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圓明寺

南陽圓明寺

園明寺是南陽宛北一大名勝古蹟,也是弘揚祖國佛教文化的場所,它鼎盛之時全寺有僧人二百八十多人,時常接濟南下北上的僧客。 南陽宛北古剎園明禪寺,又稱葫栗扒寺,位於南陽市宛城區小寨街以北三公里處的山巒間,距城區約20公里。 園明寺是南陽宛北一大名勝古蹟,也是弘揚祖國佛教文化的場所,它鼎盛之時全寺有僧人二百八十多人,時常接濟南下北上的僧客。

南陽宛北園明禪寺
南陽宛北古剎園明禪寺,又稱葫栗扒寺,位於南陽市宛城區小寨鄉政府駐地以北三公里處的山巒間,距城區約20公里。

南陽圓明寺南陽圓明寺

"園明"一詞出於佛教經典,《貝葉經〈欏嚴經〉》卷二說:"若能移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圓明"指佛的智慧,圓滿普照之意。據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園明禪碑載:"南陽郡西北四十餘里,有寺名園明者,興建於金"元光"元年(1222年),重建於明正德五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年(1745年)以及民國16年(1927)均有重修。園明寺為宛北重要古剎之一,總面積約3000餘平方米,院內松柏合抱,亭台樓榭,古碑林立,翠竹掩映。該寺為三進宮殿式建築,主體工程如大雄寶殿均系磚木結構,雕梁畫櫟,殿角高翅,特別是透花木雕的門窗,精雕細刻,石刻飾物,都富有極濃的宗教色彩。現存三間中殿全系古磚琉璃瓦所建,房檐四周砌著各類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鳥獸和花紋圖案,殿脊浮雕有麒麟、松鶴、蓮花等浮雕,都形象逼真;四角檐牙,半拱高喙,宛如龍飛鳳舞。殿內暖閣木刻的花草、禽鳥枝藝細賦,泥塑佛像高大如生,令人讚嘆不已。中殿西側排列著直徑一尺多粗的紅漆柱子。殿內的大梁直徑約三尺,真是飛檐斗拱、氣宇不凡。寺以地勢而建,有山門,兩邊有威嚴的石刻雄獅,聳立的鐘鼓二樓、中佛殿、後殿,兩側有對稱的廊房、月門等,各個建築座落有序,這些建築均在一條中軸線上,整個建築形式宏偉典雅,實屬宛北古剎名寺。另外,後殿前後有一高一低六棱形兩座古塔,高的十餘丈,低的七、八丈。塔的翅角上系有銅鐘。在其中一座塔上有漢的玉塔志銘,銘為長方形,正中分兩行書鳥,傳曹洞正宗三十八代,明微成公禪師之塔銘,前書"金峰山官司園明禪寺",下署"皇清乾隆十七年三月十五日立,系孝徒通本,長孫心功所立"。
寺內現存明代重修園明寺碑載,其形勢之勝,峰戀疊翠,美茂而肥也。
園明寺是南陽宛北一大名勝古蹟,也是弘揚祖國佛教文化的場所,它鼎盛之時全寺有僧人二百八十多人,時常接濟南下北上的僧客。該寺由於年代久遠,歷經滄桑,寺殿失修,至民國後期,佛事衰落,住持遠道遁跡,殿舍大部倒塌,1982年時原宛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該寺被國小占用至今,現僅存中佛殿一座,寺內明、清碑數方,存有塔志銘一方。
為了弘揚我國的古典文化,發展旅遊事業,搶救保護祖國的名勝古蹟,園明寺急遷建。參考《南陽地區宗教志》以及園明寺現存各通石碑。
南陽宛北古剎園明禪寺,又稱葫栗扒寺,位於南陽市宛城區小寨街以北三公里處的山巒間,距城區約20公里。據明正德五年(1510年)重修園明禪碑載:"南陽郡西北四十餘里,有寺名園明者,興建於金"元光"元年(1222年),重建於明正德五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乾隆十年(1745年)以及民國16年(1927)均有重修。園明寺是南陽宛北一大名勝古蹟,也是弘揚祖國佛教文化的場所,它鼎盛之時全寺有僧人二百八十多人,時常接濟南下北上的僧客。該寺由於民國後期戰亂年代,佛事衰落,住持遠道遁跡,殿舍大部倒塌,1982年時雖經原宛縣政府公布其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該寺被國小占用至今,現僅存中佛殿一座。
縱觀歷史,凡修建寺廟之大業,無不是有昌明賢達之達官土人在繁榮盛世所興。值此國泰國民之時代,能夠藉助社會各界力量在省、市、區宗教主管領導下,將日益衰敗的園明寺修建宏大,的確是大樁青史有載利國利民的功德好事。
丹霞寺住持釋妙弘法師經過充分準備,發宏圖之心將這一宛北古剎園明寺修復再盛 起來。已定於2005年8月10日小寨后庄上院大殿修復動工。十月份麒麟湖景區下院破土。不久的將來,園明寺上下院撥地而起,巍蔚壯觀,香火鼎盛,是南陽佛教界又一大幸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