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九亭集

半九亭集

《半九亭集》是明朝年間,猗氏人喬應甲所著的石刻本,1626年出版。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明天啟六年(1626)刻本《半九亭集》,明朝,猗氏人喬應甲著,石刻本,共600餘頁,1626年出版 。全書共八卷,除七、八兩卷以律詩為主,附有部分聯語外,前六卷全部由對聯組成,收錄其創作的對聯4126副。其中或譏刺政治腐敗,官場貪詐;或抒發讀史心得,人生感慨;或歌頌山河壯麗,風景怡人;或提練做人警語,處世格言;或描寫農民活動,俚語方言等等,林林總總,包羅萬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喬應甲的為人:存實心,做實事,說實話;為官:律己以廉,撫民以仁,存心以公,處事以勤;居家:立身貴誠,處鄉貴靜,與人貴信,凡事貴簡。從中我們還可以領略到關公之忠肝義膽,包拯之鐵面無私,屈原之九死不悔,天祥之正氣凜然,李白之飄逸曠放,杜甫之凝鍊沉鬱,陸游之壯志難酬,仲淹之憂樂先後,東坡之磅礴大氣,樂天之平易樸實,陶潛之田園山色,王維之畫意詩情

發現過程

2007年10月初,臨猗發現了明代聯家喬應甲的楹聯專著《半九亭集》共八卷,原刻印本為喬應甲後裔喬永旺先生珍藏,而第一卷佚失,第二卷殘缺不全。據查,北京大學圖書館有珍藏本,後經運城市楹聯學會多方聯繫,在北大圖書館有關人士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將一、二兩卷複製回來,以全其著。

現實意義

喬應甲《半九亭集》的發現,在對聯發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標誌意義。因為它的年代最早,數量最多,套用最廣,作者身份最高,編著有明確的分類包含了“勝跡”、“廟祀”、“君鑒”、“看史”、“園林”、“隱趣”、“垂訓”、“勤政”、“禱雨”、“格言”、“墳墓”……等,近四十多個篇章,涵蓋之廣,超過《楹聯叢話》、《對聯大全》之類的綜合性著作,特別是用對聯作“警示”,用對聯作“醒世”,在倡導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仍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