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姜格莊

1978年,全村人均糧食300公斤。 1984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 1949年10月黨員公開,全村有黨員11人。

基本信息

概況

明崇禎年間(1628-1645年),姜姓來此定居建村,以姓命村名姜格莊。明末清初,有蓋、李、紀、段、于姓相繼來此定居。1980年地名普查時因重名,且居重名村之南,改稱南姜格莊。 南姜格莊位於二十里店鎮西部。東與孫格莊交界,西與東野口村東索格莊接壤,南與崖底村相望,北依寒山,隸屬二十里店鎮。距鎮政府駐地8公里,距市政府駐地13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2.4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地瓜、花生、各種果樹、蔬菜等。 2002年,全村有380戶,1045人,有姜、蓋、李、紀、段、於等6姓,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51年,成立了姜格莊國小。1968年,村里又投資建起新校舍20間。自建國至2002年,本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0多人。其中考入清華大學1名,碩士生3名,博士生1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常年人均糧食不足100公斤,村民只能半糠半糧度日。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全村人均糧食300公斤。1983年後,人均糧食達到400公斤以上。2002年,全村有機動車100多輛,機車32輛,電冰櫃20台,電視260台,程控電話100多部。 村莊建設建國前,村民住房都是小草屋,人均居住約7平方米。建國後,隨著人民生活提高,村莊建設發展很快。1978-2002年,村規劃新房區,農民新建瓦房800多間,人均居住面積30平方米。 集體福利1978年以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福利也逐年改善。1981年購電影機1台,自放電影,活躍了村民文化生活。1984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同年建立醫療站,解決了民眾看病難的問題。1994年,全村看上閉路電視。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2年6月,姜連德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本村第一名黨員。1943年3月,蓋以錄入黨。1945年10月,中共姜格莊黨支部成立,蓋以錄任黨支部書記。在黨組織領導下,村里開展了土改、複查、參軍、參戰、反蔣保田運動。1949年10月黨員公開,全村有黨員11人。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5個,黨員54名。曾擔任黨支部書記的有蓋以錄、李書道、蓋以貴、姜振現、蓋以禎、蓋同樂、蓋同本、李秋道、蓋玉考、李秋道。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4年成立村政府。曾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的有李維仁、蓋同昌、蓋以貴、姜同林、姜連迪、蓋以秋、李成道、李金道、李增道、李德寶、蓋玉雲。 1986年,本村被評為海陽縣文明村。到2002年,村委曾先後兩次被評為海陽市先進村委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