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長山鎮

南長山鎮

南長山鎮是山東省面積最大的海島鎮,地處縣城,是長島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自然風光秀麗,歷史文化悠久,氣候宜人,環境優越,旅遊資源豐富。全鎮島陸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6000多人口。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南長山海域中海洋生物達200多種,以盛產海參、鮑魚、扇貝、江珧貝、海膽等海珍品而著稱,南長山鎮自然風光秀麗,景點名勝眾多,民風淳樸,民俗文化特色濃郁。

南長山鎮是長島縣的城關鎮,是全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該鎮所處的南長山島位於黃、渤海交匯處,廟島群島最南端,南與蓬萊閣隔海相望,北有玉石街海堤公路與北長山島相連,島陸總面積12.8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0.02公里,是山東省最大的海島。

南長山鎮共有11個行政村,6100多人口,是一個以海珍品增養殖、水產品精深加工、旅遊開發為主導產業的海島鎮。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南長山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從海島的實際出發,不斷強化水土保持的載體功能,因地制宜,科學發展。2006年全鎮實現經濟總收入5.26億元,人均純收入4804元,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南長山鎮,正像廟島群島上的一顆冉冉升起的明珠,熠熠生輝。

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年底總人口6117人。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5.26億元,一、二、三產業比為19:49:32。農業總產值10062萬元,其中:漁業總產值9772萬元,種植業總產值246萬元。進出口總值150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1500萬美元。人均純收入4804元,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

行政區劃

黑石咀村、鵲咀村、樂園村、連城村後溝村趙王村、王溝村、荻溝村、孫家村、山前村、南城村

地名來歷

南長山島,在唐代設謝戌,系屯兵儲糧基地,寧時屬蓬萊縣沙門社,清道光年間,在南長山島上設社。

特色產業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南長山鎮組織全鎮漁養生產大戶,現場觀摩了樂園、孫家、亞美三場雜交櫛孔貝、海膽等養殖生產情況,副縣長林國明在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參加了觀摩。

該鎮針對海參育保苗市場日趨飽和的形勢,充分挖掘育苗潛能,嘗試雜交櫛孔貝、海膽等多品種育苗,加快育苗產業由單一的海參育苗向多品種育苗轉變,最佳化品種結構,並積極推進民眾性海上養殖生產,把雜交櫛孔貝、海膽養殖等重點生產項目推廣擺在突出位置,通過宣傳引導和示範帶動等形式,進一步提高民眾自我投入、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在雜交貝、海膽養殖規模上實現突破,加速推進各種民眾性養殖生產。

(一)海參增養殖業,全鎮以民眾自我投資、個體或聯合經營為主的海參育(保)苗場發展到356處,5.6萬立方,保成商品苗4億頭。依託育(保)苗的規模優勢,當年全鎮底播大規格海參苗1400萬頭。

(二)海上筏式養殖業。以雜交櫛孔扇貝、櫛孔貝、赤貝、海膽養殖為主,養殖規模在4000畝左右。

(三)水產品精深加工業。以貝類加工為主,已初步形成乾、鮮、汁多品種系列化生產,產品遠銷國外市場,當年實現出口創匯1500萬美元

(四)“漁家樂”特色旅遊業。以“吃住在漁家,遊樂在海上”為特色,基礎條件和經營模式日臻完善,品牌優勢進一步鞏固,全鎮397戶“漁家樂”業戶年實現直接收入達到1200多萬元。

勞動管理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南長山鎮是長島縣最大的一個鄉鎮,總面積12.8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從南長山鎮的勞動力資源看,外來務工人員占相當比例,每年來島務工的農民工在1200人左右,占到全鎮勞動力總數的三分之一。為最佳化整合外來勞動力資源,他們以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組織化程度為重點,以孫家村為試點,通過組建外來務工協會,加強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日常工作中,他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鎮11個漁村和重點企業全面推行協會式的管理模式,吸納優秀的外來務工人員參與日常的管理,經常徵求外來務工人員在生產生活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暢通工作信息,有針對性地對勞動用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進行整改,督促各用工單位在勞動契約簽訂、生產生活環境改善等方面加大力度,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二是結合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以協會為紐帶,加強勞動技能培訓。在漁養技術、服務技能等方面進行經常性、規範化的培訓,不斷提高外來務工人員的整體素質,逐步形成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建立穩定的勞動力資源隊伍。進而為推行勞動保險等工作奠定基礎。三是不斷強化活動的載體功能。深入開展了“評選優秀外來務工人員”等活動,在生活上關心外來工,在勞動報酬等方面與本地人員一視同仁,鼓勵外來務工人員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全鎮已有36名優秀外來務工青年成為漁村基幹民兵,在搶險救災、維護穩定工作發揮了積極作用。下步,他們將加強與外來工來源地的聯繫,建立健全外來工工作檔案,開展聯手創建活動,為外來工的成長創業搭建平台。

該村在鎮綜治、勞動保障等職能站所的具體指導下,以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為重點,結合實際,創新思路,積極探索人性化管理和親情式服務相結合的勞動用工新路子。組織成立了外來務工協會,吸納7名在外來務工人員中威信高、法制觀念強、能負責的外來務工人員參與管理。通過建章立制,發揮協會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大大增強了外來務工人員的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此基礎上,由鎮綜治辦、勞動保障事務所統一鑑證,全面推行契約化管理,各用工業主與外來務工人員明確權利與義務,責任機制日臻完善。該村178名外來務工人員與用工單位簽訂了勞動契約,契約簽訂率達到98.5%。同時,鎮、村通過組織“普法電影周”、“仙島一日游”等活動,寓教於樂,豐富了外來務工人員的業餘文化生活。該村還積極幫助外來務工人員解決工作、生活上的實際困難,經過村里積極協調,幫助6名外來務工人員妥善辦理了入學手續,先後有6個外來務工家庭在該村安家落戶,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取得較好效果。該村未發生一起涉及外來工的勞動糾紛、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生態建設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南長山島海島特點鮮明,生態環境脆弱。建國初期,水土流失遍布全島,水土流失面積占島陸面積的100%。而強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積達90%,且時間集中,對海島居民的生存、生產以及海島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嚴重製約了海島經濟、社會的發展。新中國建立以來,南長山鎮人民在各級黨委、政府正確領導下,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不懈地進行了海島水土流失綜合防治、生態環境建設和開發。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努力,基本改變了昔日那種荒山禿島、一派荒涼的景象。在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的新形勢下,南長山鎮黨委、政府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最佳化生態環境,搞好水土保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漁村的重要環節,對於最佳化發展環境,塑造城鎮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此,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始終把水土保持工作納入黨委的議事日程,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制定優惠的投資政策,實行領導分工包山頭、包村,一級一級抓落實。該鎮2005年6月按照縣委、縣政府創建全國水土保持示範鎮、示範村的要求,結合本鎮實際,在深入調查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南長山鎮創建全國水土保持示範鎮、示範村工作實施方案》。各村也相應成立了專項工作小組,研究制定創建水土保持示範村的具體措施。同時,各村結合本村的實際,選配人員,充實加強專業隊,具體負責村莊水土保持、綠化美化、衛生清掃以及公共基礎設施的維護保養,全鎮水土保持專業隊隊員共有130多名。鎮村上下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做到了人員、責任、設備到位,強化了組織保障。圍繞創建活動,該鎮從修訂完善考核辦法入手,細化量化水土保持的各項工作指標,層層分解責任,做到目標、責任、考核有機對接,加大抓落實的工作力度。鎮裡對每個階段的工作堅持定期研究部署,定期調度和督促檢查,檢查情況直接納入各村主要負責人年終收入分配和評先樹優,每半年進行一次考評,年終排定名次,獎懲兌現。各村對專業人員進一步明確責任,實行劃片包乾,建立長效機制,鎮村上下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形成網路,增強了抓落實的工作合力。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水土保持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全民參與,整體推進。南長山鎮著眼於海島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強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識,鎮村上下通過召開會議,開辦宣傳欄、散發政策明白紙等形式,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廣泛宣傳,做到家喻戶曉,形成水土保持人人有責、人人參與水土保持的濃厚氛圍。各村還從本村實際出發,完善村規民約,採取激勵措施,把開展綠化美化活動延伸到漁戶,實行星級評審,引導民眾參與。該鎮樂園村撥出專項資金,對完成植樹任務的村民予以獎勵。連城村還主動與縣有關部門聯繫,達成合作關係,高標準、高質量地搞好村莊的綠化美化。南城村在2008年更是一次投入40多萬元,對村莊主要街道兩側4500多平方米的區域進行了綠化美化。全鎮上下踴躍參與植樹造林活動,駐軍官兵、機關幹部、漁村民眾齊上陣,綠化海島,美化家園成為全鎮人民的自覺行動。特別是近兩年來,全鎮參加植樹造的勞動力達15000多人次,完成退耕還林、裸露山體綠化1200多畝。鎮、村上下結合海島地質條件,堅持多措並舉,採取裸岩造林、雨季造林等方式,實行封山育林,加快退耕還林步伐,開展了水土保持的攻堅戰。全鎮林地面積達到7638畝,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不到1%提高到56%,植被覆蓋率由建國初期的20%提高到95%,初步實現了海島四季常綠,三季有花。水保工程通過在植樹造林,重點部位修造防護牆,分區域建設蓄水平塘,硬化道路,在漁村推行屋檐接水,建成完善的水土保持工程防護體系。全鎮已建成山體防護牆3500平方米,蓄水平塘9處,硬化道路43250米;自1986年推行屋檐接水工程以來,全鎮共有600多戶居民在庭院內自挖水窖,蓄積雨水,有效降低了對地下水的開採。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率達到95%。地表水攔蓄率在60%,小雨被涵養,大雨不下山,暴雨難成災,大大改善了海島的水資源狀況。

在創建水土保持示範鎮的活動中,南長山鎮立足城關鎮的實際,把建設資源節約、生態友好型村鎮擺在重要位置,著眼長遠,科學規劃,全面推行了節約土地水源、綠色環保為主題的新漁村建設。全鎮先後投資400多萬元,改造自來水管道99000米,鋪設污水管道36000米,硬化路面129750米,全鎮街道和路面硬化率達85%,村莊公共綠地達72200多平方米。全鎮固體垃圾實行統一地點傾倒,統一處理,漁村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同時,全鎮還投入4000多萬元,加快舊村改造步伐,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鎮共拆除危舊民房16000平方米,新建居民住宅樓40000多平方米,民眾住宅逐步向公寓化方向發展,全鎮實用優質住宅率在95%以上。全鎮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城鎮一體化進程加快,促進了漁民向市民的轉變。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開展水土保持,重在治本。南長山鎮堅持突出海島特色,整合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產業,鎮村經濟得到健康發展。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南長山鎮依靠科技創新,經濟發展完成了“以糧為綱”向“海上發展”的重大轉移,在漁業產業結構調整上,加快由傳統的獵捕型向集約精養轉變。通過大力實施“耕海牧漁”戰略,淘汰污染重、用水量大的高耗能產業,大力培植節能型、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逐步形成了以海珍品增養殖業為主導,旅遊開發,水產品精深加工齊發展的海洋產業格局。鎮村積極致力于海珍品原種基地建設,加快發展多品種養殖,海參育(保)苗業迅速崛起。全鎮海上筏式養殖面積發展到3000多畝,海參育(保)苗水體5.6萬立方,年產值過億元。依託養殖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該鎮大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出口,年創匯1700多萬美元。同時,依託海島獨特的旅遊資源優勢,因勢利導,以“漁家樂”旅遊業為龍頭的生態漁業蓬勃興起,年接待遊客近30萬人次,實現直接收入2000多萬元。水土保持與經濟發展相互促進,良性循環,為南長山的騰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環境的最佳化,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南長山鎮注重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主義和諧建設成績顯著。漁村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新型漁村合作醫療全面推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三個文明建設不斷邁上新台階。該鎮先後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信訪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山東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全市“黨建工作先進鄉鎮”、“文明鎮”,全縣“標兵鄉鎮”等稱號。

特色村屯

南長山鎮南長山鎮
南長山鎮連城村位於南長山鎮最北端,共有85戶,人口222人,黨員24人。該村主要以海珍品育(保)苗、底播、圈養等漁業生產為主導產業。2004年全村實現經濟總收入1531萬元,人均純收入4955元。

該村於2004年8月建站,是長島縣第一批現代遠程教育擴充型接收站點。在建站過程中,該村黨支部高度重視,專門籌集資金一萬多元,整修了遠教室,安裝了防盜門窗,配備了桌椅等配套設施。為保證設備管理規範,使用經常,配備了專職管理員,並進行了三次較為系統的培訓,使之能熟練掌握各種技能。自站點正常運行以來,該村黨支部充分發揮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信息量大,收看方便、實效性、實用性強的特點,積極向全村廣大黨員民眾宣傳政策法規、實用技術和科技致富信息,黨員幹部的出勤率每次都達到了90%以上。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已經徹底融入到了漁民的生活中,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作為一個新的教學工具已得到了廣大漁村黨員民眾的認可和歡迎。

村黨支部將繼續充分發揮好接收站點的作用,以“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為工作出發點,不斷宣傳各種知識和技術,努力達到“讓幹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切實提高黨員的整體素質和致富能力,積極帶動全村民眾科技致富,為漁村的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