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共同宣言》

《南北共同宣言》

《南北共同宣言》又稱《6·15共同宣言》是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簽署的聯合宣言。《南北共同宣言》是朝韓分治後,雙方領導人首次會晤後簽署的歷史性檔案,是朝韓關係發展中的歷程碑。

簡介

金德信 《南北共同宣言》朝鮮油畫 金德信 《南北共同宣言》朝鮮油畫

《南北共同宣言》是在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解體,中國改革開放冷戰體制徹底崩潰的歷史大背景下簽訂的。

2000年6月15日,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訪問平壤,同朝鮮領導人金正日舉行了首次南北首腦會晤,並於當地時間11時20分在百花園迎賓館簽署了一項《南北共同宣言》。 宣言說,朝韓將自主解決國家統一問題,開展各領域的合作交流,舉行當局之間的對話等。這一宣言發表後,朝韓關係一度有很大緩和。

在《宣言》簽訂5周年之際,朝韓雙方在平壤召開了“民族統一大會”。大會通過了《民族統一宣言》並將6月15日定為“民族之日”。

2007年10月4日,韓國總統盧武鉉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在平壤發表了《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表示將在民族精神基礎上,合力開啟民族共同繁榮和自主統一的新時代。

宣言稱,根據大韓民國總統盧武鉉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長金正日之間達成的協定,盧武鉉總統於2007年10月2日至4日訪問了平壤。在平壤,兩位領導人進行了歷史性的會面和會談。在會談中,雙方再次確認了《6·15共同宣言》的精神,並為發展南北關係,實現朝鮮半島和平以及民族共同繁榮與統一,就諸多問題進行了開誠布公的協商。雙方一致確信只要我們民族齊心協力,一定能開闢民族繁榮的時代、自主統一的新時代。

2008年2月,李明博出任韓國總統後,對《南北共同宣言》持否定態度,調整了前兩屆政府對北韓的陽光政策。雙方關係開始由和解轉為對峙。

主要內容

宣言共有五條,其主要內容是:

解決國家統一問題的主人是朝鮮民族,雙方要團結起來,自主地解決統一問題;

南方提出的旨在實現統一的邦聯制方案和北方提出的聯邦制方案具有共同點,今後應該朝著這一方向促進統一;

雙方將儘快解決人道主義問題,其中包括在2000年8月15日交換離散親屬訪問團;

雙方將通過經濟合作均衡地發展民族經濟,並加強社會、文化、體育、衛生、環境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增進相互的信任;

雙方將儘快舉行政府之間的對話,以早日將上述協定付諸實施。

影響

在《南北共同宣言》簽署後的數年中,雙方交流頻繁,朝韓關係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盧武鉉總統稱“《6·15共同宣言》是改變朝鮮半島命運的歷史轉折點。”朝鮮報紙稱《宣言》是“民族共同的統一綱領”。

朝韓首次會晤和《南北共同宣言》的簽署使時任韓國總統金大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紀念活動

韓朝雙方自2001年起每年在金剛山舉行紀念活動,但由於2008年韓國居民在金剛山遭朝鮮士兵槍擊身亡,紀念活動於2009年中斷。

2011年6月15日,三方委員會原計畫於在朝鮮開城(包括開城工業區)舉行和平統一民族大會,與朝方一起舉辦韓朝首腦會晤11周年紀念活動。但這一申請沒有得到韓國政府的批准。韓國統一部表示:“考慮到‘天安’號事件後採取的對朝制裁措施,眼下不宜訪朝共同舉辦大規模活動。”15日當天,主要在野黨民主黨黨首孫鶴圭、民主勞動黨(民勞黨)黨首李正姬、國民參與黨最高委員和委員會成員等與會代表宣讀了《南北共同宣言》,批評現政府的對朝政策,呼籲履行《南北共同宣言》,回到對話和交流的道路上來。

2013年5月23日,韓聯社稱,實踐“6·15”共同宣言南方委員會當天說,北方委員會22日發來傳真,提議朝韓政府在雙方交界的開城或金剛山地區共同舉辦紀念活動,慶祝《南北共同宣言》簽署13周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