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利亞蘭

卡特利亞蘭

卡特利亞蘭這種流行的大眾蘭花發現於美洲熱帶大陸,現有45~50種和無數的雜交品種。附生,合軸(具氣生根和匍匐狀吸盤),圓柱形假球莖,匍匐根狀莖,厚質葉。花色主要為如天堂般聖潔的純白和熏衣草般的紫色,當然還有橙色和緋紅色等其他色彩。常具對比色的碩大、皺褶的唇瓣,這是卡特蘭屬特徵。卡特蘭花多具典型芳香,且幾乎四季開花,花期2~3個月。個別花在植株上持續4~6個星期,但如剪下下來只持續1個星期左右,花序極短。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附生,合軸(具氣生根和匍匐狀吸盤),圓柱形假球莖,匍匐根狀莖,厚質葉。花色

主要為如天堂般聖潔的純白和熏衣草般的紫色,當然還有橙色和緋紅色等其他色彩。常具對比色的碩大、皺褶的唇瓣,這是卡特蘭屬特徵。卡特蘭花多具典型芳香,且幾乎四季開花,花期2~3個月。個別花在植株上持續4~6個星期,但如剪下下來只持續1個星期左右,花序極短。

花卉特點

花瓣金黃色,唇為艷紅色,花葉3-5片,一盆開花一至五朵,不同時開。花朵色彩艷麗,有紅、紫紅、黃、白、花瓣和花心二至三色相間。花朵和葉片一樣直接從花泥里抽箭,因而葉片少,花朵大。花朵和葉片一樣直接從花泥里抽箭,因而葉片少,花朵大。花期長達一個月。

花卉特性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卡特利亞蘭是熱帶蘭中花最大,最艷麗的種類,在國際上有”洋蘭之王”的美稱。現今巴西、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等國將雍貴華麗、嬌艷多變、芳香霞郁的卡特蘭定為國花。從1824年發現卡特蘭以來,已有170多年歷史,它在歐洲各地出盡了風頭。至今,通過園藝學家的雜交育種,卡特蘭已有近千的栽培品種,成為名副其實的洋蘭之王。

卡特蘭在亞洲的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中國的台灣都有規模性的生產,而且成為世界卡特蘭的主產區。而歐洲由於卡特蘭生產成本高,能源消耗大,生產周期長,生產面積逐年減少,近年來已把投資轉向非洲。在美洲,卡特蘭在南美、中美國家栽培日益興旺起來,生產卡特蘭主要出口美國、加拿大。因此,國際卡特蘭的銷售競爭日趨激烈。

中國栽培卡特蘭的時間不長,上規模生產還是20世紀80年代以後,主要在廣東和雲南兩地,大多是合資企業生產。目前,基本上能滿足國內需求,並有少量出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卡特蘭的需求量會大幅度上升。

卡特蘭為多年生草本。假球莖長紡錘形。葉淡綠色。花生自葉基部,大型,粉紅色或紫紅色。栽培品種色彩豐富,有白、黃、橙黃、橙紅、深紅、紫紅和複色。常見品種有黃色的南美(SouthBeauty)、國王之杯(King’sCup)、落日(SunDrop)、拉梅(Lame),綠色的榆林(Elmhurst)、科多斯(Kodos)、綠CH(GreenCH),白色的優美(Exguisita)、瑪麗(Mary)、蘭地(Orchidglade),粉紅的真美(TrueBeauty)、加冕(Coronation)、春之恩(SpringBounty),紅色的火球(FireBall)、夏魔(SummerMajic)、深水(DarkWater),紫色的長河(LongRiver)、萬青(Evergreen)、朋友(Friend),雙色的綠谷(GreenValley)、金心(HeartsofGold)、聖誕糖果(ChristmasCandy)。常見同屬觀賞種有兩色卡特蘭(C.Bicolor)、橙黃卡特蘭(C.Citrina)和大花卡特蘭(C.Gigas)。

生長環境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喜溫暖、濕潤和陽光充足環境。耐寒性差,生長適溫25~30℃,冬季溫度不低於15℃。當溫度10℃時,花期推遲。5℃則出現寒害,表現在葉片出現黃色,顯得無生氣,假鱗莖產生縱皺紋,花芽不能長大、長高,且花芽鞘變成褐色,生長嚴重受阻。若氣溫降至1~2℃,葉片枯黃或變成褐色而脫落,花蕾枯死。但夜間溫度高於20℃,導致花期過短。日夜溫差不宜超過10℃以上。

卡特蘭怕乾旱,生長季節要求充足水分和較高的空氣濕度。過分乾燥,影響葉片生長。而冬季卡特蘭處休眠狀態,生長几乎停止,此時正是花芽發育階段,若空氣乾燥,會導致植株乾枯死亡,要注意葉片噴水,室內地面澆水,增加空氣濕度,有利於花芽分化。

卡特蘭忌強光,喜散射光。春、夏、秋可用遮陽網,遮去50%陽光。若遮蔭過度,則開花減少。當然,強光直射,易發生日灼病,葉片變黃,生長停滯。土壤宜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泥炭苔蘚土或腐葉土。

溫室及設備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所有溫室都可用來進行卡特利亞蘭切花生產。作物對溫室的專門需要,視氣候情況而定。卡特利亞蘭是光敏植物,故應在室外光照每天最低為200-300焦耳/平方厘米的階段種植。

在溫帶地區的冬季種植,溫室內的植株對玻璃或塑膠膜的遮光率要求較高。髒玻璃、老化且髒的塑膠膜,或者溫室內外的一些遮光物會大大地削弱照在植株上的光線。

在夏季和初秋時節,溫室必須要有個好的通風條件,使溫度急劇上升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程度。

供熱系統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有許多地方溫度低於5-8℃,所以供能系統是保證花期的基本條件。同時,供能系統和通風設備的套用可使植株免受蔭冷、潮濕天氣的不良影響。加熱系統同時可保證植株如期生長。

溫室中適宜種植卡特利亞蘭的供熱系統應每小時向每平方米的土表提供200瓦的熱量。管道供熱系統是較理想的,因為它不僅可以均勻地分配熱能,而且還能控制氣候。熱氣供熱系統同樣也可採用。當然,採用這些設備先必須確保熱能分配適量,燃氣燃燒充分,而且還要保證燃氣無排出,未經調節好的供能系統能釋放乙烯氣。而溫室中如混入乙烯氣會導致花芽枯黃。在苗床上可使用管道加熱系統(膠管亦可)。建議為了避免灰黴菌的侵害,使植株保持適當乾燥時而採用,應注意勿使植株接觸熱氣管道,否則會葉片焦枯,花朵枯萎。

低溫加熱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在室外溫度低的地區,冬季給土壤加溫是行之有效的節能方法。在每個苗床下約40公分處布置4條塑膠管,通過熱水的流動來供熱。水溫控制在35℃,並且在苗床上復蓋塑膠薄膜。14-16℃土溫能維持4周左右。在這段時期,空氣加熱可省略。

能夠代替土壤供能的另一方法是低溫加熱。這種方法是種植後在走道上排放塑膠管,土壤表面同樣復蓋地膜,管道水溫維持在35℃,土溫可保持在17℃。4周后撤掉地膜再對整個溫室供熱。如果種植較早的鳶尾是在溫室內進行的,那么,室溫在12-13℃是可以接受的。

地膜的採用不僅可以節能,而且還能減少植株水分喪失,同時不會破壞土壤結構,根系也發育良好。如果栽種的是已經長出新芽的種球,為了預防灰黴菌,在復蓋之前,應對作物噴施殺菌劑。

現代育種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隨著卡特利亞蘭組織培養技術和無菌播種技術的不斷發展,卡特利亞蘭在試管內開花的現象正日益受到重視。這一現象之所以能吸引育種學家的目光,主要原因是原來需要常規栽培許多年才能開花的人工雜交新品種,現在在試管里,通過1~2個培養周期就能人為地促使其開花,這樣就可以根據開花的情況有目的地選育具有優良性狀的個體,淘汰相對較差的個體,從而使整個育種的周期縮短,並大大減輕大量栽培未見花品種的工作量,使育種工作更富有針對性。

卡特利亞蘭在試管內開花的方式,根據目前的觀察結果,大概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由蘭苗的腋芽發育成花芽,這種方式跟常規栽培中卡特利亞蘭的開花方式是一樣的,只不過常規栽培是一叢苗起花,試管內是單苗起花。第二類是蘭苗的頂芽發育成花芽,類似通常所說的草中箭(草心箭),花由蘭苗最中心長出,這種情況在各個蘭種中都有出現,尤其中常見。第三類是由原球莖的頂端直接分化出花芽,這類方式完全由培養基內的激素水平控制,起花快而整齊,分化頻率高,是目前主要的誘導起花方式。

卡特利亞蘭在試管內開出的花朵,基本的品種特徵是不會改變的,例如素心品種開素花,絕不會開彩花。凡是有香味的品種,試管內的花也是有香味的,且香味濃郁,不亞於盆栽卡特利亞蘭的香味,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由於試管內的溫度等環境條件的原因,花期通常只有幾天時間,不如盆栽卡特利亞蘭開花持久,在低溫條件下,花期則可以大大延長。卡特利亞蘭在試管內開出畸形花的比例是比較高的,有些品種可以達到10~20%。一般來講,這些畸形花通常都是生理性的原因和外部培養條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激素水平、無機鹽等理化因素,而不是遺傳上的相應改變,因此這些畸形花的出現,在遺傳和育種上毫無意義。我們曾追蹤觀察過很多的奇花品系,希望能從中選出新的優良品種,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以後又開出了正常花,真正能穩定的是極少的。

一個對卡特利亞蘭培育者十分有用的現象是,試管內開出的花,多數情況下,合蕊柱都能正常發育,具有正常的授粉能力和結實能力,曾鏡檢過小孢子的發育過程,發現其減數分裂過程和花粉粒的形成過程基本是正常的。尤其是以腋芽的方式開出的花,授粉後結出的果實很容易正常發育至種子成熟,並且這些在試管內結出的種子,有一定的發芽能力,儘管發芽率比盆栽卡特利亞蘭的種子的發芽率低,但對育種者來說,已經足夠了。

花卉繁殖

分株繁殖

卡特利亞蘭--分株繁殖卡特利亞蘭--分株繁殖

花後先將植株從盆內倒出,去掉根部附著的基質,將根莖切成兩半,每部分應有3個以

上芽,並剪去腐爛和折斷的根,然後把新株分別盆栽。

播種繁殖

由於種子細小,胚發育不全,可在無菌條件下進行胚培養,成功率是很高的。

卡特利亞蘭莖葉肥厚,氣生根旺盛,盆栽常用泥炭、蕨根、苔蘚和樹皮顆粒作為基質。

盆底多墊瓦片,以便排水、透氣。生長期除澆水外,向地面或葉面多噴水,保持空氣濕度較大的生長環境。每旬施肥1次,幼苗期需氮肥多些,用10-52-10幼苗肥,促進生根、葉生長。中苗期提高鉀肥用量,可用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使生長健壯。成年植株應增加磷肥,促進開花。在夏季生長旺盛期,天氣較炎熱,室內注意通風和適當遮蔭,減少病害發生。栽種2~3年的卡特蘭,植株逐漸長大,應及時換盆和分株,有利卡特蘭根系的生長和開花。

組織培養繁殖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常用莖尖培養,春季從生長健壯植株基部剪取長5~10厘米的芽,消毒後切去上部幼葉

,再放滅菌液中消毒,取生長點1~2立方毫米,放到培養基中。培養基採用MS培養基,添加0.1毫克/升萘乙酸、0.2毫克/升6-苄氨基腺嘌呤液體培養,莖尖成活率比較高,原球莖球狀體的形成和分化也比較好。繼代培養和繁殖用MS培養基加0.2毫克/升萘乙酸、0.35毫克/升赤黴素和0.2毫克/升激動素。分化培養基用1/2MS培養基添加0.17毫克/升萘乙酸、0.02毫克/升激動素和0.18毫克/升赤黴素。經1~2個月培養,大多數原球莖球狀體可發芽和長根。

欣賞價值

卡特利亞蘭花形、花色千姿百態,是珍貴的盆花和高級切花。適用於點綴家庭窗台、陽台或室內環境,作公務活動擺花和插花欣賞,也是製作新娘捧花、裝飾婚車的優質材料。若用卡特蘭、蝴蝶蘭為主材,瓶插,配上文心蘭、文竹,鮮艷雅致,有較強的節奏感,點綴窗台更顯典雅豪華。

病毒性狀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卡特利亞蘭病毒是影響卡特利亞蘭栽培的頭號殺手,卡特利亞蘭愛好者們無不談病毒而色變。卡特利亞蘭病毒病又是無處不在。它不但侵染栽培的卡特利亞蘭品種,而且也會侵染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一旦受到病毒感染,其欣賞及栽培價值就會迅速下降。因此,很有必要對卡特利亞蘭病毒病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病毒(Virus)是一種專性寄生物,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其大小—般約在10—30μm,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見不到。病毒沒有細胞壁和細胞核的結構,呈纖維狀、桿狀等。在一般情況廠,有些病毒可以自植株體內提取成結晶。在電子顯微鏡下,病毒結晶中有排列極為整齊而緊密的病毒顆粒。

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質兩部分組成。寄生於卡特利亞蘭植株上的病毒所含核酸絕大多數為核糖核酸(RNA)。病毒的核酸包被在—層蛋白質的外殼內。病毒侵染細胞時,僅核酸進入植株細胞內,而蛋白質的外殼則遺留在體外。故有侵染力的只是核蛋白部分,其致病性也主要決定於其核酸部分。—種病毒有的可以具兩種不同形態。形態不同的顆粒可能具有不同的遺傳分工。只有當不同形態的顆粒共同進入寄主時,才能表現出該病毒的全部侵染力、致病性及其它遺傳特性。

卡特利亞蘭的病毒具有很高的增殖能力。其增殖方式不同於細胞生物的繁殖。它不是在寄生細胞內吸取養分形成的大病毒,然後分裂為小病毒,而是採用核糖核酸(RNA)照樣複製的方式。寄主細胞在病毒核酸的支配下,在細胞中合成與病毒的核蛋白相同的物質而形成新的病毒。病毒的危害性大致也在於改變寄生細胞的代謝途徑,破壞了正常的生理程式。在卡特利亞蘭體內,病毒似乎破壞了細胞內的葉綠體,而使細胞失綠,造成細胞的養分的同化障礙,使葉片組織黃化或壞死。究竟是病毒顆粒直接作用細胞抑或是其病毒釋放的毒素影響,就必須作進一步的研究了。

病蟲害防治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危害卡特利亞蘭的病原菌有十幾種,這些菌體非常微小,必須透過顯微鏡觀察或培養基培植才能了解其原貌,對一般培養者而言,只能依植株的病徵判斷其為何種病菌。但是有些病徵極為相似,病菌卻完全不同,治療藥物也不盡相同,判斷錯誤,往往造成藥物浪費及病害繼續蔓延擴大。最好的方法是將病株送往有關單位,例如農試所、農學院、農改場鑑定。可是病原菌蔓延極為迅速,尤其是大面積栽培場,往往等到鑑定報告下來時,蘭株已病入膏育。為了使損失降低到最少程度,先採取下列三個步驟:

1.停止澆水:水是所有病菌最佳媒介,長期下雨或澆水次數過多。病菌最容易孳生,盆面維持乾燥可暫時控制病菌蔓延。

2.增加蘭室通風:通風的定義包括蘭室內外空氣對流及盆與盆之間空氣流通。通風良好可減少益面濕度及病菌的附著。

3.隔離病株;發現病株立即隔離、換益或銷毀,地面清除乾淨並撒石灰,防止病原菌藉由風及水傳播。

藥用價值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卡特利亞蘭是一種姿態優美,芳香馥郁(王者之香)的珍貴花卉。但歷代醫家對它的藥用價值總結甚少。卡特利亞蘭全草均可入藥。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可套用於臨床內、婦科諸症。舉例如下:

1、滋養陰液,生津潤燥,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後致口乾煩渴後遺症

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蘭草,氣味辛、平、甘、無毒。”“其氣清香、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膽癉。”“……治消渴生津飲,用蘭葉,蓋本於此。”

近代醫學科學採用鐳(鈷60)對部分惡性腫瘤或癌症手術後進行放療,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對腫瘤附近的組織器官造成某種程度損害及功能的影響。如鼻咽癌,唾液腺惡性腫瘤,食道上、中段癌等的放療,致使口腔的各種腺體,尤其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及上消化道黏膜腺細胞的損壞,造成腺體的分泌大量減少,出現咽乾灼熱,舌燥唇焦,口渴引飲等上消渴之症狀。採用卡特利亞蘭根100g,卷柏30g,野菊花20g,水煎服,日1劑,服10天。症狀明顯好轉,連服45天,顯奇效,症狀消失。

根據臨床經驗,不同部位及器官的惡性腫瘤放療者配與部分中草藥,效果更佳。如喉癌的放療患者,素與山豆根、白茅根、蒲公英並用;食道癌放療患者,應與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靈仙等合用。

2、清熱涼血,養陰潤肺,治乾咳久嗽,肺咯血

卡特利亞蘭卡特利亞蘭

現代中醫藥研究,建蘭全草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肺功效,臨床常用於肺結核咯血,調治久嗽乾咳不止之症。如治療11例肺結核輕、中度咯血的患者。他們分別都服用中西止血藥物,甚至肌注仙鶴草針,垂體後葉素等未能收效,採用卡特利亞蘭根50~100g,搗爛榨汁或水煎服,日2次,4~6天顯效。又如治療不明原因的乾咳不止的患者,採用卡特利亞蘭蕊30~50朵,水煎,放冰糖,日2次,服3~5天顯奇效。這符合《本草綱目》中的“蘭草主治生血,調氣,養營,除胸中痰癖”之論。

3、順氣和血,利濕消腫,治尿道感染,婦女白帶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卡特利亞蘭可以止瀉止白帶,利水道,殺蠱毒,消癰腫,調月經,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現代中醫認為卡特利亞蘭根有順氣和血,利濕,消腫等功效。治療泌尿系統感染,婦女白帶過多之症。曾採用卡特利亞蘭根50g,茅根30g,冬瓜皮30g,水煎服,連服6~10天,治療18例尿道感染療效顯著。婦女白帶過多採用卡特利亞蘭根50g,天門冬30g,百合30g,農家散養土雞1隻,共燉,服湯食肉,2~3天1次,連服2~3次,治療15例,顯效。

4、疏肝解郁,調和氣血,治頭暈目弦,神經衰弱

現代藥理研究,卡特利亞蘭的芳香成份之一芳香油,使人心曠神怡,清除宿氣,解郁消悶,提神醒腦。曾用於治療12例頭暈目弦,收效。處方:蘭花蕊30g,菊花15g,麥冬15g,仙鶴草20g,水煎服,日1劑。連服4~6天。這根據《本草綱目拾遺》中的“素心建蘭除宿氣,解郁。”“蜜漬青卡特利亞蘭點茶飲,調和氣血,寬中醒酒”記載。再者採用蘭花根50g,美人蕉頭20g,徐長卿20g,水煎服,日1劑,連服10~15天,治療神經衰弱。

相關詞條

萬年青 卡特蘭 蘭花
六出花 垂絲丁香 墨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