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犀金龜

叉犀金龜

叉犀金龜(學名:Allomyrina davidis),鞘翅目犀金龜科動物。雄蟲體長34-43毫米,體寬19-23毫米。觸角10節,鰓片部短小。體型長卵圓,體色深棕褐至黑褐,光澤較晦暗 。三對長足強大有力,上面長有許多小刺,末端均有利爪1對,是爬攀的有力工具 。叉犀金龜成蟲常棲息於樹上。善於飛行,卵生成長,幼蟲以腐朽木材為食。生活史比較長,一般1~2年完成1代,以幼蟲過冬。成蟲將卵產在15~20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產卵30~100餘粒。化蛹30天左右羽化為成蟲。是中國特有的物種,分布於華中地區福建省,江西省。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暫無 。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中文學名:叉犀金龜

拉丁學名:Allomyrina davidis

分類地位: 昆蟲綱、鞘翅目、犀金龜科

學名:Allomyrina davidis

分布範圍:華中地區

數量:罕見

外形特徵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雄蟲體長34-43毫米,體寬19-23毫米。體型長卵圓,體色深棕褐至黑褐,光澤較晦暗。頭較小,額角端部深分叉成2支,角柄近中部兩側各橫生一棘突。唇基深凹。觸角10節,鰓片部短小。前胸背板短闊光潔,縱肋不顯,

有微細刻點;中央有一前傾前胸背角,端部深分叉。小盾片短闊三角形,有中縱溝。鞘翅光潔。臀板橫闊近梭形,光滑、強烈隆拱。胸下密被絨毛。足壯實,前足脛節外緣3齒,基齒遠離端部兩齒。雌蟲漆黑光亮。額部微凹無突,表面頗粗糙。前胸背板端部密被圓刻點,向基部逐漸細小;中部有一“早”形凹坑,其扁圓部分前緣隆升呈橫脊,後緣中央有兩小瘤突。臀板有一寬橫溝

叉犀金龜體長3~8厘米,體寬1.8~3.8厘米。體呈長橢圓形,脊面隆拱,為體栗褐色或深棕褐色。頭部較小,觸角為10節。雄蟲頭部角狀突起的頂端對稱地分叉,分叉的頂端與角狀突起的中軸幾乎是垂直的,背部滑亮。雌蟲體型略小,頭胸上均無角突,但前胸背板有丁字形凹槽,頭面中央隆起,橫列有3個小突。三對長足強大有力,上面長有許多小刺,末端均有利爪1對,是爬攀的有力工具。

生活習性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一般1年2代,以成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一般夜晚捕食,白天潛藏於枯枝落葉、鬆土或雜草叢中。成蟲將卵產在2~3厘米深的土壤中,每次產卵6-10粒。卵經9天孵化為幼蟲,幼蟲大部分時間潛藏於淺土層中,一般在夜晚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老熟幼蟲在3~4厘米深的土中做圓形土室化蛹,化蛹8天后羽化為成蟲。 叉犀金龜常棲息於磚石、落葉下或澆淺土層,晝伏夜出,多捕食鱗翅目、雙翅目昆蟲及蝸牛、蛞蝓等小型軟體動物。叉犀金龜屬完全變態類昆蟲,一生經歷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生活史比較長,在北方一般1年1代或1年2代,以成蟲或幼蟲在土層中過冬。卵多產於土中,幼蟲一般2齡,以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

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肥嫩的娥類、蠅類幼蟲和蚯蚓、蛞蝓、蝸牛之類體表柔軟的小動物。為了吃到蝸牛殼中。

從名字上不難看出,這是一類非常善走的。它們無論成蟲還是幼蟲,皆活動敏捷,尤其是成蟲,可謂昆蟲的競走健將。它們是一類兇猛的肉食肉性昆蟲,被譽為“昆蟲中的獵豹”,對於在地上活動的昆蟲,以及軟體動物,它們是比螳螂更可怕的獵手,白天步甲一般躲藏在石塊下,枯葉腐木中,一到黃昏就四處狩獵。

成蟲不善飛翔,地棲性,多在地表活動,行動敏捷,或在土中挖掘隧道,喜潮濕土壤或靠近水源的地方。白天一般隱藏於木下、落葉層、樹皮下、苔蘚下或洞穴中;有趨光性和假死現象。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於植株上活動的種類較多。成蟲、幼蟲多以蚯蚓、釘螺、蜘蛛等小昆蟲以及軟體動物為食,有些種類只取食動物的排泄物和腐殖質。生活史比較長,一般1~2 年完成1代,以成蟲或幼蟲過冬。卵一般單產在土中。幼蟲有3齡,老熟幼蟲在土室中化蛹。

分布範圍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東部的江蘇、安徽、浙江、福建、台灣,北部的吉林、遼寧、河北、山東,中部的河南、

湖北、湖南,西部的四川、貴州、雲南以及南部廣東、廣西、海南等省區。亦分布於朝鮮、日本、

中國: 福建省,江西省。

國內分布於華中地區。

世界: 中國特有

亞種分化

國內種類

雙叉犀金龜 Allomyrina dichotoma戴叉犀金龜 Allomyrina davids(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國外種類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雲頂兜 Allomyrina pfeifferi(原產馬來西亞)

人工飼養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養殖設施 (1)飼養房最好建於地勢較高、陰暗、潮濕、安靜的地方,閒置房屋、舊廠房均可利用,如進行規模化養殖,以建造溫室大棚為好。繁殖池則用長100厘米、寬6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泥池,內鋪20厘米厚的園土,上鋪落葉、瓦片或雞蛋殼,以模擬其自然自下而上環境。(2)低齡幼蟲用小玻璃瓶單頭飼養,內放2 厘米厚、透氣性較好的土壤,也可用苔蘚、紙巾等代替土壤。飼養時要特別注意保濕。(3)老熟幼蟲單獨放於15厘米高的器皿中,內鋪10厘米厚的黏土,置於黑暗的環境中待其化蛹。 環境條件 飼養以溫度26℃、空氣相對濕度50%~60%為最佳。溫度低於20℃時,叉犀金龜的活動能力明顯減弱,高於30℃,則幼蟲的殘廢率會增加。幼蟲需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成蟲生存環境過濕,則易生蟎蟲。

叉犀金龜的馴化:叉犀金龜體小,適應能力弱,在人工飼養條件下,難飼養,成活率低。新引進的叉犀金龜應放在乾燥的紙盒或容器中,內鋪沙土,放置一個飲水盆。每天投餵多種食物,投餵前勿驚動龜,以免龜拒食。

人工餵食:正常的叉犀金龜,在春、夏季每2天投餵1次,秋季每天投喂,並增加投餵量,同時注意環境溫度的變化,當環境溫度在22-25°C時,龜能正常吃食;當環境溫度在20°C以下時,不要餵食,雖然個別龜仍有食慾,但吃食後易引起腸胃不適。

叉犀金龜叉犀金龜

飼養管理:(1)沙土 叉犀金龜屬半水棲龜類,人工飼養時,應養於沙土上,沙土厚3-5厘米,每月更換1次。也可將龜舍布置成半邊淺水、半邊沙的格局,但冬季時,必須全部鋪沙(加溫飼養除外)。夏季沙上可潮濕,初春和深秋之際,沙土宜乾燥。 (2)加強日常管理叉犀金龜喜暖怕寒,在飼養過程中,飼養的地勢宜高。建立日記本,每天記錄各種情況,尤其是溫度、吃食情況,這些都是飼養好叉犀金龜的關鍵。只有掌握了叉犀金龜生活環境溫度、吃食情況,才能正確地給叉犀金龜採取一些防範措施,如溫度低時,應及時加溫;如叉犀金龜停食,要考慮叉犀金龜是否患病、龜舍移地、食物更換等因素。

(3)冬季飼養健康的叉犀金龜可自然冬眠,將叉犀金龜放人沙土上,龜自己鑽人沙土深處,在沙的表面復蓋棉被或稻草等保暖物,每周檢查1次。翌年,龜復甦的好壞,直接影響龜的健康。剛復甦的龜體弱,不宜大量餵食,應少量投喂,同時注意溫度的變化。體弱瘦小的龜,可加溫飼養,將環境溫度提高至25°C左右,正常餵食、管理。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CITES附錄:暫無

保護措施

現有保護措施:在1988年11月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定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並於1989年3月1日施行。

應進一步採取的保護措施:①禁售、禁捕。②組織調查,掌握該種目前在中國的分布、數量及生物學資料,制定切實可行的保護計畫。

發展前景

叉犀金龜是農田的重要捕食性天敵,其成蟲、幼蟲的搏食能力強,行動敏捷,特別喜食蝸牛、鱗翅目幼蟲,也取食蠐螬、蝗蟲等。實驗觀察,1齡幼蟲一天可捕食1~2個蝸牛,2齡幼蟲一天可捕食10~12個蝸牛,成蟲可捕食2~4個蝸牛或2個東亞飛蝗成蟲,因此,利用叉犀金龜防治農田害蟲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此外,叉犀金龜色彩艷麗,可以加工成琥珀等工藝品,市場需求潛力很大。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腹足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