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民歌節

南寧民歌節,舉辦地點是廣西南寧,創辦於1993年。

歷史來由

廣西素有"歌海"之稱,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壯族人民歷來都有唱山歌的習俗,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每逢節日及重大節慶活動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傳情達意。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會友。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飯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
從1993年起,廣西在“三月三”歌節的基礎上,每年在首府南寧舉辦“ 民歌節”,廣邀國內外藝術家和各界人士參加民歌盛會。1999年起,南寧市政府每年都組織人力物力舉辦一次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並以第一屆(99年)最為成功,現金,民歌節已成為南寧市每年一度的重大節慶活動。

藝術價值

在民歌節成功舉辦的同時,亦有部分學者對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大量採用 流行歌手來吸引觀眾,加入過多的流行歌曲,以及依靠 絢麗的燈光,恢弘的舞台,浩大的舞蹈場面,來迎合現代都市人的音樂口味,已經完全把 山歌 天然,原生態,質樸簡單 的藝術內涵給抹殺了,失去了真正的 歌圩 歌節的意義以及藝術價值,完全成了一台 商業化的明星大匯演了。

文化效應

而現如今,隨著各種商業等因素的影響,民歌節每年的 藝術表演形式都不盡相同,如02年為 國外藝人加國內藝人流水線式的大匯演,03年注重了交響樂隊和歌手的現場演奏演唱,展現了較高的藝術水平,04年則完全側重於表現東協博覽會的政治主題,05年則通過奧運會開幕式的分章節式表演,但藝術效果不盡人意,06年又是一次明星流水線式的大匯演。 可以看出民歌節的主辦方對於民歌節的藝術形式定位 非常不明確,導致每年的民歌節都讓人感覺捉摸不定,還未算一個完全成熟成形的品牌文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