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CCAFS,以下簡稱基地)隸屬於美國空軍航天司令部第45航天聯隊,總部在派屈克空軍基地附近。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是東方實驗靶場的主要部分。而派屈克空軍基地為總部和45航天聯隊提供各種服務支持,包括機場,後勤服務及作為空軍基地的完整設施。而基地還有自己獨立的飛機場,即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降落滑道,跑道長10,000英尺(3公里)。位於基地的發射複合體附近,為軍方將重型大型衛星載荷送到基地。基地還靠近NASA的甘迺迪航天中心,兩處有橋樑和堤道相連線。還有空軍航天和飛彈博物館以供參觀。

歷史

基地區域在1949年前一直被美國政府使用,直到杜魯門總統將這塊地作為聯合遠距離靶場以供測試飛彈之用。由於這塊地東鄰大西洋,而且比美國其他地區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更靠近赤道,在此處發射的火箭會受益於地球離心力。

基地發射的第一枚飛彈是1950年7月24日發射的巨物V-2。

1948年6月1日,美國海軍將從前的巴那那河海軍空軍基地轉交給美國空軍,1949年6月10日美國空軍將之改名為聯合遠距離靶場試驗基地(JLRPG)。1949年10月1日,聯合遠距離靶場試驗基地從空軍軍備司令部劃歸空軍聯合遠距離靶場試驗場部分。1950年5月17日,基地改名為遠程靶場試驗基地,3個月後又改名為派屈克空軍基地以紀念梅森·派屈克少將。1951年,空軍成立空軍飛彈測試中心。

美國早期的亞軌道火箭發射都是1956年在卡納維拉爾角進行。這些發射都是在白沙飛彈靶場進行如1954年5月24日的維京11號亞軌道發射後不久進行的。隨著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一號的成功發射,美國也想於1957年12月6日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了自己的人造衛星。然而運載先鋒三號的火箭在發射台上爆炸。隨後的1958年,NASA成立,空軍員工在基地為NASA發射飛彈。紅石飛彈,木星中程彈道飛彈,潘興飛彈,北極星飛彈,托爾火箭,宇宙神火箭,大力神火箭及民兵飛彈都是在該基地測試發射的。托爾火箭成為德爾塔火箭的原型。大力神系列(LC-15,16,19,20)和宇宙神系列(LC-11,12,13,14)的發射基地沿海岸分部,在60年代被稱為“飛彈帶”。NASA的早期載人飛行水星號和雙子座號,準備由美國空軍在LC-5,LC-14,LC-19發射場發射。空軍方面選擇對大力神火箭進行改造以用於重型運載。隨後便建造了40和41號發射場發射大力神三號和大力神四號。發射場剛好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南邊。大力神三號的運載能力和土星1B號相同,但成本更低。40和41號發射複合體發射了防禦偵查,通信,氣象衛星及NASA的行星任務。空軍曾計畫用40和41號發射複合體進行空軍載人航天計畫,分別是動力滑翔飛行器(載人火箭,1963年取消)和載人軌道實驗室(載人偵查空間站,1969年取消)。

1974—1977年,運力強勁的大力神-半人馬座成為NASA的新型重型運載器,41號發射複合體發射了海盜和旅行者系列太空飛行器。該發射場後來用於發射由空軍研製的更強大推力無人火箭大力神四號。

使用和局限

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

自1950年來陸續建造的47個發射場目前只有四個還保持活躍,並且只有兩個還將在未來使用。SLC-17是德爾塔二號的發源地。SLC-37和SLC-41現在經過改造分別發射德爾塔四號和宇宙神五號。這些運載器會代替早期全部的德爾塔,宇宙神和大力神系列火箭。SLC-47用來發射探空火箭。SLC-46由佛羅里達州當局保留作為未來航天發射場。SLC-40將在2009年發射用於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

如果地傾發射(地球靜止軌道)發射場所處28°27′N區域使其相對於其他靠近赤道的發射場略有劣勢。卡納維拉爾角的地球鏇轉速度是405m/s,而歐洲蓋亞那航天中心處的地球鏇轉速度是465m/s如果是高傾發射(極地軌道)則與緯度無關,然而卡納維拉爾角不適合此種發射,因為發射軌跡會經過居住區。范登堡空軍基地就起了替代作用。

世界著名的航天發射中心

航天指與研究和探索外層空間有關的領域,利用太空科技來以太空飛行器來進入外層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