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位於紐約市第七大道881號,由慈善家安德魯·卡內基出資建於1890年,是美國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界的標誌性建築。卡內基大廳以歷史悠久,外形美觀以及聲音效果出色而著稱。設有自己的藝術策劃、開發和市場部門,每季度演出100餘場。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CarnegieHall),也稱作卡內基音樂廳,位於 紐約市第七大道881號,第56大街和第57大街中間,占據 第七大道東側。由慈善家 安德魯·卡內基(AndrewCarnegie)出資建於1890年,是美國 古典音樂流行音樂界的標誌性建築。卡內基大廳以歷史悠久,外形美觀以及聲音效果出色而著稱。設有自己的藝術策劃、開發和市場部門,每季度演出100餘場;此外也出租給表演團體。目前無常駐樂團,紐約 愛樂樂團在1962年之前駐紮於此。

演出廳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由三個結構截然不同的小廳組成,內部結構頗為特殊。三個廳分別是:主廳、 獨奏廳和室內樂廳。

主廳:伊薩克·斯特恩禮堂(IsaacSternAuditorium)共有5層2804個座位,1997年以小提琴家伊薩克·斯特恩(IsaacStern)的名字命名。
主廳的特點是聲音效果溫暖,真實。伊薩克·斯特恩曾說:“有人說這個音樂廳本身就是一件樂器”,“它能感受到你的一舉一動,並將其升華”。主廳頂棚極高,觀眾到頂層觀眾席台需經過105級台階。當然也可乘座電梯。自主廳建立以來,幾乎所有最偉大的古典音樂家都曾在這裡表演過,主廳的休息室裝飾有簽名畫像和紀念畫。

小廳:贊克爾廳(ZankelHall)設有559個座位,以慈善家朱迪和阿瑟·贊克爾(JudyandArthurZankel)夫婦的名字命名,原名獨奏廳。1891年4月首次對公眾開放。1896年修繕後改名為卡內基會堂。1898年出租給美國戲劇藝術學院,1959年左右改為電影院,1997年改造回禮堂。重建後的新廳於2003年9月開放。
威爾獨奏廳(WeillRecitalHall)設有268個座位,以卡內基大廳董事桑福德·I·威爾(SanfordI.Weill)和他妻子瓊的名字命名。自1891年大廳建成後投入使用,原稱“室內樂廳”(後改為卡內基室內樂廳);40年代後期改名卡內基獨奏廳,1986年最終定名為威爾獨奏廳。

其他設施:
卡內基大廳檔案館(CarnegieHallArchives),建於1986年。
玫瑰博物館(RoseMuseum),1991年投入使用。

建築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是由紐約宗教劇社團的業餘大提琴手,並不出名的 威廉·波奈特·杜斯爾(WilliamBurnetTuthill)設計的,設計成義大利文藝復興式樣,用磚和棕色砂石建成的。

卡內基大廳是紐約僅存不多的,完全沒有金屬構架的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建築之一,在20世紀初,由於要在演出廳添加一些樓梯,才增加了一些金屬構件。外部全是由“羅馬”式的窄磚構成,形成一種深棕色色調,細部是陶土和棕色砂石的雕塑。大廳避免了當時流行的巴洛克裝飾風格,採用了佛羅倫斯文藝復興時期著名建築師和雕塑家菲利坡·布魯奈爾斯基(FilippoBrunelleschi)的作品,帕奇禮拜堂高尚的風格:圓拱頂是由白色石膏和灰色石頭組成的和諧色彩,四外是科林斯式柱頭的壁柱支撐著連續的檐口,檐口上面,拱頂下面是一序列的半圓窗,組成著名的金色和白色的內部色調。

歷史

卡內基大廳 安德魯·卡內基
卡內基大廳以 安德魯·卡內基的名字命名,卡內基當年出資建造大廳是為了將其作為他董事會下的紐約宗教劇協會的會館。工程由 伊薩克·A·霍伯(IsaacA.Hopper)及其公司承包,1890年破土動工。1891年投入使用,同年5月5日舉辦正式開幕音樂會,著名指揮家 瓦爾特·達姆羅施(WalterDamrosch)和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PeterIlyichTchaikovsky)出任指揮。一開始大廳的名字僅是簡單的“ 音樂廳”(建築正面華蓋上方有"音樂廳由安德魯·卡內基出資建造"的字樣),後來在紐約音樂廳公司(大廳最初的管理機構)董事會成員們的勸說下,卡內基同意用他的名字命名,大廳於1893年正式更名為卡內基大廳。大廳在1893—1896年間多次改建,增加了兩座藝術家工作室塔,並改造了建築下層的禮堂。

大廳的所有權在1925年之前屬於卡內基家族,卡內基去世後,他的遺孀將其賣給房地產開發商羅伯特·E·西蒙(RobertE.Simon)。西蒙於1935年過世,他的兒子接管了大廳。40年代中期,音樂界的風雲變幻促使西蒙將大廳出售給當時占據著大廳每年大部分演出檔期的紐約愛樂樂團,但因樂團正準備搬往林肯中心,交易未能成行。而那時候大家都認為紐約城無法擔負同時兩個大音樂場館。面對失去大廳最大客戶的危險,西蒙不得不計畫將其變賣。但隨著與一家廣告開發商談判的破裂,紐約愛樂樂團又遷往林肯中心,大廳面臨著為商業摩天大廈讓路將被拆除的命運。後來,在小提琴家伊薩克·斯特恩領導的團體的壓力下,政府通過特別法案,允許紐約市以5百萬美元將大廳從西蒙手中買下,並於1960年成立非盈利性質的卡內基大廳協會來管理大廳的運作。1964年,卡內基大廳被指定為國家歷史地標。

1983年到1995年間,大廳進行了大規模的修繕。修繕工程由詹姆斯·波爾夏克(JamesPolshek)負責,波爾夏克的成名作是為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AmericanMuseumofNaturalHistory)設計的的後現代派風格天文館。在此期間出現了爭議。在1986年對主廳的改造完成後,有批評說大廳著名的音場效果受到了影響。但官方拒絕重新改建,批評持續了九年。直到1995年發現罪魁禍首是舞台下厚厚的混凝土板。板子隨後被移掉。1987—1989年間,一座60層高的辦公塔在大廳旁邊拔地而起,名為卡內基塔。塔樓與卡內基大廳相連,具有後台及宴會廳等功能。2003年6月,紐約愛樂樂團計畫在2006年初重返卡內基大廳並與大廳進行商業合併;2003年晚些時候宣布計畫流產。

管理

現任大廳執行與藝術總監是克里夫·基林森爵士(CliveGillinson)(2005年7月上任),他同時也是倫敦交響樂團的團長。

檔案館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1986年,出現了一件讓廣大愛樂者意想不到的事情,原來卡內基大廳一直沒有系統地保存過檔案。因為沒有地方保存,大廳的許多重要 歷史文獻都已失散。1991年,為慶祝卡內基大廳落成100周年, 卡內基大廳檔案館被建立了起來。廣告商和記者們在媒體上報到了卡內基大廳如何翻箱倒櫃地尋找 歷史記錄。結果報導在保留著大廳節目單的人群中形成了極大反響:歷史文物從世界各地接踵而來。大量的材料被找回,其中包括12000分節目單,讓檔案館得以記錄下較完整的大廳歷史。

首演的曲目

卡內基大廳 卡內基大廳
《第九號交響曲“自新大陸”作品95》"FromtheNewWorld"—— 安東尼·德沃夏克
1893年12月6日紐約 愛樂樂團安東·塞都(AntonSeidl)指揮
家庭交響曲》SinfoniaDomestica—— 理察·施特勞斯(RichardStrauss)
1904年3月21日理察·施特勞斯指揮
《F大調鋼琴協奏曲》ConcertoinF——喬治·格什溫(GeorgeGershwin)
1925年12月3日紐約交響樂團, 喬治·格什溫鋼琴,瓦爾特·達姆羅施(Damrosch)指揮
《一個美國人在巴黎》AnAmericaninParis——喬治·格什溫
1928年12月13日紐約愛樂樂團, 瓦爾特·達姆羅施指揮
《科雷利主題變奏曲》VariationsonaThemeofCorelli——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SergeiRachmaninoff)
1931年11月7日 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鋼琴
《密度21.5》Density21.5—— 埃德加·瓦雷茲(EdgardVarèse)
1936年2月16日 喬治·巴呂雷(GeorgesBarrère)長笛
《對比》Contrasts——貝拉·巴托克(BélaBartók)
1939年1月9日 貝尼·古德曼(BennyGoodman)單簧管, 約瑟夫·西蓋蒂(JosephSzigeti)小提琴,恩德雷·皮特里(EndrePetri)鋼琴
《第二號室內交響曲作品38》ChamberSymphonyNo.2op.38——阿諾德·勛伯格(ArnoldSchoenberg)
1940年12月15日音樂新朋友(NewFriendsofMusic), 弗里茨·斯特德里(FritzStiedry)指揮
《新世界即將來臨》NewWorldA-Comin—— 艾靈頓公爵(DukeEllington)
1943年12月11日艾靈頓公爵和他的樂團
《韋伯主題交響變奏曲》SymphonicMetamorphosesonThemesofWeber——保羅·辛德米特(PaulHindemith)
1944年紐約愛樂樂團 阿圖爾·羅津斯基(ArturRodzinski)指揮
《拿破崙頌為人聲與鋼琴五重奏而作作品41》OdetoNapoleonBuonaparteforVoiceandPianoQuintet,op.41——阿諾德·勛伯格
1944年11月23日紐約愛樂樂團 阿圖爾·羅津斯基指揮
《三樂章交響曲》SymphonyinThreeMovements——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IgorStravinsky)
1946年1月24日紐約愛樂樂團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指揮
烏木協奏曲》EbonyConcerto——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
1946年3月25日伍迪·赫曼(WoodyHerman)和他的樂團, 瓦爾德·亨德爾(WalterHendl)指揮
《第三號交響曲露營》SymphonyNo.3,"TheCampMeeting"——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Ives)
1946年4月5日紐約小交響樂團(NewYorkLittleSymphony), 盧·哈利森(LouHarrison)指揮,卡內基室內樂廳(現威爾獨奏廳)
《大管弦樂隊聖頌》Hymnepourgrandeorchestra/HymneauSaintSacrament——奧利維爾·梅西安(OlivierMessiaen)
1947年3月13日紐約愛樂樂團,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LeopoldStokowski)指揮
《第二號交響曲》SymphonyNo.2——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Ives)
1951年2月22日紐約愛樂樂團, 萊昂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指揮
《第四號交響曲》SymphonyNo.4——查爾斯·艾夫斯(CharlesIves)
1965年4月26日美國交響樂團, 列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揮
《管弦樂隊招魂曲》EvocationsforOrchestra——卡爾·魯戈斯(CarlRuggles)
1971年2月2日國家管弦樂協會樂團(NationalOrchestralAssociation), 約翰·佩拉斯(JohnPerras)指揮
《雙簧管與管弦樂隊協奏曲》ConcertoforOboeandOrchestra——約翰·科里格里亞諾(JohnCorigliano)
1975年11月9日美國交響樂團, 伯特·盧卡雷利(BertLucarelli)單簧管,秋山和慶(AkiyamaKazuyoshi)指揮
《第一號鋼琴協奏曲》PianoConcertoNo.1—— 米爾頓·巴比特(MiltonBabbitt)
1986年1月19日美國作曲家樂團, 阿蘭·費恩伯格(AlanFeinberg)鋼琴,查爾斯·渥瑞寧(CharlesWuorinen)指揮
《第六號交響曲“ 幽冥頌歌”為女高音與管弦樂隊所作》SymphonyNo.6"PlutonianOde"forsopranoandorchestra——菲利普·格拉斯(PhilipGlass),採用阿倫·金斯堡(AllenGinsberg)的詩句
2002年2月3日美國作曲家樂團, 勞倫·弗拉尼根(LaurenFlanigan)女高音,丹尼斯·羅素·戴維斯(DennisRussellDavies)指揮
卡內基大廳 加里克·奧爾森

美國狂人》(AmericanBerserk)——約翰·柯立芝·亞當斯(JohnCoolidgeAdams)
2002年2月25日, 加里克·奧爾森(GarrickOhlsson)鋼琴
《展覽會上的女人為室內管弦樂團、電子與視頻所作》WomenatanExhibitionforchamberorchestra,electronics,andvideo—— 蘭德爾·烏爾夫(RandallWoolf)
2004年11月17日美國作曲家樂團,史蒂芬·斯隆(StevenSloane)指揮, 瑪麗·哈倫(MaryHarron)與約翰·C·沃爾什(JohnC.Walsh)視頻
《Algunasmetáforasquealudenaltormento,alaangustiayalaGuerra為打擊樂四重奏和室內管弦樂團而作》——卡洛斯·卡里略(CarlosCarrillo)
2005年1月21日美國作曲家樂團與SO打擊樂團(SoPercussion), 史蒂芬·斯隆指揮
《TrapsRelaxed》—— 丹·楚門(DanTrueman)
2005年1月21日美國作曲家樂團,丹·楚門,電小提琴,筆記本電腦,史蒂芬·斯隆指揮
《微光》——賈森·弗里曼(JasonFreeman)
2005年1月21日美國作曲家樂團,史蒂芬·斯隆指揮
《木管協奏曲“另類布魯斯”》ConcertoforWinds"SomeOtherBlues"—— 丹尼爾·施尼德(DanielSchnyder)
2005年2月8日俄耳甫斯室內管弦樂團

地理

卡內基大廳 中央公園
卡內基大廳位於第七大道和第57街的東南角,往北兩個街區即是 中央公園(CentralPark)。

民間流傳著一個關於大廳的笑話:問:“我怎么才能去卡內基大廳?”答:“練習,練習,再練習。”卡內基大廳官方網站的導航頁上也間接引用了這個笑話。

相關條目

音樂廳列表
曼哈頓

參考資料

官方網站
NYCfoto.com 卡內基大廳的照片
Flickr:卡內基大廳的標籤 卡內基大廳相關照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