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元怪墓誌

志載懌“字宣仁,河南洛陽人也。 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崩,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孝明帝即位,年僅七歲,其母靈太后胡氏臨朝。 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三月劉騰死,不久“太后反政,追奪爵位,發其冢,散露骸骨,沒入財產”,對劉騰進行了殘酷的報復。

北魏元怪墓誌;又稱元懌墓誌,解放前夕在洛陽城北2公里邙山半坡一座俗稱“青菜冢”的墓內盜出。1961年由洛陽博物館收藏。現存洛陽古代藝術館。

該志高95、廣99厘米、32行,行32字,正書。志載懌“字宣仁,河南洛陽人也。太祖道武皇帝七世孫,高祖孝文皇帝之第四子”。延昌四年(公元515年)宣武帝崩,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孝明帝即位,年僅七歲,其母靈太后胡氏臨朝。胡氏逼幸元懌,總攪朝政,神龜末,正光初(公元520年)中尹、宦官劉騰與靈太后之妹夫、道武帝玄孫、頑軍元叉策劃發動宮廷政變,清河王元懌在此次政變中被誅殺,靈太后被幽禁於北宮宣光殿。此後四年之中,統治大權落入騰、叉之手。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三月劉騰死,不久“太后反政,追奪爵位,發其冢,散露骸骨,沒入財產”,對劉騰進行了殘酷的報復。

志稱:“歲次庚子,春秋三十有四,七月癸酉朔三日乙亥,害王於位,遂隔絕二宮”,是知史載與志相符。該墓誌還間接地記載了當時廣大人以大起義的浪潮,“自此災旱積年,風雨愆節,歲頻大飢,京師尤其,四方憤惋,所在兵興,七鎮繼傾,二秦復沒,百姓游離,死者大半”。所謂“七鎮繼傾”,正是指的當時著名的六鎮各族人民的大起義,而“二秦覆沒”,當指稍遲一點的關攏地區暴發的人民大起義。因此這方墓誌不僅對研究北魏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提供了資料,而且對研究當時的農民起義也有一定的歷史價值。該墓誌內社會主義筆嚴謹,書體也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