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章法

印章法是一部印學論著,作者是潘茂弘,創作於明代。

印學論著,明代潘茂弘著。
潘茂弘,字元道,安徽新都人,生卒不詳。工篆刻,通印學,於明天啟乙丑(一六二五)年著成《印章法》。
《印章法》分二集。上集論及文字、印章辯、官制、秦漢印、繆篆印鐵線文等歷代印式與印學常識。下集闡述官私印及落墨、章法、字法、運刀等篆刻技法兼及藝術修養,圖文並茂,編排有序。董其昌對此書頗為推崇,稱其“談論鑿鑿,一切傳述古人,詢心手俱靈,發先民之所未發。展玩久之,不圖漢官威儀復見,今日有意摹古之士,須從此譜作異師可也。”足見此書問世時之影響。
全書凡四十八則,書中“章法”、“章法論”二則闡述章法。首先指出章法的重要性:“章法一方之表,一字不宜,便失一方神氣,”“篆不一體、或平列,或相讓,或大小,或長短,裝束必須疏密不雜。”接著具體分析:“分清布白,去濁求清,”“平頭齊足,量前顧後,不欲左高而右低,不欲上長而下短。不欲肥,肥則敗;不欲瘦,瘦則病。左右若群臣顧主,轉折如萬水朝宗。”“其間有方圓肥瘦之分,大小寬窄之別,或作上下勻停,或作左右對半,約方圓於規矩,定平直之準繩。”同時,作者認識到章法的成敗直接關聯到作品風格的塑造,曰“蒼中稍加風味,平淡處略起波瀾。太露鋒芒則字無潤澤,深藏圭角則體不精神,放意則荒,工嚴則勝。”作者成功地總結了章法中的疏密關係:“空處立得馬,密處不容針,最忌筆畫勻停,尤嫌梭角峭厲,”“密者欲其舒暢,疏者空處新奇。”這正是後來鄧石如提出的“疏處可走馬,密處不容透風,計白當黑,妙趣乃出”的淵源。
在創作態度上,作者認為:“得意千方猶少,失意一方疑多。得意處,多在快活中想來;敗筆處,還是忙中落墨。”強調刻印要持嚴謹審慎的態度,並認為篆刻家不僅要學識淵博,而且要虛心入境,“唯不自矜,亦能得心應手。如自滿之人,必未知精微。要之,錯縱中編宜齊整,工致處灑落其風情,智者過之,愚者不及矣。”
《印章法》近年被今人韓天衡編入《歷代印學論文選》後,受到印學界的注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