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翅目紅蝽科

基本信息

紅蝽科  red bug 亦作stainer、firebug或pyrrhocorid bug。
(圖)半翅目紅蝽科半翅目紅蝽科

分類地位 昆蟲綱 Insecta 半翅目 Hemiptera 紅蝽科 Pyrrhocoridae

世界已知約300種,廣泛分布,主要在暖熱地帶。我國有36種。植食性,取食果實和種子。常見的有棉紅蝽等。
 

簡介

異翅目(Heteroptera)紅蝽科(Pyrrhocoridae)300多種昆蟲的統稱。體卵圓形,長8∼18

(圖)棉紅蝽棉紅蝽

公釐(0.3∼0.7吋)。群居性,有些種分為有翅和無翅兩型。棉紅蝽屬(Dysdercus)是棉花的害蟲,吸液汁,其排泄物把棉鈴染紅。目前防治這種害蟲的方法是噴灑粉劑或液劑。但並非所有紅蝽都是害蟲,如印度的光紅蝽屬(Dindymus)的幼蟲吃白蟻,成蟲吃蒼蠅。 中到大型。橢圓形,多為鮮紅色而有黑斑。觸角4節,喙4節,無單眼。紅蝽(學名Pyrrhocoridae)是陸生昆蟲的一個科。它們沒有單眼。

分布

全世界共有300種紅蝽。但在中歐則只有1個屬和兩個種。多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

生物學特性

成熟的紅蝽有9-13毫米長。在常見的紅蝽種類里,其翅膀有著亮紅色和黑色的花紋。

(圖)半翅目紅蝽科半翅目紅蝽科

另外,其顏色會隨著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原因是溫度影響著角質層上色素的構成。同樣,在紅蝽的發育過程中(期間幼蟲會五次蛻皮),翅膀的顏色也可以改變。

紅蝽是植食性的。主要吃掉落了的錦葵屬植物,如椴樹的種子。但有時候紅蝽也會襲擊其他昆蟲或者吃昆蟲的屍體。
紅蝽並不會對植物構成傷害。但是,它們成群的出現,也挺招人厭煩的。
自從三月份天氣轉溫暖後,成熟的紅蝽會離開它們地面上過冬的營地,並且為四月和五月的交配期做準備。

主要參考網頁

http://nhjy.hzau.edu.cn/kech/ptkc/study-online/insect/chapter30/banchi/hongchun.htm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