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刺光唇魚

半刺光唇魚

半刺光唇魚,Acrossocheilus hemispinus (Nichols, 1925) ,鯉科光唇魚屬的一種魚類。體側扁,背部隆起。頭錐形,頭長小於體高。吻尖突。口下位。唇較厚,下唇側瓣相接處有一小溝。下頜稍外露。須2對,頜須與眼徑約相等。背鰭刺基部較粗,後緣具鋸齒,末端柔軟。鰓蓋和尾基各有一黑斑。 生活在山區溪流,喜棲息在底層多礫石的流水環境。常集群。以著生藻類為食。個體不大,常見體長100-200mm。2-3月產卵,卵巢有毒。

基本信息

簡介

編號: 5912
拉丁目名: CYPRINIFORMES
中文目名: 鯉形目
中文科名: 鯉科
拉丁科名: Cyprinidae
中文亞科: 䰾亞科
拉丁亞科: Barbinae
中文屬名: 光唇魚屬
拉丁屬名: Acrossocheilus
拉丁種名: hemispinus
定名人: (Nichols)
年代: 1925
中文名: 半刺光唇魚
ogenus: Barbus
原始文獻: Am. Mus. Novit., (185):2. 1925.
模式產地: 福建南平
俗名: 火燒鯪
國內分布: 廣西的西江和福建的閩江
資料來源: 珠江魚類志:180-181. 南中國鯉魚及似鯉魚類之研究:124. 中國鯉科魚類志[下卷]:278. 廣西淡水魚類志:75.

俗名:石斑魚

半刺光唇魚在水中的情景 半刺光唇魚在水中的情景

體側扁,背部隆起。頭錐形,頭長小於體高。吻尖突。口下位。唇較厚,下唇側瓣相接處有一小溝。下頜稍外露。須2對,頜須與眼徑約相等。背鰭刺基部較粗,後緣具鋸齒,末端柔軟。鰓蓋和尾基各有一黑斑。

習性

生活在山區溪流,喜棲息在底層多礫石的流水環境。常集群。以著生藻類為食。個體不大,常見體長100~200mm。2~3月產卵,卵巢有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