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區街道

南區街道

南區街道位於廣東省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部,面積8.73平方公里,轄10個居委會,戶籍人口2.2萬人,非戶籍人口3.2萬人,中山著名僑鄉之一,僑居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近4萬人。

基本信息

簡介

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宋帝遺蹟暨侍郎故里牌坊、馬應彪故居南源堂、永安郭氏沛勛堂、南宋年間的功建鐵城梁公祠、渡頭抗英紀念館、鎮龍閣、狀元牌匾及探花墓等。北台詹園成為中山人文旅遊新熱點。主要歷史文化名人有“南宋民族英雄”馬南寶、“中國空軍之父”楊仙逸、“中國百貨業先驅”馬應彪、“中國工商業巨子”郭樂、“中國航空先賢”楊官宇、“檀香山糖業大王”楊著昆、前廣東省副省長郭棣活、“僑加維權勇士”雷威等。廣珠公路西線縱貫全區,形成以105國道、南環路、城南路、東環路、西環路和興福路為核心的城市道路網路,地方一級以上公路總里程80多公里。2006年,實現生產總值17.3億元,比上年增長14.4%;工農總產值55.04億元,增長20.81%。

經濟發展概況

工業 堅持以電梯產業為發展重點,由市電梯工程研究開發中心和區機電產業技術中心組建電梯特色產業基地服務機構,設定高標準實驗室、培訓室等,獲省科技廳和市科技局科研資金140萬元,研究開發蒂森電梯安全鉗國產化、節能燈點膠機、用電遠程監控系統和廣東省版電梯安裝保養維修教材等主要項目。3月,創建中山市電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暨中山市南區南電產業技術中心,成為廣東省火炬計畫電梯特色產業基地(中山)的核心組成部分。3月23日,城南客運站建成,通過國家一級站驗收並營運。12月2日,中山市電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蒂森電梯有限公司共同承辦,區辦事處協辦,舉辦全國第三屆電梯技術與市場論壇,參加論壇的領導和專家300人,論壇會為電梯產業基地集群奠定基礎。位於河埔的商貿服務物流組團成為全市中心組團的物流集聚區、全市三大物流基地之一。樹涌工業園重點項目陸續動工,嘉利木地板有限公司正式投產,威利家具有限公司增建4100平方米宿舍。全區有工業企業550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5家。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54.41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62.6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2%。
農業 2006年,農業產值6268萬元,比上年減少11.68%。投資23萬元,修築8條農路,整治低產魚塘280畝。種植秈小占、矮小占等高產優質水稻,引種美香占新品種。創辦市糧食生產示範點和市水稻良種生產示範基地,主要培育冬優絲苗、冬優138、培雜雙七、培雜泰豐、玉香油占、桂農占、銀晶軟占、合絲占、番秈占、佛香占、齊粘絲苗等11個水稻良種,創立南區農業品牌。加強防控動物疫病,為6241隻家禽免費注射-疫苗;為區內所有犬只接種狂犬病免疫疫苗,注射犬只3112隻,免疫率達99%;採購10萬元消毒藥,免費發放給養殖場(戶)和商品流通市場的家禽商販,鼓勵其多消毒清潔環境。
年內,修建山林撲火通道28公里。落實各項防洪搶險措施,成功抵禦颱風“派比安”及“5?22”罕見特大暴雨的襲擊。全面檢查轄區機電排灌工程,重點檢查泵站機組設備的安全運行情況。清淤整治樹涌沙田、沙涌環村內坑、福涌福岑坦、萬科學校側等內河共3700米,整治面積1.6萬平方米。改造森林1230畝,南台山火燒跡地復綠1680畝。清理阻礙行洪的臨時建築物、沿河飄浮垃圾和水浮蓮等,全年未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事件。
城鄉建設 全面編制區內城市建設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10月實施馬嶺片、北溪片和西環片的控制性規劃。投資4000萬元,建設11項民生工程。4~11月,各社區相繼成立清拆隊伍,清理違章建築。按市整治違法建設工作方案要求,違章建築面積自拆率85%,拆除率為98.33%,補辦手續(證件)率為100%。11月,獲市清拆違章建築工作二等獎。
外經外貿 實施“零用地招商、高附加值招商、低污染招商”戰略。在2006年“3·28”中山經貿招商洽談會期間簽訂項目8個,投資總額1.6億美元,年內均全部履約。全年新辦外資及增資企業共15家,投資總額1.1億美元,註冊資金4450萬美元;其中新辦企業7家,投資總額3.4億美元,註冊資本1628萬美元;增資企業8家,投資總額7742萬美元,註冊資本2821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額6.94億元,比上年增長13.82%。全區外貿出口總值1.6億美元,增長32.1%。
商貿流通與服務業 11月,永安花園一期住宅樓工程竣工,年內簽定商品房銷售契約84宗。萬科地產全年銷售近700宗,創稅1300多萬元。隨著雅居樂碧堤灣畔、萬科城市風景花園、永安新城、清華坊、嘉盈地產翠茵庭等房地產品牌的興起,逐漸形成商業地產文化中心組團規模。全區工商業戶3100戶,其中國有集體企業57戶、外資企業84戶、私營企業695戶、個體工商戶2264戶,與上年同期相比,除國有集體企業下降9.52%外,其餘均分別增長6.32%、8.42%和2.4%。整頓和規範市場管理,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14宗,受理各類消費投訴19宗,成功調解13宗。
民營企業 實施名標名牌戰略,年內創立廣東省名牌產品3個、著名商標2個、國家免檢產品3個。鷹嘜食品有限公司年創稅約1400萬元,比上年增長65.8%。鷹嘜食品、電線電纜、宏圖精密機械製造等3家公司被評為省誠信示範企業,蒂森、鷹嘜、菱電等3家公司被評為市優秀企業。
財政稅收 全年稅收總額3.47億元,比上年增長26.15%;國稅收入2億元,增長18.7%;地稅收入1.3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創稅1.9億元,占稅收總額的57.6%,增長13%;第三產業創稅1.23億元,占稅收總額的37%,增長16%。
旅遊業 文筆山和詹園成為南區具有中山特色生態旅遊組團的兩大景點。文筆山大風車旅遊項目定位為國家AAA-風景區,被列入市“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於12月舉行奠基儀式。詹園按國家AAA-景區的標準申報辦理3標質量認證。
人民生活 2006年,全區在崗職工工資年人均21800元,比上年增加1427元,增長7%。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802元,增加887元,增長11.2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年人均74631元,增加20265元,增長37.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即城鄉居民社會購買力)年人均37063元,增加3705元,增長11.11%。全區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37平方米,增加1平方米,增長2.78%。全區城鄉居民生活用電總量2402萬千瓦時,增加282萬千瓦時,增長19.5%。固定電話用戶15380戶,增加1946戶,增長14.49%。行動電話用戶65503戶,增加15117戶,增長30%。
各項存款餘額19.12億元,增長9.47%,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2.95億元,增長1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6億元,增長13.66%。居民生活消費現金支出年平均每人7081元,其中食品消費支出3044元,占支出總額43%;衣著消費支出215元,占支出總額3%;居住現金支出1404元,占支出總額19.8%;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199元,占支出總額3%;醫療保健支出432元,占支出總額6.1%;交通通訊支出876元,占支出總額12.4%;文教娛樂用品及服務支出545元,占支出總額7.6%;其他商品和服務消費支出366元,占支出總額5.1%。私人汽車和機車擁有量6325輛。
勞動與社會保障 根據鄉村婦女就業要求,推廣“大嫂工作坊”彈性工作制的中小企業運營方式,引入社會民間力量,建立專業培訓與就業服務機構。區投資50萬元,幫助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及創業,參加上崗培訓445人,實現就業安置415人;自主創業培訓41人,實現創業15人。為符合扶持條件的本區居民提供社保補貼、再就業培訓補貼、下崗失業補貼共117.75萬元。開展高技能培訓,培訓高級技能人才80人,培訓中級和初級技能人才各300人。全面做好下崗失業人員、“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的就業安置以及新成長勞動力的培訓和就業安置。
全區參加社會保險單位3673家,城鎮社會保險五大險種參保總人數8.2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其中養老保險20675人,醫療保險19128人,工傷保險19490人,失業保險19366人,生育保險4061人,社會保險基金征繳率達100%。辦理退保業務2739人次,支付金額33.95萬元。受理工傷認定案件334宗,工傷認定304宗,勞動能力鑑定105宗。支付工傷待遇157人次,支付金額91萬元。發放失業補助金198人,支付待遇8.97萬元。8個“村改居”社區參加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963人,比上年增加3332人。

社會事業發展概況

教育 全區幼稚園在園人數1040人,義務教育在校生4303人,國中畢業生升學率97.8%,高職中階段入學率93%。堅持推進“農科教結合”和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統籌工作,完善區成人技術學校辦學體系。拓展社會力量辦學渠道,民辦的僑中英才學校首期招生225人。全面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課本費按照省暫定每生每學期國小50元,國中生90元的標準收取,作業本費代收國小每生每學期5元,國中10元,按實結算,多退少補。2006年,在國中升高中考試中,綜合評價三年鞏固率、總分低分度、全科合格率、總分優秀率及學生特長發展等指標,南區居全市第三位,良都中學在全市72所國中中排名第十六位。南區獲2005~2006學年度教學質量一等獎,被評為國中教學質量先進鎮區和推進素質教育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竹秀園中心國小參與市教育局與國家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的合作項目——中學優質化工程。
科技 區內有市級裝備製造重點企業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1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家,省高新技術企業3家,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1家。蒂森電梯有限公司被省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廳確認為外商投資先進技術企業,被省科技廳評定為2006年第一批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長榮包裝、海粵科技、東溢科技的產品通過市科技局第四批科技計畫項目驗收;海粵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向市科技局申報防彈、防撞、防暴運鈔車專利項目及申請專利獎;電線電纜有限公司、翠山機械有限公司、諾安機電有限公司、新嶛源電子有限公司向市科技局申報民營科技企業。
5月23日,區內大型企業負責人和技術主管共18人參加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舉辦的中山市裝備製造業報告會和第十期廣東院士講壇。在中國小校宣傳欄、校園網、櫥窗、牆報等陣地,廣泛宣傳科普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各學校在“六·一”兒童節期間開展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展覽。
宣傳文化 1月,舉辦“文明南區”城市建設攝影大賽和城市建設徵文大賽,在青少年一代中樹立“知南區,愛南區,建設在南區”的思想理念,共收到攝影作品667張、徵文作品500多篇,評選出一批優秀作品,舉辦“文明南區”圖片展,將優秀徵文彙編成《文明南區》一書。舉辦朗誦、演講知識講座,邀請著名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簡肇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何桂涵為主講嘉賓。9月,成立民間文藝、書畫、文學、曲藝、戲劇、音樂舞蹈、攝影七大協會,舉辦南區第二屆文化藝術節,29日舉行社區文藝大賽決賽和區文聯成立揭牌儀式。
計畫生育 開展以出租屋為重點的流動人口清理清查、管理與服務專項活動,推廣新的孕情信息機制,全面掌握區內出租屋流動人口育齡婦女的分布、婚姻、生育等情況。在清查過程中,向出租屋主講解計生、消防、安全、衛生等管理要求,派發《出租屋人口與計畫生育責任契約書》、《中山市出租屋綜合管理責任書》等宣傳資料。南區作為全市唯一一個無政策外多孩出生的區,有5個社區成為無政策外出生的社區,全區50%的社區成為無政策外出生社區。全區戶籍人口出生206人,自然增長82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49‰,比上年同期上升0.27‰;計畫生育率94.39%,下降0.63%。年內55對夫婦領取獨生子女證,其中雙農戶15對。年內出生男女性別比為103.8,比例正常。馬嶺、福涌、渡頭、環城、城南等5個社區計畫生育率達100%。南區連續19年被評為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被評為省級計生先進單位,成為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鎮區。6月14日,副省長雷於藍率省政府辦公廳、省人口計生委的工作小組到南區調研人口計生工作,特別關注出租屋的管理、計生人員配備和待遇、計生信息化建設等情況,充分肯定南區計畫生育管理與服務的成效。
民政 在生活和就業等方面對重點優撫對象和-給予更大的扶持和幫助,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發放臨時救濟、城鄉基本醫療救助金等,通過扶貧優惠政策和社會救濟措施,解決低保戶、困難民眾和臨時困難民眾的生活和醫療困難。全區有享受優待金24戶,戶年均領取優待金6680元。給予烈屬、傷殘軍人和在鄉復員軍人每人每年生活補助360元,給予7名臨時生活困難或醫療困難的-臨時生活補助1.6萬元;培訓並推薦9名-就業,每人發放一次性扶持生產補助金8000元;獎勵7名獲優秀士兵榮譽的-。為福涌社區烈屬林秀群和竹秀園軍屬林金勝修繕房屋。全年對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98戶642人發放保障金65.6萬元,享受臨時生活救濟19人發放金額3萬元,對120名享受城鄉基本醫療救助金的低保對象發放金額4.7萬元。
2006年,實施區統籌農村合作醫療,全區8個“村改居”社區全部參加區統籌農村合作醫療,參保農業人口15823人、非農業人口414人,農業人口覆蓋率98.38%,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年內籌集合作醫療救助基金15萬元,實施住院救助33人次,救助總額12.5萬元,結餘2.5萬元。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投資260萬元,收編各社區治保會骨幹力量,建立區治安聯防大隊,解決區內警力不足問題,巡邏社區主要路段。公安分局開展“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警力下沉”和“粵鷹行動”,壓縮值班班次,確保每天警力充足,在案件多發地段設卡、巡邏和預伏,完善轄區防控網路。全年立刑事案件376件,破177件,其中立重大案件226件,破91件。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445人,受理各類治安案件171件,查處168件。年內全區共組織安全檢查小組329個,出動1749人次檢查廠企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4416間次,發現各類安全隱患562宗。區安委會對較嚴重的安全隱患點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305份,落實整改560間,其中治理“三合一”企業(廠房、倉庫和員工宿舍在同一建築物內的企業)29間,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推行食品準入制度,每天抽查檢驗市場上市蔬菜,檢驗出農藥殘留蔬菜超10種562斤。加強監管市場家禽“三鳥”、肉類供應渠道,全年檢驗15930頭豬肉和21萬隻家畜,確保市民吃上“放心肉”。有關部門聯合行動9次,檢查飲食、飲用水、肉類、副食、糖果、集體飯堂、無證攤檔等,清理無牌小販和亂擺亂賣15次,沒收食品1200公斤、工具物品2噸。-豆製品產銷質量,整改企業2家,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信訪 2006年,農村信訪案件數量相對減少,民眾的-方式較為理智,-秩序較規範,區級以上的集體-事件明顯減少。來信來訪較為突出和難以解決的是代耕農安置、出嫁女權益分配、土地糾紛及環保等問題,治安、土地使用、物業管理等問題則得到較好的解決和落實。全年民眾來信來訪45宗,比上年減少32宗。
司法武裝 理丹電器有限公司、偉霖紡織有限公司成立人民調解委員會。區機關單位800多人參加學習《信訪條例》、《居民委員會組織法》、《公務員法》和《行政許可法》,印發《法在身邊》小冊子和《中山普法》報紙等普法資料1.6萬份。在北台、沙涌、嘉源廠、理丹電子廠、永明電子廠等地放映法制電影,在各主要市場側宣傳法律法規,提供義務的法律諮詢,製作法制宣傳節目,在區廣播電視台黃金時段滾動播放。5~11月,開展調解工作大排查,經排查,區人民調解案件主要涉及婚姻家庭、鄰里、房屋宅基地、勞資、賠償等糾紛,受理調解案件45宗,調解成功44宗;其中婚姻家庭糾紛17宗,鄰里糾紛11宗,房屋宅基地糾紛5宗,債務糾紛1宗,生產經營糾紛1宗,賠償糾紛6宗,其他糾紛4宗;防止民間糾紛轉化為刑事案件3宗,共11人,防止群體性-1宗,共7人。報名應徵青年366人,選送8名青年應徵入伍。

建設省火炬計畫電梯特色產業基地(中山)

位於馬嶺社區龍環,規劃於2009年內建成占地面積3000畝,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園區,主要由科技研發中心、培訓基地、電梯專業教學區、電梯及零部件加工生產廠區、員工生活區等五大部分組成。主要引進項目為電梯整機項目、電梯生產配套項目。內設中山市電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南區機電產業技術中心,研發範圍包括電梯核心技術、配件國產化、電梯安全運行遠程監控等方面,市、區兩級計畫將其建成省級電梯產業集群示範區。2006年,組建中山市電梯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南區機電產業技術中心,開展電梯安全運行遠程監控項目研發。規劃報建電梯及零部件加工生產廠區包括蒂森、菱電、迪寶樂、爾立、沙崗等電梯上下游企業19家和電梯專業教學區即中山職業學院南區分院等項目。

建設文筆山大風車旅遊區

市“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之一的文筆山大風車旅遊項目在文筆山山腳舉行奠基儀式。規劃總投資2500萬美元,總占地面積1600畝,建成綜合性-文化生態景區,包括-玩具城、風景人工湖、動物天地、果樹時花植物園、農場郊野公園等核心項目及登山石徑、觀景亭、盆景園、娛樂康體中心、度假村、文藝表演中心、動感健體公園等公益性項目和相應服務設施。計畫於2008年建成一期工程,2009年建成二期工程。

果蔬產業標準化論壇

在南區舉辦果蔬產業標準化論壇,出席嘉賓1200人,參展商80多個。主辦方金濤公司與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客商簽訂使用南區物流交易平台合作協定,協定交易金額5400萬美元;與陝西洛川、蒲城,廣西柳州、鹿寨,江西龍南等地區的重點水果生產基地簽訂合作協定,契約產品量16萬噸,金額5.5億元人民幣。

全面完成“村改居”工程

馬嶺村、福涌村舉行“村改居”揭牌儀式,至此南區8個行政村全面完成社區化進程。改制工作於2005年10月啟動,經過組織宣傳發動、排解歷史問題、落戶講解改制政策、召開戶代表會議、制定“村改居”提案、戶代表高支持率表決通過提案等程式。整項工作比原計畫提前3個月完成。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