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印刷質量與標準化[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印刷質量與標準化》 以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為目標,系統地介紹了印刷質量檢測原理與標準化的內容。首先整體介紹了印刷質量和印刷標準化的意義,以及目前印刷行業中幾個印刷標準化認證規範;然後介紹了印刷質量檢測的色度和密度基本原理,主觀評價的方法及要求,質量檢測與控制的重要參數以及檢測的手段——印刷測控條和測試版等;接著結合國家標準和印刷行業標準給出了各類印刷品的檢測方法、印後加工質量檢測方法、印刷品的綜合檢測方法以及印刷品的環保檢測要求和方法;最後結合ISO相關標準介紹了目前常用的印刷質量控制方法和印刷質量檢測系統。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印刷(品)質量2

一、印刷品質量2

二、印刷複製質量2

三、印刷品質量評判的標準和演化4

四、評判過程5

五、印刷質量檢測的意義7

第二節標準與標準化8

一、標準與標準化8

二、印刷標準與標準化9

第三節印刷標準認證9

一、G7和G7PC認證10

二、PSA認證11

三、GMI認證12

四、PSO認證12

五、綠色印刷認證14

第二章 印刷色彩檢測基礎/15

第一節印刷密度16

一、密度的基本概念16

二、ISO密度18

第二節色彩空間與色差評價31

一、色彩空間31

二、色差評價36

第三節色彩測量39

一、色度測量幾何條件39

二、測量條件45

三、測量背襯46

四、數據報告47

第三章 印刷品的主觀評價/49

第一節印刷品比較和單獨觀察時的評價條件50

一、P1條件51

二、P2條件52

第二節彩色軟打樣系統要求53

一、軟打樣的數據要求53

二、軟打樣的顯示器要求53

三、顯示要求54

四、顯示驅動和模擬要求55

第三節印刷品的主觀評價方法56

一、主觀評價觀測條件57

二、印刷品表觀質量的評價57

三、主觀評價方法介紹58

第四章 印刷品評價與控制的主要參數/59

第一節實地密度60

一、墨層厚度對實地密度的影響60

二、實地覆蓋率對實地密度的影響61

第二節階調值與階調值增加62

一、階調值62

二、階調值的確定方法62

三、階調值增加64

第三節灰平衡68

一、中性灰的確定68

二、灰平衡及灰平衡曲線的繪製70

三、影響灰平衡的因素72

第四節相對反差73

一、相對反差值的概念73

二、確定相對反差值的意義74

三、影響相對反差值的因素74

四、DR值部位的選擇75

五、最佳實地密度與相對反差76

第五節印刷色序和疊印率77

一、印刷色序77

二、確定印刷色序的一般原則78

三、疊印率的測定79

第六節光澤度80

一、基本概念80

二、光澤度的測量82

三、影響印刷品光澤的因素84

第五章 印刷測控條的原理和種類/90

第一節基本概念與原理91

一、測控條的檢測原理91

二、測控條的分類92

第二節製版測控條93

一、AGFA數字製版控制條93

二、GATF Merritt印版測控條95

第三節數碼打樣測控條95

一、ISO 12647-7測控條96

二、BRUNNER打樣控制條97

第四節印刷測控條98

一、UGRA/FOGRA印刷控制條99

二、ECI/BVDM中性灰測控條100

三、測控條的使用方法103

第六章 印刷測試版/105

第一節GATF測試版106

一、GATF測試版的診斷功能106

二、版面上的構成要素108

第二節ALTONA測試版112

第七章 印後加工質量評價/115

第一節印後加工一般要求116

第二節書籍的印後加工要求116

一、精裝書的質量要求116

二、平裝書的質量要求117

第三節印後整飾的質量要求118

一、覆膜118

二、上光119

三、燙印和壓凹凸119

第八章 印刷品質量的綜合評價方法/120

第一節綜合評價的必要性121

第二節綜合評價方法121

一、綜合評價法的特點121

二、綜合評判的步驟122

第九章 不同類型印刷品的檢測與評價/126

第一節分級與抽樣檢測127

一、印刷品質量等級的劃分127

二、書刊印刷品檢驗抽樣規則127

第二節平版裝潢印刷品130

一、成品規格尺寸偏差130

二、套印允差130

三、實地印刷131

四、網點印刷要求131

五、印面外觀131

六、印面燙箔外觀132

七、印面凹凸印外觀132

八、印面覆膜外觀132

九、印面上、壓光外觀132

第三節凸版裝潢印刷品133

一、成品規格與尺寸偏差133

二、套印允差133

三、實地印刷要求134

四、印面外觀134

第四節柔性版裝潢印刷品135

一、外觀135

二、同批同色色差136

三、印刷墨層結合牢度與耐磨性136

四、套印精度136

第五節凹版裝潢印刷品136

一、套印允差136

二、實地印刷137

三、印面外觀137

第六節數字印刷品質量評價137

一、字元與線條質量指標138

二、大面積區域密度屬性指標139

三、局限性140

第十章 印刷品的環保檢測/142

第一節綠色印刷143

一、綠色印刷的背景143

二、綠色印刷的發展現狀143

三、綠色印刷的內涵143

四、綠色印刷的主要特徵144

第二節平版印刷品環保檢測要求144

一、印刷用原輔料的要求144

二、印刷產品有害物限量146

三、印刷過程宜採用的原輔材料147

四、印刷過程宜採用的環保措施147

第三節凹版印刷品環保檢測要求149

一、印刷用原輔料的要求149

二、印刷過程採用的原輔材料151

三、印刷過程採用的節能環保措施151

第十一章 印刷質量控制/153

第一節油墨質量控制154

一、油墨的色彩要求154

二、透明度特徵155

三、墨膜厚度156

第二節印刷控制的方法156

一、控制階調值增加曲線方法157

二、灰平衡校正方法157

三、CMYK到CMYK多維轉換的使用158

四、三種方法的對比159

第三節印前數字打樣質量控制160

一、打樣的基本要求160

二、打樣承印物的顏色和光澤度161

三、印刷出來的顏色161

四、其他要求162

第四節ISO 12647-2的印刷質量控制164

一、一般的技術要求164

二、打樣和印刷的技術要求165

三、階調複製範圍170

四、階調值增加和擴展170

五、圖像位置誤差172

六、紙張顏色偏差的處理172

第五節跨技術的印刷數位化數據173

一、技術要求174

二、過程控制176

三、7種特性化參考印刷條件177

第六節G7工藝180

一、G7新的理念180

二、G7的基本概念181

三、G7校正的工具182

四、使用FanGraph進行G7校正183

五、G7的常規印刷191

第十二章 印刷質量檢測系統/193

第一節基於視覺的印刷質量檢測系統194

一、檢測原理194

二、質量檢測系統195

第二節檢品機196

一、檢品機發展現狀196

二、系統功能196

三、系統結構及工作原理197

第三節印刷質量檢測系統的發展趨勢199

參考文獻/202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