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注釋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十三經注釋 十三經注釋

環顧浩如煙海的國學典籍,《十三經》作為儒家文化的經典,其地位之尊崇,影響之深廣,是其他任何典籍所無法比擬的。最高統治者不但從中尋找治國平天下的方針大計,而且對臣民思想的規範、倫理道德的確立、民風民俗的導向,無一不依從儒家經典。儒家經典施於社會的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了解和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方方面面,不能不閱讀《十三經》。

《十三經》中的精華不僅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過去,還將深刻地影響中國乃至世界的現在和未來。它們是深刻、玄妙的,同時也是基本、核心的,是步入中國國學大雅之堂的“眾妙之門”。

圖書歷史

十三經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經典。即《易》、《書》、《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十三經是由漢朝的五經逐漸發展而來的,最終形成於南宋。

其形成過程為: 漢 立《詩》《書》《易》《禮》《春秋》於學官,為五經; 唐 加《周禮》《儀禮》《公羊》《穀梁》為九經;至 開成 間刻石國子學,又加《孝經》《論語》《爾雅》為十二經; 宋 復增《孟子》,因有十三經之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經、廿一史、九流三教、諸子百家、腐爛時文、新奇小說,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連樓。” 清 昭連 《嘯亭續錄·石經》:“ 雍正 中,有生員蔣衡字 湘帆 者善書法,立志書十三經,十餘年乃成。”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卷十八; 清 錢泰吉《曝書雜記》卷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