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式

反式,大多數真核轉錄調節因子由某一基因表達後,可通過另一基因的特異的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轉錄。這種調節蛋白稱反式作用因子。

介紹

大多數真核轉錄調節因子由某一基因表達後,可通過另一基因的特異的順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從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轉錄。這種調節蛋白稱反式作用因子。
參與基因表達調控的因子, 它們與特異的靶基因的順式元件結合起作用。編碼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與被反式作用因子調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體上。反式作用因子有兩個重要的功能結構域:DNA結合結構域和轉錄活化結構域,它們是其發揮轉錄調控功能的必需結構。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誘導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種因素的調節。
同一類序列特異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編碼, 它們具有特定的蛋白質結構(如上述的鋅指結構、鹼性亮氨酸拉鏈、螺旋-環-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質結構上的同源性, 因而構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類固醇激素受體家族、AP1家族等。
主要包括:
1.DNA結合域:
a.螺旋-轉角-螺旋
b.鋅酯結構
c.亮氨酸拉鏈
d.螺旋-突環-螺旋
2.轉錄激活域:與其他轉錄因子相互作用的結構成分。

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顯示反式脂肪含量高的飲食和諸如心臟動脈疾病以及動脈硬化等疾病有關聯性[來源請求]。研究[來源請求]顯示如果每天攝入反式脂肪5克,心臟病的發病幾率會增加25%。而在美國均每人每年的攝入量是2.1公斤。一些國家已經立法限制食物里反式脂肪的含量與使用。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於2006年刊登了一份反式脂肪相關研究總結報告,指出只要攝取極低量的反式脂肪,就會大幅提高得到冠心病的風險[8]。該研究顯示,美國因心臟疾病而死的人當中,每年有三萬到十萬人可以歸因於食用反式脂肪。

在著名的長期多對象醫學研究護士健康研究中,研究者在14年期間發現參加該研究的十二萬名護士中發生了900次冠心病發作的相關事件,並統計出相對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每增加2%的反式脂肪熱量攝取,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增加1.94倍(增加15%的飽和脂肪酸攝取才能得到類似效果)[9]。

2003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攝取反式脂肪與飽和脂肪酸會促進阿茲海默病的病情發展。[10]

2007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相對於從碳水化合物取得熱量,從反式脂肪攝取的熱量每增加2%,排卵障礙性不孕的風險將增加72%。[11]

歷史

食用油的氫化處理是由德國化學家威罕·諾門所發明,並於1902年取得專利。1909年位於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堤的寶潔公司取得此專利的美國使用權,並於1911年開始推廣第一個完全由植物油製造的半固態酥油產品,此產品裡頭含有大量的不完全氫化棉花籽油。食用油的氫化處理也助長了捕鯨工業,因為鯨油在氫化處理之後更能得以保存以供民眾購買使用。

反式脂肪因為被歸類為不飽和脂肪,所以在被發現其危害健康之前是被視為取代飽和脂肪的較符合健康的取代品,尤其因為普遍宣傳的健康飲食觀念更助長了反式脂肪的使用量。許多速食連鎖店也因此由原來的含有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改用反式脂肪。

食物里的含量

大部分的反式脂肪是在食品處理加工過程中形成的。未加工食品所含的天然油脂里的脂肪酸大部分是順式結構。至於天然形成的反式脂肪 -- 主要存在於例如牛和羊一類的反芻動物的脂肪和奶裡頭,例如共軛亞油酸——這類脂肪長鏈分子裡所含的反式脂肪酸鏈結在營養管理分類上並不歸類對人體有害的反式脂肪,而是歸類於飽和脂肪。在需要在產品上標示反式脂肪含量的地區或是國家,例如美國,此成份標示僅包含人工處理所產生的反式脂肪。

化學

反式脂肪是植物油經過部份氫化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方法是在少量的鎳、鈀、鉑或鈷等觸媒金屬的幫助下,將氫加入植物油里產生氫化反應。隨著氫化反應的進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會減少,如果此氫化反應能進行完全,那么是不會留下反式脂肪酸,但是反應最後的油脂產物會因為過硬而沒有實際使用價值。

營養生物化學

雖然人工合成的氫化脂肪作為的人類飲食的一重大部份為已超過100年,氫化脂肪的生物化學仍沒有被充份了解。關於氫化脂肪怎樣被合併入胎兒腦組織、細胞膜,和動脈匾仍只有很少資料。

一些臨床研究說逆態脂肪酸/氫化脂肪 可能和肥胖病、新陳代謝綜合症狀和糖尿病有關。也不清楚到底在牛肉、羊肉和乳製品(在反芻動物的胃發酵製成) 自然地存在的逆態脂肪酸是否形成同樣風險。

人的新陳代謝要求的一些基本脂肪酸被加氫過程毀壞。這也許是特別令人關注的是被認為是在典型西方飲食短缺的奧米加3脂肪酸。

“部分氫化植物油”含有致命的反脂肪,會令有助防止血管硬化的“好”膽固醇(HDL)減少,令引致血管梗塞的“壞”膽固醇(LDL)增加。此外,反脂肪更容易導糖尿病等其他嚴重疾病。

氫化脂肪增加患上冠心病風險(CHD)的原因和飽和脂肪一樣,它們都會提高血液低密度脂蛋白(LDL或壞膽固醇) 的水平。它也會減少幫助從動脈清除膽固醇的“好”脂蛋白 HDL的水平。氫化脂肪酸亦會令LDL/HDL壞膽固醇好膽固醇比率的增加接近兩倍。

一項有700位護士參與的研究顯示,在逆態脂肪酸消耗量最高的一批有“C反應的蛋白質”(CRP,心血管疾病高風險因素)的護士比那些在最低的一批高出7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