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村

南地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縣城南5公里處。160戶,800口人。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

基本信息

南地村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縣城南5公里處,距陳吳鄉鄉政府6公里,屬川區,轄6個村民小組,160戶800口人。現有耕地500畝,其中塬區300畝,川區200畝。村集體經濟空白,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種植和外出務工為主,2007年人均純收入為2200元,比全鄉人均收入低1000餘元,屬扶貧開發重點村。該村和雷寨、程寨、韋寨、上溝四個村聯合建立了大原中學和大原國小,目前該村共有中小學生132人,全村通有線電視102戶、固定電話80戶,全村80%道路已硬化,50%人口居住磚房,其餘為土坯房。2007年以來,該村以新農村建設為契機,安裝路燈38盞新建沼氣池30座、4間2層村委辦公樓1幢、80平方米農村連鎖超市1個、標準化衛生室1個,整治殘牆斷壁16餘處680平方米,栽植綠化樹木296棵,新建垃圾池3個、垃圾填埋場1處,組織6名民眾成立了環衛隊,建立了衛生保潔長效機制。初步具備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雛形。為進一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民眾增收步伐,目前該村亟待解決的事情有三件:一是第三村民小組全長1380米的主幹道需要硬化,預計需要投資15萬元。二是由於該村70%的道路屬於上世紀90年代硬化,沒有設計排水渠,導致民眾生產、生活污水橫流,汛期洪水四溢,甚至灌入村民加重,村民怨聲載道,目前急需硬化排水渠3條3900米,預計投資20萬元。三是洛河地200餘畝農田需要實施井、渠配套水利工程,預計需要打19米機井3眼,配套水渠2000米,預計投資20萬元。由於村集體經濟空白,所以這三項工程的實施需要上級部門的立項扶持。

地方名稱

南地村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縣高家營鎮轄區內,為高家營鎮下行政村,全村擁有500多戶,約2100多人。

名字的由來

南地村原名塔莊,由於原村址在現磚廠附近,有一個石塔,故起名為塔莊。

村簡介

南地村地處屬寒溫帶乾旱、半乾早大陸性氣候,其顯著特點是冬季長而乾旱,夏季短而炎熱。全年長時間受蒙古高壓控制,多風少雨,且降水量不勻,晝夜溫差較大。全年年均氣溫為3.2C,年極端最低氣溫為一28C,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6C,年平均降水量為406 mm,且多集中於6-8月份,約占全年降水量的60%。全年無霜期約120天左右。年均日照時間為2700小時。年均大風日為46天,平均風速為3-4m/s,夏季多為東南風,冬季多為西北風,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風土人情

南地村四周青山環繞,村中央清水河貫穿,空氣清新,物產豐富,土地肥沃,人們樸素勤勞,蔬菜水果都是傳說中的極品。

人才及教育

南地村同樣存在著教育薄弱,師資力量差,生源不斷流失的情況。目前南地國小的師生由原先的近300多人已到降到不足100,其中村里已不再開設4,5,6年級教學班。村裡的大學生畢業之後也不會選擇留在當地進行就業,而是留在上學的城市或到京津唐地區打工,或者選擇回家鄉參加公務人員,“三扶一支”等考試,進入政府部門。對村裡的經濟發展並不能起到太大的影響。

經濟發展

村里由於灌溉便利,以種植蔬菜為主,其中圓白菜,豆角是村里種植面積最大的兩種,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客戶前來收購蔬菜。近年來村里幾個苗木帶頭人開始大力發展苗木種植業,積極帶領全村人民逐漸擺脫傳統農耕經濟為主導的經濟成長方式,目前南地村已發展成為全張家口市最著名的苗木供應基地之一,而且培育出的苗木已銷往全國各地,其中神農經濟林苗圃基地發展規模最大,苗木品種最多。
村里主要農產品:
水果類:金紅果,三號李子,玉皇李子,大杏扁,金崗泉等;
蔬菜類:圓白菜,芹菜,胡蘿蔔,豆角,西紅柿,黃瓜等;
糧食類:玉米,土豆,黍子,穀子等;
村里最近發現了礦產資源:花崗岩,鐵,鎵,矽石,鉬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