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閣[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千佛閣]

千佛閣[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千佛閣]

千佛閣,明代建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焦作市武陟縣城南大街北端,閣內因佛像甚多,樓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稱千佛閣。此閣建於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於清代鹹豐六年(公元1856年)。

基本信息

簡介

千佛閣千佛閣
整體建築原有山門、中佛殿、千佛閣,千佛閣兩側有關帝廟、城隍廟,西院為僧院。原山門前有石獅一對立於門兩側,門前有旗桿,山門內東西兩側有四大天王塑像四尊。為三檐歇山迴廊式建築,上層面闊三間17.4米,進深三間15.7米,中下層面闊五間,進深五間,高17.8米,綠色琉璃瓦覆頂,七架梁結構,盡間各有兩爬梁,四角均有抹角梁、老角梁、子角梁,檐部均無正心檀。
千佛閣從整體觀察,建築宏偉,高大古樸,建築藝術高超,雕刻藝術精湛。特別是閣頂內部繪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有天干地支等,是明清時期釋道合一在古代建築上的反映。就建築風格而言,出檐深,挑角高,牆壁厚,雕工精,為我國南北方古代建築在中原地區融合的科學、藝術之精華,對研究我國明清建築及宗教融和,提供了可靠的實物資料。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晉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

三檐歇山頂迴廊式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五間,東西長17.4米,南北寬15.7米,綠色玻璃瓦覆頂。上層檐下斗拱為七踩三昂,明間補間鋪作兩攢,此間斜拱斜昂拱一攢,側面為土攢,昂嘴刻三浮雲,轉角斗拱中間昂嘴透雕龍首。大額枋正面有雕花三組。上層閣內頂部巴磚上繪有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等。千佛閣建築高大,氣勢雄偉,雕工精湛,閣頂繪圖反映了明清時期佛道合流的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