~7天的老水中進行人工孵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