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軟體

協同軟體

美洲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s , FTAA)的構想是在1994年美國邁阿密西半球首腦會議上提出的,目的是於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個世界上面積最大、年GDP總值達14萬億美元、擁有8億人口的自由貿易區。FTAA成立後,將是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與歐盟(European Union,EU)形成對峙之勢。

簡述

協同軟體(Collaboration Software)是指那些以團隊協作為目標的協作軟體工具,主要包括群組協作管理,如:工作流管理、項目管理等等;各種通信軟體,如E-Mail、即時通信、VoIP等。據Gartner統計分析,從2003年開始,全球範圍協同軟體已成為用戶套用軟體採購最大熱點,位居信息化套用軟體首選,到2005年全球協同軟體市場的營業額將達近500億美元,到2006年協同軟體市場規模將趕超ERP

軟體產品分為三種類型

從產品功能的角度看,協同軟體主要有三種類型:協同工具軟體、協同平台軟體、協同套用軟體
協同工具軟體主要功能是協作溝通,例如點擊競開協同之星騰訊RTX、以及眾多的郵件和通訊等管理軟體;協同平台軟體是指在此之上構建套用軟體的平台軟體,例如:協達的協同軟體業務架構平台CAP、東蘭的DLFlo工作流平台等;協同套用軟體是指最終用戶實現相互溝通和協作、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企業協同管理的協同辦公、協同商務、協同政務等軟體,如:協達基於自主CAP平台的CTOP協同套用軟體、合強基於Domino平台的智慧型辦公軟體、藍凌協同化的知識管理軟體、泛微協同化的辦公和CRM、HR軟體等。

軟體套用側重三個方面

從軟體套用角度看,協同軟體主要套用於三個方面:行政辦公、電子商務、電子政務。
行政辦公是套用最為廣泛的部分,公文收發、日程安排、通知公告、檔案管理、共享資源管理等等,是行政辦公的主要套用範疇;電子商務的套用是協同軟體套用領域的進一步拓展,傳統的電子商務類軟體,主要是基於固化的商務流程,側重與商務活動中各類數量、金額的計畫和核算。而協同化電子商務主要基於動態的工作流程管理,側重於商務活動中的協作、溝通等管理;協同化電子政務是傳統電子政務軟體的進一步升華套用,軟體的套用從側重於各類工作事項的記錄與反映,轉變為關注工作事項的協作與溝通。

用戶需求出現三重態勢

協同軟體從2000年開始逐步在我國興起,至今不過5個年頭,經過協達、點擊等協同軟體專業廠商的推動和我國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我國用戶對協同軟體需求出現以下三重態勢:
第一,需求量出現爆發性增長
以點擊科技和復旦協達兩大主流廠商為參照,我國協同軟體2002年以前主要還處在理論準備和產品研發階段,從2003年開始逐步推向市場、面向用戶,從2004年底開始我國協同軟體的需求出現爆發性增長態勢;
第二,需求點轉向以工作流為主
協同軟體的主要套用需求點,以前集中在郵件通訊、即時訊息和日程管理等方面。隨著微軟Exchange和Outlook軟體被廣泛套用,以及近兩年騰訊RTX、微軟MSN等即時通訊軟體的迅速普及,用戶對於協同軟體的需求點,已經轉向工作流管理,用戶套用協同軟體的目的,已經由溝通轉為“使團隊協作工作節點有條不紊推進”;
第三,套用模式從P2P轉向B/S
以前協同軟體的套用主要集中在郵件通訊等方面,P2P(點對點)模式具有即時、快捷、個體套用成本低等優勢,被即時通訊類軟體廣泛採用。隨著協同軟體用戶需求的進一步發展,B/S模式以其集中式管理、易於安裝與維護、總體成本低等優勢,越來越受到用戶青睞。

市場發展顯露三大趨勢

經過5年市場培育,我國協同軟體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並且顯露出以下三大發展趨勢:
第一,市場份額逐步向一線廠商集中
我國協同軟體會與財務軟體的市場發展軌跡相類似,從百花齊放走向幾枝獨秀。目前,以工作流套用為主的協達,和以即時通訊為主的點擊,已經奠定了非常強的產品和品牌優勢,具備成為協同軟體領導廠商的條件。另外合強、紅帆、泛微、致遠、領航等廠商,也建立了自己的區域市場優勢;
第二,協同軟體以套用為中心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深入發展,以及協同軟體的進一步成熟,協同軟體產品設計開發的中心變成:為用戶提供“面向需求、簡便易用”的套用功能,而不再是協同基礎工具和平台。目前協達、點擊等廠商,是基於自主技術平台推出套用軟體,合強、紅帆、領航等廠商的產品,是基於Exchange或者Domino等非自主技術的平台。
第三,具有核心技術的廠商成為主導
與國內其他軟體廠商一樣,我國協同軟體面臨著國外廠商的巨大競爭壓力。但相比其他國產軟體而言,我國協同軟體廠商具備了更多抗衡國外廠商的實力。有媒體撰文指出:“ERP軟體套用領域,國內廠商起步至少落後國際五年;Internet套用方面國內起步落後國際兩年,而在協同軟體領域,國內軟體廠商可以說是處於國際領先或相同水平。”由於競爭的國際化狀況迅速來臨,使得具有核心技術的軟體廠商,才具備與國際廠商一比高低的實力。2004年點擊推出的競開協同之星2.0,使國產即時通訊類協同軟體技術水平向前邁進了一大步。2005年新年伊始,復旦協達基於我國首套JAVA版通用協同軟體的基礎之上,依託我國首個協同軟體平台CAP,研製成功我國首套SOA(面向服務架構)協同軟體,被媒體稱為“標誌著我國協同軟體趕上甚至部分超過國外水平。”而另一些產品依託於國外Exchange或者Domino平台的軟體廠商,會在國外協同軟體產品的套用服務上,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優勢,從而完成產品供應商向服務供應商的轉型。

一、 依據工作流的柔性化程度分類

工作流是協同軟體的核心套用,依據工作流的柔性化程度,可以將協同軟體分為以下3類:
全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的工作流全部固定,啟用前需要對用戶的工作流執行邏輯進行嚴格設定,啟用後各項事務按設定好的流程自動化處理,並且不能做修改。這類協同軟體主要套用於管理相對固定的單位,適用於業務流程相對穩定的事務。從ERP的套用中拓展出來的協同軟體,大多屬於這一類型。現代企業的柔性化管理要求,這類協同軟體滿足起來比較困難。
半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工作流有一部分固定,另一部分比較柔性化;或者是總體框架固定,而具體協作流程柔性化。目前國內大部分協同軟體都屬於這一類型,這類協同軟體部分滿足了柔性化管理的要求,但仍然對用戶的靈活套用帶來制約。
非結構化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的工作流程完全柔性化,可以隨意設定各類管理事務的流程,大大加強了系統套用的靈活性,其產品能夠完全基於非結構化的動態流程,進行工作事務的自動化管理。

二、 依據底層技術分類

底層技術會決定了協同軟體的套用性能和適用範圍,依據底層技術,可以將協同軟體分三類:為以下3類:
以通訊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以即時通訊、電子郵件等為套用中心,早期的協同軟體都屬於這一類型。後來部分該類協同軟體又加入了VOIP等技術,使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與豐富。這類軟體一般採用20世紀90年初就已經流行的P2P軟體架構,像Lotus 早期推出的Notes部分就屬於這類產品。
以文檔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基於文檔路由,與外界的互動能力有限,但比較適合文檔型文本和表單為內容載體的協同事務。同屬於Lotus產品家族的Domino就是這類產品,國內大部分的協同軟體也都採用這一技術。
以流程為中心的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全部圍繞著工作流系統展開,工作流的過程管理和內容管理,都基於關係型資料庫之上。該類協同軟體是未來的套用主流,國內外新一代的協同軟體產品都屬於這一類型。它將所有的協同管理事務抽象為表單和流程,表單用以記載管理內容,流程用以指定管理過程。同時,可以實現管理表單的任意定義,和管理過程的可視化柔性管理。

三、 依據任務傳遞機制分類

工作流作為協同軟體的核心套用和核心技術,其主要作用是依據一定的規則傳遞任務,並且指定任務處理許可權和原則。依據工作流傳遞任務的機制不同,協同軟體又可以分為以下3類:
基於檔案的協同軟體。這類軟體以共享的方式來完成任務項傳遞,是推出時間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一類協同軟體。這類協同軟體品種比較多,象名極一時的早期協同軟體FileNet Visual WorkFlo ,以及上文提到的Domino 等。
基於訊息的協同軟體。這類軟體通過用戶的電子郵件、即時訊息來傳遞文檔信息,這類協同軟體適合個人級小型套用,像微軟新近收購的Groove Networks就屬於這類產品。
基於網際網路的協同軟體。這類產品通過網際網路實現任務的協同,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其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以上是從不同角度,對協同軟體的分類,各種不同分類標準下的協同軟體產品,會有相互重疊。另外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目前許多先進的協同軟體產品,在軟體技術和套用上比較綜合,各個類屬的特性都具有一些。對於這類綜合性協同軟體的歸類,本文沒有單獨列出綜合類,可以依據該軟體的主要特性做類別歸屬。不同類別的協同軟體,具有不同的優點和特性,認清分類,是正確選擇協同軟體產品的前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