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齊文襄皇帝

北齊文襄皇帝

北齊文襄皇帝是北齊的第二任君主。他叫高澄,是一位頗有建樹的皇帝。

高澄逝世後,被後來的北齊政權追封為北齊文襄皇帝。

簡介

高澄高澄
高澄,字子惠,是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的長子,為白部鮮卑族人婁氏所生。

高澄自幼聰明過人,膚色“白晰如玉,風度翩翩,神情俊爽,便若成人”,深得高歡的喜愛。在北魏節閔帝元恭普泰元年(公元531年)高歡攻下鄴城後,將高澄立為世子北魏孝武帝元修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澄被加街侍中,開府儀同三司。

高澄在十二歲娶東魏孝靜帝元善見之妹馮翊公主為妻。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東魏政權遷都鄴城後,十四歲的高澄成為尚書令、大行台、并州刺史。

東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高澄要求到國都鄴城輔助皇帝處理朝中事務。起初高歡沒有答應,後來丞相主簿孫搴從中求情,高歡便同意了高澄的要求。高澄到鄴城後,東魏孝靜帝任命他為尚書令兼領軍、京畿大都督。

高歡雖然實際上把持了東魏朝政,但朝內勛貴日益橫行,欺男霸女,貪污受賄,高歡又善做白臉人,不好下狠手整治這些“老哥們”,便於東魏興和二年(公元544年)任高澄做大將軍,領中書監,攝吏部尚書一職。當時,高澄雖只有二十四歲,做起事來卻是雷厲風行。

當時在鄴城朝中的事務主要由孫騰、司馬子如、高岳、高隆之等人管理,都城人稱他們是“四貴”,這些人自恃功高,在鄴城大都專橫放肆,驕蠻貪婪,不可一世。高澄到鄴城後,立即對“四貴”採取了壓制的辦法。

高澄到鄴城後執法嚴厲,處事果斷,人們為之震驚。高歡的老友孫騰見高澄時,不願表現得恭敬,依勢不理睬他的政令,高澄立即一沉臉,馬上叱喝左右把這位孫大叔拉出門外,將其身邊圍上“刀環”,狠剎了孫騰的威風。司馬子如廣納人賄,高澄命屬下把這位司馬大叔押入大牢,還來個假殺頭,嚇得這位司馬子如一晚上頭髮都白了。對此,高歡也得便宜賣乖,對老戰友們說:“兒子浸長,公宜避之”。意思是兒子大了,又是當朝大官,該給他面子一定要給面子,否則我這老臉也不管用。

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農曆1月8日高歡逝世,高澄秘不發喪。東魏的大司徒侯景聽聞高歡死訊後,乘機在河南造反,高澄當即命韓軌率眾討伐。高澄確實有真才實幹,排兵布陣,打得侯景倉皇而逃。接著,他又親自帶兵,生擒西魏名將王思政。同時,高澄任賢擇良,鹹得其才,短時間內攏得江淮以北土地二十三州。安排妥當後,他才馳還晉陽,為父發喪。

東魏孝靜帝武定七年(南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農曆4月,東魏孝靜帝封他一大堆官職:使持節、大丞相、都督中外諸軍、尋尚書事、大行台、承襲其父渤海王位。農曆5月又進封相國、齊王,“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權勢至高無上。

高歡生前對東魏孝靜帝禮敬有加。然而,後來的高澄並不滿足,他一直認為皇帝的寶座應該是他高家人、而不應該由元氏來坐,他的父親只不過是為了顧大局,才讓元善見坐上去的,因此根本不把東魏孝靜帝這位皇帝大舅子放在眼裡,他任親信崔季舒為中書侍郎於朝中,實際上是作為他監視東魏孝靜帝的耳目。為了控制東魏孝靜帝,高澄專門安置了自己的親信崔季舒做黃門侍郎,負責監視皇上的一舉一動,隨時向他報告。

東魏武定五年(公元547年)農曆8月,高澄從晉陽寫信問崔季舒:“皇帝近來表現如何?”崔季舒回報說:“皇上近來脾氣挺大,經常發泄對你們兄弟的不滿。”高澄一見信,馬上趕到鄴城,氣沖沖地找到東魏孝靜帝理論。

東魏孝靜帝只好陪著高澄在鄴東打獵,騎馬跑快了些,監衛都督就從後面急呼:“天子您別跑太快,大將軍會不高興的!”東魏孝靜帝後來設宴招待他,高澄乘著酒興,端起滿滿一大杯酒,強迫東魏孝靜帝喝下去。那樣子好像他們是平起平坐,決不是高歡在世時侍宴的樣子。

東魏孝靜帝對此憤恨不已,推開酒杯,大聲呵斥高澄說:“自古無不亡的國家,朕連飲酒都不能自主,還這樣活下去乾什麼?”高澄見這位昔日溫順的皇帝竟然譏諷他,先楞了一下,立刻惱羞成怒,一腳把桌子踢翻,大罵:“什麼朕!朕!狗腳朕!”言畢,站起身,令崔季舒“毆帝三拳”,然後站起來甩袖而去。崔季舒也跟著跑了出去,只剩下個滿臉通紅的東魏孝靜帝在那裡獨自發獃。

臣下敢打皇帝,還不自己動手,讓手下人“代勞”,此行此舉,在中國歷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樁來。

第二天,高澄怒氣漸消,又讓崔季舒跑到宮裡慰問皇帝,北魏孝靜帝只好對這種慰問表示感謝,還賞賜給高澄一百匹絹。

東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農曆8月,高澄再次來到鄴城,邀請死黨崔季舒、陳元康、楊等人在北城東柏堂住所,密謀篡奪皇位的勾當。因高澄淫樂成性,不僅偷偷與他父親的寵妃鄭氏暗中往來,而且就連弟弟高洋之妃李氏也是百般調戲,人倫綱常全然不顧。再說東柏堂環境優雅、僻靜,正好約會他新寵幸的琅琊公主。為了不受外人打攪,與琅琊公主往來無顧忌,高澄把自己的侍衛打發得遠遠的。

那天,高澄與心腹密議受禪之事,侍衛更是不能沾邊。廚奴蘭京抓住這個機會,伺機下手。

蘭京,是南梁國大將軍蘭欽之子,雙方在交戰時被俘入東魏,之後貶斥到高澄府中作廚奴。蘭欽曾多次派人攜重金要贖回兒子,高澄皆“不許”。為此蘭京懷恨在心,與六個同在廚房做勞役的廚師密謀,想伺機刺殺高澄。

事發當晚,蘭京找個理由捧著食盤進來,高澄見是蘭京,立刻吼道:“我沒讓你送吃食,怎么來胡鬧?”

蘭京也不搭話,上前呈上食盤,並乘機迅速抽出藏在盤底的尖刀,迎面向高澄刺去,厲聲喝道:“我要殺你!”話還沒說完,從門外跑來四、五個廚師,手提尖刀來助蘭京。

高澄手無寸鐵,慌亂間從坐床上掉下來,還把腳摔傷了,便趁機鑽入床下。陳元康上前阻擋,立刻被蘭京一刀捅個透心涼。崔季舒當時躲在廁所,逃過一命。那位楊愔跑得更快,也撿了一命。

幾個廚師搬去床具,蘭京當胸幾刀,把這位“美姿容,善言笑”的高王爺捅死在當地,一夥人一擁而上,揮刀亂砍,頓時把高澄剁成了肉醬,時年二十九歲。

高澄逝世後,被後來的北齊政權追封為北齊文襄皇帝。

高澄的第三子高肅,因驍勇善戰,屢建奇功,在北齊孝昭帝高演皇建元年(公元560年)被封為蘭陵郡王。在蘭陵郡王高肅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澄氏,世代相傳至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