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春秋2

原來這才是春秋2

《原來這才是春秋2》以闊大的視野和遒勁的筆力,對周平王遷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進行了全新梳理。對這段充滿爭議的盛世和亂世重新審視,在重塑眾多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的鮮活形象的同時,力圖從歷史深處找出被人有意無意埋沒的玄機和真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作者:賈志剛

出版社:廣東省出版集團花城出版社
頁碼:327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36056152
裝幀:平裝
開本:16
定價:28.00

內容簡介

《爭霸》講述了北方晉國的強勢崛起的歷程,以及晉國和楚國爭奪霸權的鬥爭。在這一部中,秦國和晉國之間的明爭暗鬥,晉國和楚國之間的城濮大戰,宋襄公“蠢豬式的仁義”等等,都是歷史上著名的故事。而最為精彩的部分,自然是晉文公重耳的流亡團隊。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優秀的團隊之一,老奸巨滑的狐偃,大公無私的趙衰,博學多聞的胥臣,以及孫子的祖師爺戰神先軫,都是這個團隊湧現出的傑出代表。

作者簡介

賈志剛,著名體育記者、體育評論家、小說家。在《足球報》等設有專欄。著有長篇小說《副處長》《俠義無道》《無間盜》等。

編輯推薦

一口氣讀完春秋史,《原來這才是春秋2》是2009年紅透網路的白話正說歷史小說,金融風暴,看春秋高人如何轉危為機,思想解放,學春秋聖賢怎樣博採眾長。
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春秋不相信仁義,世界只有相信實務。
如果假設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們只能留下一個朝代,應該留下哪一個,
清朝,0分;明朝,0分;宋朝,一分;唐朝,2分;漢朝,3,接近答案了。
正確答案是: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為什麼這樣說,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師爺是誰。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不知道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因為孔子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就沒有《道德經》和《易經》,因為老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也不知道法治是什麼意思,因為法家的列祖列宗管子、苟子和商鞅都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怎樣打勝仗,因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就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寫文章就不會生動,因為一半以上的成語典故來自春秋故事
好像,如果沒有春秋,就沒有現在的中華文明。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

目錄

桐葉封唐
無間道
潛規則
大片開始了
蠱惑仔的故事
我是一隻傻傻鳥
殺人是一門藝術
假途伐虢
秦晉聯姻
幹革命要跟對人
殺手出動
流亡海外
討伐北翟
小小鳥之死
消滅左派
連環計
先下手為強
秦晉大戰
土地改革
慶鄭之死
介子推割
齊桓公慘死
仁義無敵
宋襄公爭霸
奸詐的楚國人
仁義的慘敗
第三次流亡
晉國人在楚國
晉國人在秦國
晉文公橫空出世
清明節的來歷
晉國爭霸第一步
小國引發大戰爭
晉國爭霸第二步
步步緊逼
城濮大戰
晉文公稱霸
結巴老頭
崤之戰
戰神之死

序言

如果提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們只能留下一個時代,應該留下哪一個?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漢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確答案是: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
為什麼這樣說?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個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沒有春秋,就沒有百家姓。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師爺是誰,因為中國一半以上行業的祖師爺來自春秋。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這一點人人都知道。還有呢?飯店的祖師爺、讀書人的祖師爺、廚師的祖師爺、鹽販子的祖師爺、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師爺等等,原來都是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不知道幾千年來該讀什麼書,我們也不知道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因為孔子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道教是什麼意思,同樣也沒有《道德經》,因為老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也不知道法治是什麼意思。因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怎樣打勝仗,因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就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寫文章就不會生動,因為一半以上的成語典故來自春秋故事。
好像,如果沒有春秋,就沒有現在的中華文明。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

文摘

桐葉封唐
當東方的齊國和南方的楚國在東南方爭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中國的其他地方就已經停滯下來或者安寧下來。事實上,西北方向的殺戮早已經展開,其殘酷的程度比東南方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西北方向,有兩個絕對值得我們記住的國家——晉國和秦國。不是因為他們後來的強大,而是因為他們的對外擴張為中國的開疆拓土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在這裡特別提出表揚的是兩個人,一個是晉獻公,一個是秦穆公。
我們知道一個成語叫作“秦晉之好”,其來源就是秦晉兩國世代互相婚嫁。到後來,泛指兩家聯姻。現在我們的婚禮上常說“永結秦晉之好”,就等於祝福新人白頭偕老、永不變心。
但是,歷史上真實的“秦晉之好”真得很好嗎?應該說是真得很搞笑。真實的“秦晉之好”絕對是國家之間痴情女和負心漢的真實寫照,負心漢總是辜負甚至傷害痴情女,痴情女則永遠抱有幻想,一遍又一遍地原諒負心漢。
秦晉之好能夠告訴我們的真理是:國家之間,尤其是大國之間,感情是靠不住的,以德報怨也是靠不住的,什麼靠得住?利益和實力。
這一切,與當今的世界如此的相似。
晉國,春秋第一強國。
讓我們先從晉國開始。
——桐葉封唐
故事要從春秋之前四百年前開始說起了,那時周朝剛剛建立不久。
姜太公除了是周武王的老師之外,還是什麼?還是尚父,也就是後來所說的教父。還是什麼?還是岳父。姜太公的女兒邑姜嫁給了武王,做了王后。
武王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邑姜為他生了兩個兒子。大兒子名叫姬誦,就是成王,小兒子名叫姬虞,字子於。小兒子為什麼叫姬虞?因為生下來的時候,小兒子的手上有一個虞字。因為是成王的弟弟,人稱為叔虞。
成王和叔虞兄弟兩個十分友愛,哥哥成王尤其喜歡弟弟的乖巧聰明。
一天,每一天都是一天,但是這一天是不尋常的一天。成王與弟弟遊戲,大致是過家家那一種,成王撿了一塊桐樹葉,用刀切巴切巴,切得方方正正,算是一塊圭玉,遞給弟弟:“老弟,我就把這個封給你了。”
叔虞嘻嘻哈哈接過來,拱一拱手,說:“謝謝大哥。”
兩兄弟正開著玩笑,旁邊史官走過來了。
史官是乾什麼的?專門跟在天子身邊記錄天子言行的,每天醒過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天子在乾什麼,力爭把天子的每一言每一行都記錄下來。如今的狗仔隊,祖師爺就是周朝的史官。
“大王,您準備把叔虞封在哪裡?”史官問,完全不像開玩笑的樣子。說實話,史官從來就不開玩笑。
“這,”成王愣了,這不是開個玩笑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