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又稱苗疆邊牆。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對南方苗族鎮壓的產物。鳳凰南方長城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全長190公里,城牆高約三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城牆高約三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由鳳凰縣西的亭子關―阿拉營―拉毫關―鎮竿城―得勝營―竿子坪長官司―乾州元帥府—喜鵲營。

簡介

南方長城南方長城
南方長城又稱苗疆邊牆。它是明王朝和清王朝的統治者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對南方少數民族,主要是對南方苗族鎮壓的產物。為了持續統治,持續鎮壓,想出了這築牆屯兵,分割統治的毒計。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起來,規定了“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苗漢貿易和文化交往。這是一條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關廂組成的關卡,以此孤立和征服苗族。
南方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三百八十二里,被稱為“苗疆萬里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
南長城沿城牆每三五里便設有邊關、營盤和哨卡,以防苗民起義。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如今這一線還依稀可見碉堡、炮台和邊牆。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 、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

歷史意義

南方長城,是個實實在在的歷史文化實體遺存,它表現了一個朝代的特徵,涵溶了那個朝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現象,構架了那個朝代治國方法的精神實質,是研究明清兩代對邊遠少數民族征服統治鮮活的歷史史料。

發現

2000年4月下旬,鳳凰縣委和縣政府為了準備申報鳳凰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專程邀請了中國國家建設部古建築專家趙景慧、國家文物局古建築專家組長、長城學會副會長羅哲文等10多人來鳳凰古城進行全面考察。當時當地隨行人員介紹“苗疆邊牆”時,尋找了南方長城長達50年之久的羅哲文對此十分感興趣,並爬上城牆進行具體考察研究。4月底,專家得出結論,認定該邊牆即是南方長城。羅哲文稱,他搞長城研究50年了,以往歷史學家只是在歷史文獻的記載中知道中國南方也有長城,但許多人皓首窮經也沒能找到它客觀存在的一星半點證據。他認為,說苗疆長城是中國長城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存在任何爭議,應和北方長城一樣加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列——他進一步指出這僅僅是一個有關行政手續的問題。根據羅哲文教授的看法,在北方的明長城也稱邊牆,每一軍防區的邊牆有長有短。北京保衛明十三陵的“昌鎮”有200餘公里,與湖南“鎮竿”鎮(即今天的鳳凰縣)邊牆的長度差不多。湘西長城不僅其防禦體系與北方明長城一樣,而且,其軍事機構設定,官兵制度也都相同,因此該長城完全應該屬於中國長城的一部分。

歷史

在明朝,湘黔邊境的苗人被劃為生苗和熟苗,生苗是不服從朝廷政府管轄的少數民族,他們因不堪忍受政府的苛捐雜稅與民族欺壓,經常揭竿而起。為了安定邊境地區,鎮壓反抗,明朝廷撥出4萬兩白銀,在生苗與熟苗之間修築起了長城。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離開,以北為“化外之民”的“生界”,規定“苗不出境,漢不入峒”,禁止了苗、漢的貿易和文化交往。明朝末年,苗族發動起義,把邊牆夷為平地。清朝政府則在邊牆舊址上重新建設了新的城牆,繼續防禦苗民。

苗疆長城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2年)長城南起與銅仁交界的亭子關,北到吉首的喜鵲營,全長三百八十二里,被稱為“苗疆萬里牆”,是中國歷史上工程浩大的古建築之一。其中大部分在鳳凰縣境內貫穿而過,大致經過新鳳凰營、阿拉營、古雙營、得勝營、鎮溪營、振武營

規模

南長城共有1300多座用於屯兵、防禦用的由汛堡、碉樓、屯卡、哨台、炮台、關門,僅鳳凰縣境內就有800多座。當時的駐兵一般約4000-5000人,最多時曾增到7000人左右。城牆高約3米,底寬2米,牆頂端寬1米,繞山跨水,大部分建在險峻的山脊上。當地的地名也因此而大都以炮台、哨、卡、堡、碉、關、營來命名,如:亭子關烏巢關阿拉關靖邊關等。

也許由於南方少數民族的軍事實力不如北方少數民族強大,苗疆長城也就沒有修築得像北方長城那樣雄偉壯大,所用石塊只有北方長城的1/10到1/6大小。明清以來,苗疆長城上的石塊不斷地被當地人拆去建房、壘坎。今天我們只能看到時斷時續的城牆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苗疆長城到底還保存了多少,目前還沒有人沿線調查統計過。根據鳳凰縣委宣傳部幹部楊志勇的回憶,他小時候的廖家橋鎮就有邊牆,並有東、西、南三個城門。在修建房屋、水庫和渠道時就地取材,到20世紀80年代時已經拆毀得差不多了。其他地方的保護狀況也是如此,因此南長城大多是殘缺的。

修復及宣傳

在南長城定論後,鳳凰縣政府和縣委進行了一系列的修復和宣傳活動。政府出資在永興坪拉毫營盤段進行搶救維修,在2001年5月前共修復了1.78公里。

為了達到宣傳的目的,“南長城2003年中韓圍棋邀請賽”在鳳凰縣舉行。相關單位耗資近20萬元在南長城建起號稱世界上最大的圍棋盤,是標準棋盤的5051.83倍,邊長31.7米,總面積1004.89平方米。常昊、曹熏鉉等棋手前來下棋,近千觀眾現場觀看,並且上百餘家媒體電視直播。有業餘愛好者為表尊重之意,竟然花一個多月時間徒步前來。

城內景點

沙灣景區
東門景區
北門景區
沱水泛舟
沈從文故居
萬壽宮
朝陽宮
熊希齡故居
準提庵
沈從文墓園
文廟
陳氏古宅
南華山
天王廟
楊家祠堂
賽龍舟

城外景點

奇梁洞
山江趕集
苗王府
西門峽漂流
黃絲橋古城
鳳凰特色村寨一覽
屯糧山
南長城
長潭崗
三潭書院
天星山探奇
尖多朵瀑布

周邊景點

天下名山--張家界
第一漂--猛洞河
萬綠之源--梵淨山
苗家山寨--德夯
歷史名城--鎮遠
抗日聖地--芷江
紅石林
芙蓉鎮
坐龍峽探險
新寨
不二門
里耶秦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